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业余选手的小提琴学习日志
这次捡小提琴秉承着“省钱”、“可持续发展”、“勇敢面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的原则,选择了在Wyzant网站上一周一次的1小时线上课,在此之外配合一周4-5次,每次1小时到1个半小时的练习。现在已经练到第三周。我的小提琴老师是和我差不多同岁的、在音乐学院读研的小姐姐伊莲娜,她的方向是小提琴演奏和作曲(对于各个艺术领域的创作人,我太多respect)。非常感激在我刻苦练习、取得小小的进步后,老师会看出我的努力、夸奖我,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现在在练习三个内容:(1)音阶+琶音;(2)练习曲;(3)协奏曲。这三节课也从一开始的由音阶为基础的音准练习,过渡到练习曲涉及到的多种弓法和双音,再到协奏曲融合技巧、让演奏更具有表现力的理解节拍和表现情绪。
音准是一切曲目的基础,我是属于耳朵听音准不太好的选手;即使小时候练了非常多年,伊莲娜也会不时给我音准基本可靠的肯定,我对于音准还是非常没有自信。这次练习特别有帮助的是一个叫Tuner Lite的APP。开始练习前的调弦和我需要检查音准时,我会使用这个APP。这个APP给我的音准一个客观的标准,让我知道拉出来的是什么音,是高了、还是低了,高了低了多少,以此可以判断一次和另一次练习之间音准是否进步。单音音准的准确对于进一步的双音练习铺下地基。双音、以及跨越八度同音符的双音是小提琴技巧练习的一个难点,需要反复、反复地纠正。之前放弃拉琴有一部分是主观地觉得自己拉的太难听了,这次的小目标真的就是别再拉得自己都嫌弃了。我接下来要多多在拆分双音、再合起来练,两个相邻双音一起做练习上努力。
音准涉及到左手,弓法涉及到右手。好多和我一样的学生会把弓子拉得离指板太近(是一个坏习惯)。右手弓法可以总结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时间上的分配和节奏把握息息相关。我不仅没有音准,而且没有节奏感,对于不同音符只有感性上的认知、而没有精准把握。因此拉更复杂曲子、增加表演力之前,要使用节拍器(伊莲娜推荐了MetroTimer这个APP)。我除了使用节拍器之外,还有复习不同音符之间的比例关系,多听别人的优秀演奏,唱唱谱子。这样看音乐真的和数学物理特别接近。空间上的分配是何时使用弓子的哪一部分,在什么时候回到上弓或下弓。
最后、最有意思也是最难的是表现力,识别铺子上的情绪符号,然后为此改变指法、增加揉弦、作出渐强或减弱的合理调整。我很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现在在拉一个俄国作家的协奏曲,开头非常舒缓沉郁,伊莲娜说增加忧郁的氛围可以把1把位的A弦上的音、换做5把位G弦上的音来拉。低音的G弦比中高音的A弦更有沙哑、沉闷的音色。我在脑海里想象一个莫斯科下了大雪的冬日。揉弦是需要单独练习的重要技巧,需要手指快速的震动,有意识地和曲子融合。渐强渐弱、渐快渐满的调整,重音的摆放以原本节奏的准确为基础,在此之上和曲子的情绪、和观众的情绪有一种互动(真的是需要许多技巧的练习、细节的掌控才能过一把表演时做个戏精的瘾呀)。我这一次要多多练双音、揉弦、打拍子,记住伊莲娜指出的可以做出情绪调整的段落,然后多多融合啦。之前请教一个小提琴演奏非常棒的family friend,问他怎么做练习。他的建议是把一个曲子练到可以演出的水平,然后找机会演奏它给更多人看到。被看到对于看到问题、积累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希望自己练得开心、有朝一日成为一个表演者。另: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在Wyzant(https://www.wyzant.com/)上面上网课,可以找我要$40免费试课的优惠券噢!除了小提琴以外还有多种乐器和许多其他课程。请我们多多加油~
-
D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28 02: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