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熊孩子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强?妈妈崩溃晒图
有人说,自从家里有了孩子后,不论房子从前的装修风格是现代、欧式,还是地中海,结果都会沦为一种统一的风格:被熊孩子祸害后的凌乱风!
这句话兜妈举双手赞同!身边有孩子的家庭,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对一片狼藉的屋子怨声载道:
刚刚收拾好的房间,半个小时就又成垃圾堆了!我的小祖宗,你怎么又把储物篮里的东西翻出来了?天哪,说了多少次,用完的东西要收好,不能把水彩笔涂在墙壁上……

从如花少女到唠叨妈妈,我们可都是被这些“拆家王”们逼出来的啊!
前几天,一位同样崩溃的老母亲就在网上晒出了一组照片,初一女儿和年幼的儿子堪比家里的两辆“推土机”,不论你怎么样千辛万苦地将房间收拾干净,只要俩娃一上场,分分钟给你“拆”得面目全非!

刚收好没多久的客厅,俩娃一上场,秒变垃圾场!
玩具房更是下不去脚,本以为初一的女儿在带弟弟玩后会帮忙把房间整理干净,结果真的是想!多!了!啊!


网友们看后对这位妈妈表达了十二分的同情,同时深有体会地发表了感慨:
@橘子汽水:同款“拆家王”!每次我和婆婆把客厅收拾完毕,都要把小孩带去房间,一旦他再踏足客厅,10分钟就能让我们的辛勤劳动一夜回到解放前。
@余生听雨:太能理解你了!我家的客厅和卧室从来都没干净过,以前我看不下去还收拾,后来觉得收拾也是白收拾,干脆改成一周一次大扫除了。

@知了:就是因为收拾屋子这件事,我从一个温柔妈妈变成了咆哮型老母亲,讲道理不听,吼也只是一时有效,收拾家务的绘本也读了不少,可就是没有效果啊,头疼。
如此看来,孩子们的破坏欲和破坏力都是刺向爹妈的一把利剑啊。
在多数人都认可的育儿理念中,谁都能说出几条让孩子学会整理和收纳的好处,但是为什么执行起来就变得困难重重了呢?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收拾屋子的习惯
1、分解任务,逐个攻破
很多孩子在被要求收拾房间时,总会撅着嘴巴说:要收拾的东西太多了!我收不完!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将要收拾的地方分为几个区域,让孩子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逐个去完成任务。
例如将房间分为衣物清理区,桌面清理区,地板清理区等。如此一来,孩子面对被分解后的任务就不会那么排斥,而且完成后还会有成就感。

2、 养成列清单、做检查的习惯
列清单有助于培养孩子有序的生活好习惯。
在收拾屋子时,家长们不妨也给孩子列一个清单,将要整理的物品一一写上去,当孩子整理好一个物品时就可以在后面打一个对勾,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做事情规律的好习惯,当他记住了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时,下次再用完后也就会主动归位。
3、 家长指点但不代劳
在孩子收拾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收纳不当的地方,例如把书本和袜子放在一起,将裤子和上衣分开放置等,此时父母应当出面指点孩子,交给他们正确的收纳方法。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考验父母们耐心的过程,有的父母本身很急躁,看孩子收拾错了,立马上去代劳,如此一来,孩子马上就找到了偷懒的借口,将剩下的任务也都扔给了爸爸妈妈。所以,家长可以指点孩子做家务,但是千万不要代劳。
4、让孩子承担后果
在孩子做家务前,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件事的要求,例如:桌面和地板上要干净整洁,不能有散落的衣服玩具,衣柜里的衣服要叠放整齐,不能乱七八糟的皱成一团等。并且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当知道了家长的要求和自己要承担的后果后,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敷衍马虎。渐渐地,他就知道了做家务是一项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必须要认真负责,这也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养成。
5、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反观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好榜样。如果要求孩子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那么家长的房间就不能凌乱不堪,要求孩子有序生活,家长自己就不能毫无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映射出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事情的反馈,一举一动都和家长息息相关。是否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这是家长们要自省的标准。
你家也有一个“拆家王”吗?对此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