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值得笔记,一刷笑谈记录(基本完)
作为一个叛逆的人,从孟子说尧舜开始,抱着我看你两千年前的人怎么吹四千年前的人的心态,一路逆向刷到了《论语》。
本是对儒学全否定,庆幸在读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清醒到中立,而不会盲目崇拜过于刻板。
如评价,《论语》确实博大,思想也确实超前,孔子不愧是大思想家。一刷过程中,经典内容非常多,改用日记记录一些有趣的思考。边读边更新。
----矛盾感----
#评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尊师堪比孝道,通过众多评语能感受到孔子对这个学生的偏爱。但此条评语透露出孔子心底的想法,承认了突破才能超越。但记得前篇有一段贬损另一个徒弟,就是因为不听话搞突破。那么孔子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么?只能学自己不能超越自己的才是好徒弟么?

论语中记载的对颜回的评价很多,多数都是夸赞,但不能用极高来说,白话形容就是个听话认真的好孩子。评语仿佛是个人物形象的侧描,这个人很符合孔子对中庸的形容,唯独没有感受到有血有肉。
很可惜这个得意门生活在评语里,没有记录下片语。也可能《论语》是在他死后成书,也可能他真的只说孔子之话,从来不逾越。





反之另一个大学生曾参,没有孔子的评语(贬损的好像是他?),但记录了一些他的语录,是个有思想又有血肉的人。(横向比较最后几个学生的语录,就是不在一个台阶上。)
孔子有名的几个学生:
有子有若,
曾子曾参,
子夏卜商
子贡端木赐,
子游言偃,
颜回子渊,
子路仲由,
子张颛孙师,
冉有冉求,
子思原宪,
#乡党”篇,是记录孔子在各种场合的神貌举止,表现出的周礼,
个人读后感受,圣人的不自知的矛盾感,亦或者是当世的我们才是矛盾的,,,
一个“礼”字,算不上冰火,只是冷热两重感。一面是朝上礼是克制枷锁,一面是身边礼是教养和暖人心。
对上,谨慎恭敬又事事儿的宛如一个好演员,事事做精,君召唤,不等驾好马车就先步行前往;对身边人,酒后等老者走完自己才走,失火先问人而不问财产,帮朋友收敛办丧。想问,礼到底是一种统一还是可分割的呢?礼是从内心发出的还是遵循礼教而刻板实施的?
趣谈:
“寝不尸,居不客”睡觉时不像尸体那样直挺着,平日居家不用像做客那样恭敬。
#顽固不化,(*¯ㅿ¯*;)

#孔子的顽固主要在礼方面。此段如果是孔子记录的,作为故交玩笑还说得过去,如果是弟子记录的,真是嘴损又没礼貌,老顽固教出来的小顽固。


#打脸。但需要语境。


----清醒的思想家----
#以下犯上怼人绝句,况且还是圣人的话。有这种革新意识,怎么能说是腐朽的思想呢。

# 你懂。不过时的思想,现在也适用。

#最后一句真是清醒。也是对明哲保身没有忠的解释了,在孔子看来那是一种莽撞。商女除了继续唱歌又能做什么呢。

最后一句是商女问题二,在圣人看来自裁不过是小节小信。。况且原诗讽刺的是纸醉金迷的统治者问题,拿来打性别牌的不是文盲就是小人。

但可为信仰而献身,语义更像是为了成全仁而献身

#对人有悟性,才能延伸出中庸。

相对中庸的偏教化,论语言语中的解释更能让人释怀


#清醒的边界感


#现代有了脑科学,对此段的佐证

#做事前先搞清楚状况,稳重

应该是言语的谨慎吧:

#谈学习对人性的影响,精辟


#诗经作用这么牛?

#不知道争议在哪点。智者坚定固执己见,愚者不开窍,所以都不好说服。在讨论中忽然惊觉,这二千五百年间,人类的体格可能进步变化了,但是聪明度可能没有变化。

----名句全文----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以文会友

----观周礼----
#同姓不能通婚,这可是2500年前,防近亲生育吗?比同时代的埃及,比欧洲和后来朝代可先进多了。

#够狠,是怎样的毁谤就要宰人?另外,孔子的态度太废了

#商礼,三年不干国事。还是部落时期吗?

#哭丧为礼

#乐舞礼制级别

#君夫人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