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手写体
上午去某Botschaft办事。小国家,小门脸儿。坐着晃晃悠悠的电梯,直达顶层。预约在9:30,来早了,站在门口等待。9:10,电梯门打开,走出一位20多岁、服饰鲜艳、眼神明亮的姑娘,见我站于门口,稀里哗啦地跟我说了一堆此国小语种,还好我能听懂几句。拿出我打印好的邮件预约单出示,估计她是个办事员,就让我等一会儿,自己先刷卡进去了。大概9:15,电梯门又一开,一位60岁上下的女士走出来,见我站门口,直接英语问是有预约吗,进来等吧,里面有座位还有桶装矿泉水。这一位看样子,是senior。
真奇怪,提前一个月online预约时,很满,每天8:30开始办公,可怎么只我一人过来办事。接着等待,快10点了,第一位那个姑娘坐在了小窗口,热情地招呼我。我走上前去,把所有准备好的资料递进去。她看过之后,要我等一阵儿,需要咨询另一位同事,感觉她对我要办的事务并不熟练。只先录了指纹,扫描护照。然后又等了大概15分钟,窗口出现另一位包着头巾的女士,招呼着我。她又问询了一下大概,最终给了一个重要number,我今天就是为此而来。然而她好像只负责这一道工序,再多问询下去,关于其余流程,发现她还没有我掌握得多。尽管如此,今天遇到的几位,都特别热情,包括一位做清洁的女士,都微笑着跟我打招呼。在德奥久了,大多民众当然很友好、但绝算不上热情,快忘了这世界其实很多地方,非常open。在我办理完成,向外走的时候,才见又有一对母子进来。
某国现在办事不知怎样,是否还有门难进、脸难看的时刻。我曾经遇到过不少态度特别不好的,嘴也不饶人,特别是某些中年女办事员,脾气差,估计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无处排解。特别是对我这种看着面善,毫无攻击力,被骂了都不知道如何还口的(直到今天也没学会)。但是大多数业务能力很强,什么事都能给你应办尽办,流程讲清楚,绝不让你走冤枉路。对于这一类,说实话,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评价为好。
外文字母或者阿拉伯数字的手写体,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还是比较陌生。我最早上德语课期间,曾有一次课上提到,“老师您黑板上的板书不太清楚,那个字母是什么?” 德语老师人很好,但是那一刻他用了个反问句,“怎么,还要我来教一遍,该如何书写吗?” 他笑意盈盈的,确实没有任何恶意。尽管那时我没有再说什么,但还是愣了一下。虽然是非常耐心的老师,但他并不了解作为写方块字的我们而言,没有练习外文书写的基础,对于外国人写出来的板书,让我们认起来,是会有些难度的。
我博导,相当认真负责,每次将我的论文草稿先打印下来,一页页、一行行,仔细修改。之后交给我批注过的hard copy。我采用的是1.5倍行距,有些段落之间和页边距上有密密麻麻的comments。太感谢了!然而欣喜之余,陷入沉默。字体不好辨认呀,也不可能每一句去问一遍,“太潦草了” 这种话更不敢说出口。最初我去咨询一些奥地利人,其实对他们而言,辨认别人的潦草字体,也时不时会遇到障碍。渐渐的,我对导师的草书摸出一番规律来,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某个不易识别的单词到底是什么。
除了字母以外,对于阿拉伯数字书写,欧洲人也与我们的习惯有所不同。比如 7 这个数字,中间划一道杠,以免与 1 混淆。表格中的选择项,我们中国用勾,欧洲用X。今天上午我在Botschaft拿到number后,立刻跟办事员重述了一遍,以免出了岔儿,耽误事那可就麻烦了。果然有两处,我念得不对,如图所示。办事员非常热心,特地拿了个便签,写下来向我解释了一遍。其中圈里有个向右上的斜杠,代表数字zero/零;而第二个中空的,不是数字,而是英文字母O。数字0和字母O容易混,可见人家手写时,已有好方法去避免。
我们习惯了电脑输入,可是还会遇到书写或者识别手写体的时候,一旦有疑问,最好问一下当地人的习惯,加以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