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
看一美食节目,狗蛋在自己一间餐厅的五周年晚宴里搞恶作剧,他乔装打扮成一位服务员,晚宴里没人能认出他。他故意打碎玻璃杯、用手摆正食物、偷喝香槟、吃客人的剩菜、失礼地打扰客人用餐、给客人免费加了300美元的黑松露、端菜时手戳进客人的菜里……一开始两位经理忙于替他四处救火,对他“处理”得很不及时,但后来几次也只是宽容地给他几句淡淡的警告和指导。狗蛋的旁白说,如果他是全职的,他早就会被解雇了,但因为他是实习生,所以经理愿意给他机会学习。而我在看时下意识地觉得,这种服务和管理无论如何都不是一间三星餐厅能继续纵容的,经理早该当机立断不再让他继续服务。但恶作剧继续升级,狗蛋收盘子时,故意刮蹭到了客人的西装。客人说没事,旁边的客人还地体贴帮忙打圆场说:“餐厅里有这么多高管,他们可能太紧张了。”
我的下意识开始混乱,另一种观念冲进来和下意识打架,直到狗蛋揭开身份、恶作剧结束,我都还没来得及理清对错。然后看视频底下的评论,发现大家都在称赞经理和客人们不约而同的宽容与得体时,我才反应过来,虽然自己一直巴拉巴拉喊社会应该提高容错率,自己也要允许自己犯错,但是类似“零容忍”的这套观念,好像已经在脑子里植入太很深,不能犯错的恐惧存在于我对待各种事情的态度里,不能自知。所以如果把我换进那两种身份里,我可能下意识里都做不到那么宽容和得体,想想挺后怕的。我会像我叔一样,因为服务员久呼不应而在餐厅里怒吼吗?会像朋友一样因为外卖骑手找不到位置而发飙吗?——啊,放心,大概率不会,但我真的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做出什么不满的表情,和说出一些暗藏责备的话。恶心就恶心在这儿,可被直接理解的信息会很快遗忘,但可被间接解读的东西记忆最深。
哎?说到这儿我必须要表扬一下另一个身份的自己。一个月前去北大口腔看牙,实习医生极度温柔,老胡听了都不忍叼盘那种。但可能是因为经验不足,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她不小心弄出几次很大的声响,导致操作得不断返工,被带教老师(也很温柔地)批评指正。实习医生压力很大,向我道歉,我当即冒出了一句:“没事,我很荣幸给你试错。”哎妈呀,话是书面了一点,但说出来贼骄傲,不知道她会不会很感动呢?根据初步观察,我那颗牙原本是补牙修复无望的,反正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躺在椅上一概点头任凭处置。完工后,带教老师来检查,肯定了她的诊断和治疗,可能是怕我为刚才的失误责怪实习医生,带教老师也不忘贴心地替她跟我说两句,“原本是要做根管治疗的,但是小胡医生尽力帮你留住了这颗牙。”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实习医生帮我补好了牙。带教老师走后,她很激动地拍拍我肩膀说,“耶,牙留住啦!”我俩都有种同为年轻人的莫名兴奋,我说谢谢,她边收拾边自言自语说:“嗯,替病人做好一件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非常坦诚地说,那天我对自己的人性又恢复了1%的信心,同时也为两位女医生的努力和互助感到欣慰。可能是因为敏感体质,只需要一丁点小小的善意,就能让我对他人的信心又充回了100%,除了北京的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