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后一天啦
4月回国,经历了一个月的隔离,以及同学和各种人经常性地“工作找怎么样了”、“最近咋样呀”、“最近忙啥呢”、“疫情好起来就又可以找工作了”之类的“催促”下,明天也算是终于要开始上班了。
也算是体验了找工作的艰辛和熬人——因为每个单位的招聘周期不同,很多甚至也不会事先公布具体的时间节点,导致投完、报名完之后一直等着,也不知道资格审查或者初审是否通过。可能很长时间没联系的话,通常就认为是挂了。不过也有例外的,4月底报名的一家事业单位,直到上周才通知笔试、昨天才刚刚笔试完。
由于报名之后的不确定性,加上周围人(父母完全没有催过)的各种言语压力,导致智联招聘+猎聘+各种单位官网指定的报名系统或邮箱方式,截至6月中旬共计大约投了100家。当然,像是智联招聘和猎聘上面,直接就不查看的不在少数。
身边很多人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他们大多数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好了人生,可能几乎没有经历过找工作的滋味,更无法得知在等待初审回信时的心理上的煎熬。毕竟不能为了等一个回信就一直傻等着,必须要大量投——我想这个道理,大多数找工作的人都懂。但毕竟投的这些单位,在自身心理上还是有“比较想去的“”、“凑活能要我就行”之类的分类。然而,有时候为了等“比较想去的”但是放弃了一个“能要我的”,是有风险的——因为招聘考核(面试笔试等)的先后顺序和周期的缘故。
到6月中旬为止,已经合格了A、B两家。但是一家是因为最后详细接触了解后得知工作是需要经常外面跑且工资跟业绩直接挂钩、这不合适我的性格;另一家则是工资实在太低且几乎没有晋升空间。于是舍弃了。C家于6月上旬笔试合格、中旬进行了面试、下旬通知合格录用,但是要求尽快上班(最后协商的结果就是7月1日)。尽管在6月29日还笔试了5月底报名的那家事业单位、也接到了另一个大学的面试通知,但是由于不知道后面会如何,只能暂时选择C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有几家是还有希望再收到笔试面试通知的,但是又不能为了等这些可能性而继续放弃。
——这大概就是普通人找工作的“怪圈”:也许想去的单位没有动静,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但是发现退而求其次的单位也似乎没动静或者是被拒了,于是只能再“退让”。在等待周期不确定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大量”。
但是其实,还是会有另一种做法:就是不急、慢慢等待想去的单位的“宁缺毋滥”的心态,可以为它们做足准备工作。一个东大的同学留学回国之后,似乎就是有条不紊地直接等考公务员,为考公务员做准备。可惜我似乎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足以抵抗周围人那些“最近忙啥呢”“工作如何了”的压力。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实现了曾经对一个“催”我的人说的“七月差不多能上班了吧”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