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嘻鸡尾酒 之「薄荷茱莉普」
夏至到了,高考也出成绩了。一年里暑气最盛的时节,唯有追求清凉才对得起这份惬意。那么,去游泳、去喝茱莉普吧...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茱莉普(Julep)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班牙语,特指一种带甜味的药引子。 而早在18世纪的美国南部地区,便有了一些『薄荷茱莉普』的市井传说。 1803年,一本旅行日志中首次出现了关于这款鸡尾酒的文字记载。书上说,弗吉尼亚人起床后都会喝上一杯『薄荷茱莉普』,看着倒有点像我国某些省份喝早酒的习俗。

到了1875年,著名的肯塔基赛马大会开始举行。时年,『薄荷茱莉普』一跃成为官方指定鸡尾酒。 1930年代开始,为了给冠军颁发一个独特的奖杯,赛马大会专门找珠宝商定制了一款镀金茱莉普杯。从那之后,『薄荷茱莉普』开始沿用标志性的茱莉普杯和茱莉普勺,专供赛马选手使用。当时作为身份的象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统。 从上述编年史可以看出,『薄荷茱莉普』几乎完整见证了美国南部的发展历程。让美国政府给它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不过分吧?

从典故可以看出,『薄荷茱莉普』已经等同于肯塔基赛马大会的形象大使。同时,作为一款标志性的波本鸡尾酒,被IBA定义为“当代经典”。

虽然是波本鸡尾酒,但『薄荷茱莉普』最初使用的基酒是白兰地。19世纪中期,法国的葡萄园被根瘤蚜大面积侵袭导致减产,波本威士忌才得以改天换日。这个在『 萨泽拉克』那篇专门讲过,这里就不赘述啦。 使用薄荷的时候轻拍一下,释放出薄荷脑的气息即可。不宜捣得太碎,不然都是牙膏味。 或者用薄荷糖浆代替砂糖,既保证了甜度,又不会有很明显的牙膏味,一举两得。 关于配料要特别说明一点,『薄荷茱莉普』有专门的载具:茱莉普杯和茱莉普勺 茱莉普勺可以酌情使用。但为了更具仪式感,尽量使用茱莉普杯,银杯和铜杯都可以。 因为金属的导热速度比玻璃快,更容易在杯子表面形成冰霜。因此在视觉和触感上,金属杯子更容易给人清凉的感觉,当初『莫斯科骡子』就是这样一种设定。 唯一的弊端就是,碎冰融化的速度太快。你得麻溜地喝,不然影响鸡尾酒的后调风味。

『薄荷茱莉普』做起来稍微有点难度。一方面需要专用的茱莉普杯,成本不菲。同时,调制的过程中还很讲究顺序,一不小心就整岔劈。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 Step 1:取7-8片薄荷叶用手掌拍击,擦拭杯口后放入杯中;
- Step 2:加入薄荷糖浆 10 毫升、气泡水 30 毫升;
- Step 3:略加搅拌后加入碎冰至7分满;
- Step 4:加入波本威士忌 45 毫升,再次搅拌后加满碎冰;
- Step 5:用薄荷叶装饰杯口,『 薄荷茱莉普』就做好啦;
有些考究的调酒师,他们的顺序比这还要细致。波本威士忌先放一半,加碎冰搅拌后再放一半,最后加满碎冰。这样,整杯鸡尾酒的物理层次会更均匀一些。 还有一些更用心的调酒师,他们把茱莉普杯放入加满碎冰的冰桶。一番捯饬后拿出来,整个杯身都附满了碎冰,还没开喝就冷得一哆嗦。但这样特别容易化水,不方便手持,居家调酒不建议这样做。 非要改良的话,我倒有一个Tips:加满碎冰之前,注入2滴桃味苦精。 新鲜的薄荷叶用桃味苦精烘托一下,能与波本威士忌融合地更加淋漓尽致。一边聊天一边咂摸,碎冰融化后的每一口浓度和香气都不一样,越往后越有感觉。没想到吧,这里还有一个隐藏成就。

仔细看的话,『 薄荷茱莉普』跟“嗨爆”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无非加了几片薄荷叶。但细究之下,『 薄荷茱莉普』比“嗨爆”问世要早得多,以至于没人能说清它的最初来历。 不由地想起B站前年上架的一部电影《绿皮书》,剧中出现了一首很悠扬的曲子《One Mint Julep》。我又去翻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这样一杯代表美国精神的鸡尾酒,很可能是黑人奴隶发明出来的。 甚至,将大量碎冰应用到『 薄荷茱莉普』的做法,就来自这帮黑人调酒师。这在那个年代,属实有点前卫。 当然,这部片子不是讲鸡尾酒的,更多是对种族问题的刻画。说多了容易剧透,感兴趣的可以移步,绝对值得一看。 好啦,今天的『 薄荷茱莉普』就分享到这里。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