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我还没有结束我的gap year——写在从央企辞职2周年
今天是我公历32岁的生日,一早上频繁的收到了各大银行保险服务商的祝福,内心毫无波澜的同时,也发现生日这件事在我这儿早就和两年前的那个决定牢牢的绑在了一起。2年前的今天,我和亲人们欢聚在一个三十多人的大包间里,即是庆祝我三十岁的生日,也是为我践行。纵有万般不理解,但他们依然选择了祝福和支持我的决定。
生日宴后的第二天,我坐了上去上海的飞机,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冒险。真正的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两年多前,在我已经快要做出决定将走未走的那段时间,内心充满很多的焦虑和不安,有一次我和好友一一与她的妈妈一起吃完饭,走在路上我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她们一个很模糊的问题:“我以后的生活有没有可能还不如现在?”她们两走着路,却同时转过头对我斩钉截铁的说:“不会的,你总会有办法让自己过的更好。”
过去两年
前天我和阿姨打了通电话,聊起这段对话,我说你们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两年过去了,纵使我经历了一些起伏,但我确实度过了非常精彩的两年,也一度过上过我想要的/向往的那种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没有任何遗憾。
如果说我在老家的六年像一幅水墨画,只有一团模糊的黑白灰氤氲在画布里,没有什么具体的细节可以让我探寻我曾经的痕迹。那么离开家的这两年就仿佛色彩鲜明的油画,每一个笔触都是那么清晰可见,就连一朵路边的野花都栩栩如生。我时长说,我对于2014-2020年的记忆都是模糊的,除了开咖啡馆之初稍微有些鲜活,余下的时间都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揉成一团,我自己都不知道具体经历了些什么,拥有过哪些快乐。时间被拉的很长,但是记忆却仿佛被人洗掉了一样。我好像活了六年,但是我不知道我做了些什么。
而这两年,我掰着指头都可以告诉你我每个月做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遇见了什么样的人,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创造了怎样的精彩。这些经历和记忆清晰可见,一方面是在其中的我是在用力的体验着,另一方面则是在那种状态之下的人的脑袋也更加清明,记得住彼时发生的喜悦和快乐。
这种清醒的痛快地活着的感觉非常的好,它让我觉得我是鲜活的,也在这个过程中把我原有的生命力绽放的格外迸发。过去两年,我得到过很多类似的评价,说着我身上看到了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部分,我想那是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是和世界建立更多联结的渴望。是鲜活的在生长的感觉。
我是一个冒险家
我最近发现一件对我来说相当振奋的事实——我其实是一个冒险家。这多少有点后知后觉的意味,当我去回顾过去两年的选择时,我发现每一次,不管是大的节点还是小的节点上,我都选了那个更冒险、更未知和更不确定性的选项。
- 2年前,在30岁生日的第二天离开我工作了6年的央企,选择来上海开始创业。
- 几个月后,因为合伙人的纷争,我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决定离开团队。
- 之后我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投入到了我并不熟悉的几个领域开始做一些独立的项目,在过着自由支配时间/随意移动地理位置的生活中,意外的还挣了一些钱。
- 在一个邀约下,我决定离开我好不容易再次熟悉的上海,选择跨城市搬家,来到杭州继续一个新的创业项目。
- 就在最近,我在两个offer里,毫不犹豫选择了对我更陌生也更难的那一个。
当然对于以上的选择,不同的人可能会看到不同的一面,乐观的人可能会看到:『她做了很多了不起的选择,主动去创造了很多精彩』,悲观的人则会看到『两年里做了这么多看起来大胆的选择,那不就是说明她的每一次选择都选错了』。
事实上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思考过,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如果倒推回去,我还会不会那么选。但稍加推敲就能得出一条显而易见的结果,每一次新的选择其实都是上一个选择的结果,是一个个选择把我带到了这里。是它们成为我,让我是『我』。
最近我做了一个简单的DISC测试,非常有意思的结果是,我的D(dominant,支配性)几乎是拉满的,图表上形成了一个夸张的锐角。之后几天的两件事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是培训会议的ppt卡住了播放不出来,作为观众的我上去解决了问题;二是有一天堵车时作为乘客的我两次下车去协调了前面堵着的两辆车,最终一条街的车都得以通行。我想我从来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我一定是在问题出现之初就积极想解决对策的人,印证了这一点后,我反而觉得「这才是我」。
我是谁?
我们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往往不会去思考自己是谁,因为我们正积极投入的事情,那些有正反馈的事情背后的标签会告诉社会,也告诉你自己,你是谁。这不仅代表着社会角色,也代表着你心里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
对于有些人来说,『我是谁』是重要的。因为这有点像指南,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该怎么做,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我在过去两年,有过两个时期,阶段性的会对『我是谁』这件事产生非常大的迷茫和迟疑。一次是在结束第一段创业后,第二次则是结束第二段创业后。
在余下的时间里,我都很笃信我的身份:
我是写作者
是创业者
是自由职业者
是某某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是播客制作人
是传递勇气和力量的influencer
……
每次受邀参加活动去分享,需要出现在海报上时,我都能给出一堆title,每一个时期给出的描述都不一样。只是最近几次我都很犹豫,对于该给出哪些title没那么确定了。一方面是我对那些身份没那么在意了,另一方面我则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想成为「谁」,哪一部分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前两周参加Jill的萤火虫行动直播时,另一位嘉宾微微则说到有使命的人都会把「我」放在前面。我就问她,那我是谁重要吗,我们应不应该去追寻我到底是谁。
她说: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答案,你是无限的可能。
我是一个创造者
对于我来说,不管是创业还是创作,本质上都是在创造。从无到有,从0到1,从没有规则到建立规则,创造的过程让人愉悦,让人多巴胺飙升,让人满足和认同自己。而创造这件事,本来就代表着无限可能。
2015年我开第一家咖啡店时,没想到我会建立一个精神角落,吸引到那么多的人。昨天晚上还有一个之前在店里认识的朋友给我分享了一首歌,我掐指一算都我们已经六七年了。听那首歌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创造的意义。
2018年我在豆瓣写下第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些文章至今还在鼓舞着其他的读者,很多文章隔断时间就会收到新评论。每次收到新消息提醒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创造的意义。
2020年我做康复课程的时候,不会想到我的前用户会把我写进硕士论文致谢里,说我曾经鼓舞到他也让他腰突康复才能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想到我曾经真实的参与到上万用户的生命里我觉得那就是创造的意义。
2022年tree停服的时候,我有几个月很沮丧直接卸载了,突然刷到朋友圈发现有朋友竟然还在上面发文章。我去apple store看到自己起的那句slogan“女性叙事的力量”这几个字的时候,看到它曾经存在过的价值,我觉得那就是创造的意义。
你可以说是机会不行,也可以说是资金不行,但是不能说我的创造力不行,我的创造力独一无二闪闪发光。我是born to create的。
纵身一跃
在梁永安老师的《工作之苦》的课程里,他提到一个词叫“路径依赖”。说人们之所以害怕变化,是因为在既定的路线里,是更为笃定和确定的未来,而这种笃定会让我们感到安全。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决心是异常艰难的,这意味着年需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在内心深处建立新的价值逻辑,也需要说服自己去用新的生命哲学 ,去放弃原有的生存理念。我们都希望踏出去是充满收获的,因而当收获不确定的时候,可能会缩回来盯着眼前确定的那些收获。但是却在日复一日的小的收获里,失去了更大的收获。
我最近的感受是,所有的焦虑和担忧都是出自“害怕失去”,就像我当时害怕失去旱涝保收的收入,害怕失去老家安逸的生活,害怕失去原本优渥的物质生活。我不是怕未知,而是怕失去,未知闪闪发光诱惑着我,但是既定的安定却也有它的吸引力。
两年里我被无数人问过,是如何下定决心辞职离开那么好的单位的。我都会说,决心是一瞬间的,但在决定之前一定有很长很长的拉扯期。但决心的当下,意味着放弃和重新开始,意味着纵身一跃跳进「虚空和未知」里。
能够纵身一跃的人,它的身上一定都很大很大的勇敢吧。
那天我在和violet聊自己因为总是在聊天时过分坦率而感到苦恼时,她给了我不同的视角:“坦率,是多么勇敢的品质啊,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这么坦诚”。
新的一岁,愿自己继续坦率且勇敢。

阿__夏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们的村CBD (21人喜欢)
- 月嫂破防:同狗不同命 (23人喜欢)
- 住在农村玩什么? (24人喜欢)
- 久违了,农村的早晨 (16人喜欢)
- 重回早课练习的感动 #阿斯汤加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