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柱: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的条文解读
李保柱: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的条文解读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针对此条文,王叔和做了旁注和夹注,以释之
张仲景在这则条文中,论述了伤寒五六日后,所出现的症候和对证的方药及治法。由于张仲景原文中夹杂着王叔和注语,读起来极不顺畅,如果抛去王叔和注语,则仲景原文一气呵成,理法方药完备,极其明白。要理解此条文,须知道伤寒六病的正确传变顺序才行。按真本伤寒论顺序,伤寒五六日以传厥阴肝经3/8和少阴肾经1/6为常,但从条文中的证候来看,大部分是厥阴肝经3/8的证,只有大便硬才属少阴1/6肾经证,故仲景称“可与小柴胡汤”,以治厥阴肝经,如果用了小柴胡汤后,还有“不了了者,得屎而解”,这是因为还有少阴肾经的证候,少阴肾经其数1/6,既有肾,又包含大肠,所以用过小柴胡汤后,还必须用下法,急下存阴,仲景称“得屎而解”,至此,整个辨病证论治过程,始告完成,并然有序。
纵观后世注家对此条文的解读,都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的少阳经,此非也,在此条中,小柴胡汤治的是伤寒五六日传入的厥阴肝经,而不是少阳经,在小柴胡汤一方中的君药是柴胡,臣药是黄芩,其余都是脾胃药,柴胡既是肝胆经的引经药,又可以泻肝胆之气,黄芩既可凉肺,又可凉大肠,所以,小柴胡汤既可以治少阳,又可以治厥阴,治少阳时黄芩是凉肺,治厥阴时,黄芩是凉大肠,因太阳少阳在上焦,而厥阴少阴在下焦故也,注家搞不清的原因有三,一是不知六病正确传变顺序,二是不知六病所对应的脏腑和经络,三是对传变日期缺乏认识,以为是虚设的没有临床诊断意义,再加之对经方的配伍原则缺乏正确认识,又不知经方药性的引经归经和具体的补虚泻实寒热温凉原则,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对六经的实质没搞清楚,只能各逞己意,牵强附会而已,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伤寒论不明于世也久矣,遂才有“百家有百家的伤寒而不是张仲景的伤寒”之结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伤寒大数,关注伤寒大数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 本文版权归 豆友255742532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