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从曹德旺身上学习五颗心
刚看完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我被这位企业家的人生经历深深震撼。
我尝试通过梳理曹德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起起伏伏,提炼其中的处事智慧,然后我发现了五颗心。
第一颗心:用心,解决问题。
这本传记的书名起得非常贴切——《心若菩提》。菩提是佛教的概念,菩提即烦恼,烦恼即智慧。
曹德旺就是在面临一个又一个烦恼,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练就了智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任何事,只要肯动脑筋,没有解决不了的”。
他一生干过工地维修、饭堂炊事员,卖过树苗,干过采购和销售,还亲自下车间优化生产工序!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干得非常认真,十分出色。
整本自传其实就是曹德旺个人经历的复盘,而且是用STAR模式写就的案例集,从中可以看到他在各个阶段做事情时观察之敏锐、用心之深。
下面举个例子。
1996年,当时世界生产夹层玻璃的单耗是2.85m2,当福耀把单耗从原来的3m2降低到2.8m2,人人击掌相庆,但曹德旺并不满足。
曹德旺把从管理会计学到的成本控制用在工作中,他亲自下车间调研每一道工具,采集数据,花了4个月,起草了新的生产工序。
按照新设计的生产工序,夹层玻璃单耗降到2.3m2,到后来优化到2.1m2,超过当时世界最好的生产水平。
通过这次改革,科学的统计、分析、评估、纠正理念和管理工具开始在福耀生根发芽。
有句话说,危机背后都蕴含的更大的机会。曹德旺一生遭遇的危机磨难非常多,他能逆风翻盘实现跃迁,靠的就是用心解决问题。
烦恼即菩提,须用心来修炼,小烦恼练就小智慧,大烦恼练就大智慧。这是曹德旺给我的最大启发。
第二颗心:韧心,不畏困苦。
看完全书的同学肯定会认可我的观点,此人的心性之强悍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小时辍学,为了自学,他割了1年马草攒钱买了本《字典》,又割了3年马草买了《辞海》。
在工地为了尽快帮助民工修好板车,他能连续待在修车棚里28天不离开,没洗过澡没刷过牙。
他领导的福耀经历了很多困苦磨难,并且创造了很多个国内第一:
为了解决人才落户问题,推动福建省人事档案改革,允许合资企业接收大学生档案,成立全国第一个人才交流市场。
2001-2004年直面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反倾销诉讼,成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第一个打赢反倾销诉讼案件的公司。
问题来了,这种坚如磐石的韧心如何培养?看完全书我找到了两个答案。
首先来源于父母家教传承,然后是从小的吃苦磨炼。曹后来说,吃苦是成才的基本素质。
曹父早年去日本学商,第1年磨炼筋骨每天练姿势嘴型,第二年磨炼心性挑担走村卖货,第三年才教具体业务。
曹父后来非常感激教他的日本商人,并且他有意地把这种心性的磨炼用于子女的教育上。
曹长大点跟父亲做生意,为了进烟丝100公里山路要来回骑3天,为了进城采购要凌晨2点起床。他也因此养成了一辈子早起的习惯。
再看家道中落之后,一天只有两顿汤汤水水根本吃不饱,曹母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呢?
曹母说,穷不可怕,最怕是没有志气。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曹德旺回忆说:这些话,打小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第三颗心:决心,成就极致。
曹一生经历多次转折,从卖木耳到卖树苗,从生产水表玻璃到汽车玻璃,都是从0到1级别的转变。中间但凡有一点小富即安的心态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
22岁的曹德旺刚结完婚就决定自己出去出去闯天下,把嫁妆卖掉,凑钱种白木耳。他靠倒卖白木耳赚了第一桶金3000块,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上百万。
他后来卖树苗赚六七万元压在床铺下!一个偶然事件他发现农场奖罚不明。曹毅然辞职说,没有纪律的企业不会发展,没有发展的企业不宜久留。
曹德旺前后张罗促成了高山玻璃厂成立,却只成为企业临时采购员。曹说:只要给我一个工业平台,做什么职位,并不重要。最后他承包了玻璃厂。
一个偶然的机遇,曹得进口汽车玻璃价格极其昂贵,很多人修不起就拿胶带贴着。愤怒的曹德旺决定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曾经捐赠4亿重修福清的万福寺,亲自规划和监工。鲁豫有一期节目采访曹德旺,参观后感叹寺庙建筑如此精致漂亮。
曹德旺说:“人生做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有追求的话,都是你的作品,当你做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做到极致,发挥到淋漓尽致”。这话体现了他追求极致的决心。
曹德旺并非从一开始就有瞄准世界第一的志向,他不甘碌碌无为地浪费宝贵的青春与生命,因此他在各个岗位做到极致,之后就看到了更大的目标方向。
第四颗心:诚心,真诚助人。
真诚助人是曹德旺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这个品德贯穿曹德旺一生,哪怕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
曹德旺倒卖白木耳被江西民兵扣押,欠了菇农3000元(相当于现在几十上百万),已经是破产并且欠了一屁股债。祸不单行,他去干工地又遭遇火灾。
火灾把营地烧了精光,板车也烧坏了。曹德旺怜悯那些要挣工分的农民,主动提出帮忙修车让农民尽快出工,28天没离开修车棚一步,澡也没洗过。
也正是他这种真诚助人的品性,让他得到了贵人相助。工地指导员了解曹德旺的故事很受感动,帮曹德旺开了证明把被扣的白木钱要回,还清了债务。
在玻璃厂当临时工,他负责采购。当时各机构部门、甚至是地方政府都需要采购指标,他主动帮忙,花自己的钱请客吃饭,联系其他采购员串换指标。
他把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做成了福建采购界呼风唤雨的大脚,靠的也是真诚助人搭建起来的采购网络。
福耀高速发展,不断有同行高薪挖福耀的某高管,甚至给近3倍的工资都没挖走。曹德旺问为什么不走?没想到那高管眼睛湿润了。
因为在之前这个员工的儿子生下来就脑瘫,妻子带着小孩求医,他想问老板借一个住处。没想到曹德旺说让员工老婆孩子到他家里住。
那种真诚的语气和神态,让这位高管一辈子难忘。人才出自认同,曹德旺的人格魅力吸引并留住了一大帮优秀人才。
曹德旺行事给人一种信任感,跟他合作绝对不会吃亏。
当年法国圣戈班公司以3000万美金购买福耀股票,因为双方定位不同,最终分道扬镳,曹德旺把所有股票赎回。
跟圣戈班分手之后,福耀业务突飞猛进,曹德旺重新飞到法国问圣戈班总裁是否愿意再当福耀股东,那时股票已经价值8亿美金,圣戈班无力回购。
曹把与人合作不欢而散当做奇耻大辱,他决定把这部分股票捐出,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捐出了3亿股票,当时市值35亿人民币,现在价值过百亿。
第五颗心:虚心,终身学习。
最后分享的是曹德旺强大的学习力。曹德旺小学没毕业,靠着割4年马草换的《字典》和《辞海》开始了自学。
看《心如菩提》我惊讶于小学没毕业的曹德旺写的文字竟然如此朴实细致,做到了简单、生动、深刻。一开始我怀疑是曹找人代笔,或者有助理润笔。
但是本书平易近人又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又极像曹德旺本人执笔。读到最后的“后记”,我发现竟然真的是曹德旺亲笔写的文字。
当得知文革结束后曹德旺狼吞虎咽式的阅读中外名著,包括《红字》《安娜.卡列尼娜》《变色龙》《呼啸山庄》《罗密欧与茱莉亚》等等,我也就释然了。
他居然还自学了会计!曹说会计让他掌握了经营的钥匙。后来公社玻璃厂连年亏损找曹德旺承包,有了会计知识他才能从报表中发现问题,扭亏为盈。这是至关重要的转折。
后来他又自学了MBA教材,完整学习了市场与营销课程。后来他出手整治濒临破产的东北国有玻璃,在很短的时间内整治了市场秩序,扭亏为盈,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商战案例!
他还非常注重以史为鉴。当思考福耀应该聚焦做什么时,曹德旺专门飞美国底特律参观福特博物馆,从美国百年工业发展史中得到启发,坚定福耀聚焦做玻璃业务。
曹德旺年轻时一路勇猛刚正,干成很多大事,也得罪了不少人、碰了很多壁。他的朋友专门送他一本《曾国藩》,曹德旺前后一共看了3遍。
看到第3遍才醒悟过来朋友的提醒。曾国藩出道的时候也是如此,后来有人送曾国藩12个字“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才有了后面成为半圣的曾国藩。
曹德旺把这幅对联挂在办公室,此后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学会吃亏守拙。他后来干了很多短期看来吃亏,长期受益;局部损失,整体获利的事情。
最后总结:
看完《心若菩提》之后,从曹德旺身上提炼出五颗心。
第一颗心:用心,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须用心来修炼。曹德旺就是在面临一个又一个烦恼,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练就了智慧。
第二颗心:韧心,不畏困苦。吃苦是成才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家教传承会特意安排子女吃苦磨炼的机会。优秀的干部大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
第三颗心:决心,成就极致。无需一开始就有超人志向,只要不甘碌碌无为,把所在岗位的作品做到极致,之后就能看到更大的目标方向。
第四颗心:诚心,真诚助人。所谓的人脉就是你能帮到的人。没有功利心地助人有三种方式:1)提供物质支持。2)精神陪伴。3)提供方法。
第五颗心:虚心,终身学习。自学要坚持以我为主,从具体的需求和问题出发。可以跟人学、可以跟书学、可以从经验中学、可以从历史中学。
深刻的道理大都是知易行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
Wilson Jiang
20220622
Madrid
附上曹德旺的人生轨迹图,横轴代表时间,横轴之上是利好事件,横轴之下是考验与磨难。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交流指正。
© 本文版权归 Wilson Ji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ilson Jia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孟子说养浩然之气,现代人如何用它打造高能量循环系统? (1人喜欢)
- 为什么NPS决定生死?一个系统思考模型讲透2C增长逻辑 (1人喜欢)
- 通过一组提问深入总结2024年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