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无意义
之前给朋友的公众号写的开刊序,留档。
——————————————————————
前段时间和朋友闲聊,他提到一个观点:叫“记录无意义”。这让我很是感慨,因为我也曾陷在这样的困惑中很多年,偶然翻到以前的社课、日常随笔,甚至恋爱时期的日记,总觉得恍惚,不敢相信自己曾经有过如此表达欲旺盛的岁月。面对那些漫长旧日里写下的文字,当然是会有感于往事之鲜活,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无力,一种空虚感,当时心绪当时人,待到时过境迁,竟大都成了徒劳的回望,这不由得让人感觉悲哀。
刘挚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一句自嘲能延续千年自然有其道理,但文人的狂言也同样绵延不绝,像韩愈讲“文以明道”,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细究起来都是铺张夸诞的大话,但说这些话的人好歹是建立了功绩的,而对于浮沉在庸常生活中的平凡人,文字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或许是记录生活,可到底无补于记忆的日渐模糊;或许是表达情绪,但情绪终归是一时之物,在凌驾一切的时间面前,文字的作用何其有限。
正因这样的感知,导致近年来我几乎搁置了所有文字计划,但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段漫长的休止,使我更加钦佩身边那些坚持不辍,依然在认真写东西的朋友。这种潜藏在平常中的珍贵,没有经历过荒废甚至放弃的人很难有真切体认。
记录当然是无意义的,或者严格来说,它只具备当下的意义,只体现在写的进行状态中,一旦写作完成,它便无可阻挡地开始进入枯萎,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死去。妄图在流动的时间和变幻的万有中建立一个稳定的回溯基点,其本质无异于刻舟求剑。所有的刻痕和标记都终将被磨平、被淹没,直到某个时候终于意识到,曾经那么想要铭记的或喜或悲的独特时刻,那么想要永远留存于心的感触和悸动,早已无法通过单薄的文字重返。久远的文字如同往日时光的尸骸,我们注定无法嘘枯吹生,唯一的作用也许只是告诉自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绪或事件而已。知道某年某日发生过某事,这真的重要吗?不过聊胜于无罢了,因为我们都明白,在我们选择将其付诸文字的那个遥远的当时,我们的期望远不止于此。
但记录依然是有意义的,正如人类用爱对抗死,我们也用文字对抗时间,从而构建起自身的存续轨迹,创造只属于个人的传奇。哪怕很脆弱,但却是我们所能尝试的最好的对抗时间的方法。
文字的真意,也许正在于用一种无意义对抗另一种更为浩大的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