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石窟、悬寺、和我

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恣意的旁白道:“大佛腾云而乘,本来就在空中,经由雕刻者的手被人们的眼睛所见”。
我喃喃自问,谁是雕刻者?心声未落,便被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淹没了意识,那一重一轻的节奏在我的脑海中凿出一条明亮的光道。

旅行的开始是因为雕刻,清晰的叮当之声指引我来到大同。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那热的引力被千年时光里的风所削弱,清凉拂过面颊,让人佛若回到1500年前的北魏都城。

站在高坳的武周山下,我仰望云端上的万般法相,也许是面对肃穆的石窟壁画,也许是面对千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在时空中迷路的人,停在这里推演轮回,眼前是不同场景的变幻。
大地在经过极其繁华之后,步入满目疮痍的萧瑟,
不同时代的繁荣和凋零轮番上场,
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匆匆而过,
坐卧在山下的大佛笑而不语,
平静的看着命运的跌宕起伏,
看着一个个全新的时代开启又寂灭。


我常常在想,人在怎样的环境里心意是平澈的,世界反倒像个意外,就如此刻,明明站在佛前,我是那么渺小,却又那么浩瀚,慈悲的教益,潜藏在千年的岩壁里。
当一切有形的外物都消失在具体的时间里,
那些无形的心念便会幻化为岁月的风,
流浪在时光的尘埃中,
当怀有同样心意的生命出现,
那无形的力量,便会被重新阅读。


千年,似一头灵兽,它调皮又寂寞的从我的意识之海跃出,从我的身体漂浮而起。我像停留在石窟天窗边上的那只凝望远方的鸽子,凝望从古老的平城开始,目光及过千年的窟,千年的寺,千年的怅然和祝福。
轮回若有千年,那么此刻的我,那时是怎样的呢?
那些光芒和柔软幻化成风的心念,风的意识,
藉由此刻的风声鹤唳传达给我消逝的秘密。



写云冈石窟的时候,我看了一些正史也看了野史,我不由得发问:灵魂真的可以透过皮囊识别另一个灵魂吗?我不知道。但御马衔衣,帝奉师礼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那一刻,时间静止了吗,我不知道。
他们,一个是因屠俘而也不能寐的帝王
一个是被俘自北凉而流浪的高僧
我想当时应该是这样
“帝慌之诉师,吾惧之,
夜不能寐,恐冤魂来索。
僧闻之安抚,
吾闻制佛乃无量功德,可消一切孽障”
故事说北魏的君主们因灭俘而心生忧怖,祈求解脱之法。一日在街上,文成帝拓跋濬的马衔住了僧人昙耀的衣袖,这一相遇就是一生的成全,于是有了以上的对话,有了以后的云冈石窟。所以也有人说云冈的雕刻,源起一场帝王的忏悔。

此后的60多年,在大同的武周山下,30多万人,面向一座山,他们雕刻出云冈石窟最开始的模样,可谁也没有想到,60年之后的1500年里雕刻仍在继续。
人们以刀、锤、斧、凿的尖利
决然抚平山崖的棱角,在叮叮当当的回响中,
粗粝的岩石被驯服,山的坚硬和顽固
自然而又神奇地化作了一面慈悲法相。


此间的1500年里,大地、山河、星辰、国与国、人与人都变了模样,唯有石窟里那59000余尊佛像、18000余平方米的雕刻依旧保留着每个时代的故事。
当我的指尖触碰过油彩,当我的视线阅读过佛龛,
当我的头颅仰视过坐佛,那种无与伦比的永恒和
无比渺小的浮游之感总会涌上心头。

以时间为线索,云冈石窟被划分为早起的昙曜五窟,呈现出浑厚纯朴的西域风格;中期则以精雕玉琢为名,富丽又堂皇;晚期因王朝迁都洛阳,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蔓延起来,此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


时间最久远最震撼的便是16-20窟。
雕刻是根据北魏王朝五位皇帝的面貌而制,佛像面相丰润,高鼻深目,英武健硕。尽管我们之间隔着很多个时空,仰望端坐云端的大佛,我甚至能够想象出,这支来自大兴安玲的金戈铁骑一路而下的英姿,他们于乱世中开太平,于战火中创盛世。


佛像艺术是什么?
是每个时代里世俗审美的大成,
亦或者是透过佛像,
看见消失在时代里的人性本能的祈愿。
或许雕刻这些大佛的人,并不在意菩萨是否要保持庄严法相,人们更愿意佛是可以接近的人,可以诉说心声,倾听疾苦,在所有动荡的时代里,慈悲都是唯一的信仰。

分享一些我很喜欢石窟:
第8窟里翱翔着来自印度神话的五头六臂鸠摩罗天驾金翅鸟;
第9窟窟外前庭由雄狮、大象驮起的廊柱和古希腊的建筑造型;
第12窟“音乐窟”,前殿上壁雕刻着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它们演奏着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乐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



我最震撼的是第15窟万佛窟,窟内四壁齐耸,千佛排列,直达窟顶,四壁上部皆是单佛小龛,纵横交织,有人做过统计窟内现存千佛造像13200余尊,占云冈石窟造像的23%,整个洞窟表达着三世十方皆为佛国、平等众生皆可成佛的大乘佛教时空观。
人们在雕佛,也是在雕信念,
心意里传达出对一个时代礼赞,
对一种生活的向往,对一个世界的描绘,
那是1500年前的人类梦想,
梦想一个和而不同的大成世界。


在云冈所有石窟中,我最喜欢第三窟,为此,习惯不走回头路的我特地在看完所有窟之后回到第三窟,时间已经接近景区关闭,窟内只剩我一人,我站在佛前不肯离开,长长的沉默,沉沉的叹息,远远的诘问,佛亦不语。
第三窟,又名灵岩寺洞,
严谨来说它是一个半成品,因北魏迁都而弃,
它是云冈石窟里规模最大的一窟,
在室内宽40余米高近20米的宽旷空间里,
唯有三尊形制高大,气势磅礴的佛像,
明窗的光曝在高约10米的坐佛身上,
两边是汉传佛教中救苦救难的菩萨,
窟内大片留白和颓圮,足以让一个人完全沉浸。


移动的光线,振翅的飞鸽,穿窟的疾风。
我在这里,看到1500年前的集世界之大乘,
看到一个王朝的胸怀和敬畏;
看到和而不同也看到和而交融;
我看到了曾存在的也看到了已消失的;
我看到这武周山中有过的生死和挣扎,
有过锦绣繁华和人去楼空,
过往千面众生皆释怀于万窟宏愿里,而仰望神明的我,好似佛窟里以身驮塔的小象,我还不愿放弃还想有所心往。



北魏的刀光剑影之后,在恒山,在寂静的金龙峡翠屏峰的石壁之上,一些无名的石匠们,以最简单的工具,把一个奇迹留给大同。
2010年在世界10大最奇险建筑中,悬空寺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同列其中,但它比比萨斜塔早了700多年。

1500年前的王都,到底还可以给我什么惊喜?当我从远处眺望着高空中的悬空寺,不由得瞳孔收紧。
它仿佛绝壁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又如油画般拓印在恒峰中,于那冰硬的岩,顷刻变得生动。这座全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仅凭隼接结构,嵌入岩内千年不到。


一座寺,一个人的遗言,一群人的执念。难在需择鸡犬不相闻之地,难在兼容佛道儒三主教,难在和而不同却要和而共行,这是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的遗愿。
此后的43年,方士们广寻奇山洞府,反复推敲思量,寺的选址像知天命般,最终建于这北岳恒山的天堑腹地。


建寺之人一定极懂自然的慈悲和慷慨。
寺庙立于崖壁凹进之地,两边突起之岩缓解了风势,东边的天峰遮挡了太阳,寺庙所覆之地年平均日照2小时,外力的风侵雨蚀日晒皆对其消损不大。
此处的山像极尽呵护孩子的母亲般,在漫长的宇宙洪荒里,为寺庙遮挡着风雨雷电,山洪海啸。

他们也懂建筑的惊奇和巧变。
全寺40间殿阁,表面看上去是由十几根木柱支撑,实则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建造者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支撑着偌大的寺庙,所以当地有俚语形容“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寺内布局精巧异常。
建造者将一般寺庙的布局放置在狭小的悬空寺内。当你经过山门,钟鼓楼,大殿等一系列空间里,会有一种天上庙宇的错觉;人们攀悬梯,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忽上忽下,如置身于九天宫阙,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负重托的兼容了佛道儒和平共处的愿望,为此处作为兵家战地提供了和平共处的榜样;也让它在民族融合之地的金戈铁马里,得以保存1400多年,未受损害。
有人说寺庙的选址和建造是众人发愿的结果。
人们当时发了什么大愿呢?
不止是想建一座庙吧?
应该会有和平的心愿,有止战的决心,
有幸福的渴望,有祝福的真心,
这些有的都是人类最普通的向往。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去捕捉那些心愿的细节。当高空的风吹过脸颊,当你听到岩台上的铃铛,你会不会听到开山的巨响,听到卯榫的相扣,听到古人的智慧和你此刻的叹息。


在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去往云冈石窟和悬空寺,甚至可以和几百人一起站在大佛的脚上,也可以触摸到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当你仰望时,你会想知道,千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吗?

我想我可能在石窟里雕刻过一件千佛的法衣或是绘画过一面寺檐的图案,那些熟悉到让我热泪的知觉,通过尘封的意念,藉由云端的风告知我消逝了千年的秘密。

文字:童安
图片:童安
随笔| 散文 | 小说 | 诗歌 | 信件 | 摄影
约稿合作微信:tongan-22
转载请备注来源

-
院子里的星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6 12:27:19
-
螢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6 11:59:04
-
Expectopatr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6 20:10:25
-
南瓜马车La Mag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6 00:47:11
-
杨子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1 15:35:38
-
童安的LP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1 15:32:37
-
豆友225646456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1 14:38:19
童安的LP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涞源|与阁院寺对坐十二时辰 (3人喜欢)
- 开善寺|在辽构里打捞一场千年春眠 (4人喜欢)
- 重庆|勒是雾都 (1人喜欢)
- 新年快乐| 出发,去到新的爱喧闹里 (2人喜欢)
- 大同|雪落平城,梦回云洲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