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感独立女性这个称呼
起先是因为某一天和朋友聊天,她说:“好喜欢杨幂啊。”我问:“为啥?”她说:“因为独立女性。“我愣了愣。接着是某一天,我看到竹子发的vlog,她说:”作为一个独立女性不布拉布拉......”我当时看着,我又是一愣。再就是今天策划案开会,提出目标用户画像的时候,喜欢“独立女性”的朋友又提出了“独立女性”的概念:“独立、自主。”反感因子一下子堆起了反感大山。
忍不住开始想,为什么我开始反感了。
初高中的我对“独立女性”这个概念很是向往,竹子就是我的启蒙对象之一。似乎成为独立女性就可以拥有与常规不一样的思想,拥有与常规不一样的小资生活,拥有“独立女性向”的妆容和打扮——概念的具像化。我渴望“独立女性”那个标签化的形象。拉康说:“人始终是在追寻某种性状、某个形象而将它们视为是自己的自我......人是通过认同某个形象而产生自我的功能。”我能理解过去的我,那么为什么我反感现在反复提及的“独立女性”呢。
我去知乎上查,独立女性为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这也是我认同的概念,精神独立,不把自我寄托于他人身上,为自己而活;经济独立更不用说,以这个概念来看,我们的母亲难道不是独立女性吗?生活中各位在社会里打拼不依靠他人的姑娘们不是独立女性吗,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姑娘刷着手机看着精致的博主感叹:“我要成为那样的独立女性。”
所以我们现在对独立女性的理解已然不是:独立女性=精神独立+经济独立;
而是:独立女性=拥有巨额资产+极其突出的与众不同个性化+精致/潮流
这个才是我们现在人说的独立女性。
所以当我朋友说喜欢杨幂,说的“因为是独立女性”应该是“因为杨幂和娱乐圈其他温吞的人不同敢爱敢恨有钱又美又精致”,当竹子说“作为一个独立女性”,是在强调“自己有自己的事业,同时还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己中产的日常精致与得体”,当朋友说目标画像是“独立女性”时其实说的就是“有钱还品味精致同时潮流的姑娘”。
还是知乎的一个帖子,说杨幂是她那个领域的独立女性,但是独立女性是来自于全行业的,是可以是屠呦呦,可以是张桂梅,可以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
而不是把“拥有巨额资产+极其突出的与众不同个性化+精致/潮流”对标“独立女性”。
独立女性这个称呼不应该成为狭隘的潮流标签。
© 本文版权归 Professorheh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