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解空尊者
一念解空尊者简介
一念解空尊者,即五百罗汉第陆拾肆尊罗汉。解空,悟解诸法之空相。一念解空尊者,即宋代高僧解空。名可观,字宜翁,号竹庵,江苏华亭人。生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法嗣有北峰宗印、智地守(日文)、神辨清一等人。著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山家义苑》二卷、《竹庵草录》一卷。尊者好学深思,他深信世事皆空、众生之不二法门,身体力行,并教化众生。
解空生平事迹
尊者出家后从车溪择卿禅师受教,后又于湖州见慧沈法师,雪窗下读书时悟得"世间文字语言皆糠秕"之旨。宋高宗绍兴八年,主持当湖德藏院,至孝守乾道七年秋,应邀移住北禅天台寺,九月九日入寺,指法座曰:"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销。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强登高。"听众无不悦脱。八十九岁时又移住延庆祖庭,不到二年又回当湖竹庵,不久圆寂,世寿九十一,僧腊七十八。圆寂后,焚化日无风无雨,烟所到处皆舍利,众建塔于德藏院供奉。
无量本行尊者
格自清高品自高,
时中俊主人中豪,
欣逢盛世非侥幸,
乘风腾云惜羽毛。量本行尊者,阿弥陀佛之前世身。本行,指菩萨修炼能使自己成佛的方法。尊者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据《无量寿经》载,尊者曾对世自在王佛发愿说:我要在世间广泛地宣讲佛法,诚心修行,获得无上正果。当我成佛之后,要救众生于苦难之中。于是,世自在王佛为广说妙法,法藏听后大悟,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实现后即可成佛,法藏的誓愿感动天地,天空为他雨花。经历无数次转世之后,终于遂愿。名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为接引佛,接引有心成佛的众生,参学佛理,获取果位。阿弥陀佛,意译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密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一念解空尊者,即五百罗汉第陆拾肆尊罗汉。解空,悟解诸法之空相。一念解空尊者,即宋代高僧解空。名可观,字宜翁,号竹庵,江苏华亭人。生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法嗣有北峰宗印、智地守(日文)、神辨清一等人。著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山家义苑》二卷、《竹庵草录》一卷。尊者好学深思,他深信世事皆空、众生之不二法门,身体力行,并教化众生。
解空生平事迹
尊者出家后从车溪择卿禅师受教,后又于湖州见慧沈法师,雪窗下读书时悟得"世间文字语言皆糠秕"之旨。宋高宗绍兴八年,主持当湖德藏院,至孝守乾道七年秋,应邀移住北禅天台寺,九月九日入寺,指法座曰:"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销。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强登高。"听众无不悦脱。八十九岁时又移住延庆祖庭,不到二年又回当湖竹庵,不久圆寂,世寿九十一,僧腊七十八。圆寂后,焚化日无风无雨,烟所到处皆舍利,众建塔于德藏院供奉。
无量本行尊者
格自清高品自高,
时中俊主人中豪,
欣逢盛世非侥幸,
乘风腾云惜羽毛。量本行尊者,阿弥陀佛之前世身。本行,指菩萨修炼能使自己成佛的方法。尊者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据《无量寿经》载,尊者曾对世自在王佛发愿说:我要在世间广泛地宣讲佛法,诚心修行,获得无上正果。当我成佛之后,要救众生于苦难之中。于是,世自在王佛为广说妙法,法藏听后大悟,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实现后即可成佛,法藏的誓愿感动天地,天空为他雨花。经历无数次转世之后,终于遂愿。名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为接引佛,接引有心成佛的众生,参学佛理,获取果位。阿弥陀佛,意译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密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