我在孩子身上,治愈了原生家庭的伤
记忆中,妈妈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和爷爷奶奶吵架,哪怕她两三年才回来一次。
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是2008年的一个夏夜。那时妈妈辞职回来不久,为的是全心全意陪我备战高考。
时隔多年,吵架的起因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当他们互相指责,破口大骂的时候,我站在他们中间,声嘶力竭地吼道:别吵了!
愤怒。悲伤。难过。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家!
嗓子都喊哑了,吵架声仍在继续。
那个夏夜,三十多度的天气,我却冷得直打颤,抖得像筛子。
到底为什么我会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从小就不在身边,妈妈和爷爷奶奶还总是争吵不断!
回到房间,用双臂环抱住膝盖,想靠自身的温暖来抵御内心的冰天雪地。
一个温暖的家,对我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奢望。
从那时起,便默默对自己说:成年以后,一定要有一个温暖的家。
家,应该是遮风挡雨的避风港,而不是狂风暴雨的发源地。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令人费解的是,我们家的不幸尤其多。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家里盖房子,一位年仅18岁的工人施工时从三楼摔下不幸身亡,爸爸妈妈拿出了几万块的赔偿。
这件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一个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一年开学,我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为了还债,爸爸妈妈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挣钱,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生活的压力,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会让人窒息。
六年后,盖房子欠的债好不容易还完了,日子似乎就要好起来,不料意外再次降临。
妈妈辞职回来仅仅三个月,就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我们的家,从此不再完整。
妈妈走的时候,是冬天。
为了治愈自己,为了逃离,我在高考结束后选择了海南的一所大学。
海南,在中国的最南边,离家足够远,足够让我遗忘这一切创伤。
几年过去,时间和距离终于冲淡了一切伤痛,我也学会了独立生活,在一座座陌生的城市安身立命,投身于人间烟火。
工作,恋爱,结婚,生子,遭遇挫折,被生活打倒,再爬起来,把自己活成一座山。
也许,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逃离过去,重构自我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回首过去,再撕心裂肺的伤口也能云淡风轻。
妈妈走后的第十四个年头,我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那些曾经渴望得到而没有得到的爱,我都给了自己的孩子。
看着他们嬉笑打闹,互相追逐的快乐模样,我由衷地感到幸福,就仿佛我内心的那个小孩,也得到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