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戏剧文学
一位现当代的教授曾说过,戏剧发达,戏剧文学衰落。诚然,到底是戏剧的错还是文学的错,戏剧易理解,表现直观,明星效应,视觉刺激,戏剧文学需要研究能力,对文字的敏感和感知,以及学识与深厚的底蕴,因此戏剧文学就逐渐被边缘化,特别是剧本的创作与研读,戏文的写就与琢磨,我们的戏文还是在用百年前的内容,我们的剧更是被文化嗤之以鼻,韩剧至今仍然有研读剧本的惯例,这点我们的戏剧要反思。当所有人都习惯了抄袭,那么不抄袭就是不正常的,我记得港剧有一句台词,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做得人多,人多势众就是正常,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没有网络,还有几个人会写文章,如果没有电脑,还有几个人不会提笔忘字,我不是反科技,我承认科技带来的进步更大,那些滔滔不绝在酒局上侃侃而谈的人,词汇量匮乏的令人不齿,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所以董桥先生从不让人参观他的书房,因为他说书房书房里藏着一个人全部的秘密,了解他看了什么书,就知道他是什么人。当然这里说的是喜欢的书,我和他不同,我没有书房,也没有像他看了那么多书,我很乐于分享我喜欢的书,我相信知识不是学问。昨日与老友探讨唐代,唐代如此繁华,但没有思想家,如同美国,西方思想的源头与发展在欧洲,工业化国家在后工业时代是以物质衡量成败而非精神,就像我们古代的以成败论英雄,于是信仰成了交易。古代思想家盛行,三个半时代,一为春秋,一为宋代,一为明代,半为魏晋。魏晋是老庄之学的延审,而宋代与明代是儒学的异化,所以我们的思想在春秋,想了解我们的文化,从春秋的原典开始研究,没有一定学识万不可读二手书,容易被误导和欺骗,特别是断章取义。近日读置身事内,是一所大学的讲课稿,讲我们的政治和经济,没有什么观点,语言通俗,如同材料的堆砌,但是值得一看,就像文献学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学术上你想研究什么,你要定义它,然后才能阐述你的看法。民国有句话,人性最大的恶,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人与人见面,打量对方的身份和身价,然后再选择,是给对方跪着,还是让对方给他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