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的随笔
今天动笔的契机是因为与一位正在努力分手的朋友聊天时,谈到了恋爱像围城,于是霎时想到自己的那篇关于脱单的日记,打开豆瓣,发现最新的日记已经距今两年了,于是动笔,一是做一些总结思考,二是考虑将豆瓣日记作为自己最私人的地方并且时常记录。
真的太快了,已经2022.07.01了,今年又过去一半。恰好今天香港回归25周年整,看到CCTV6采访了吕良伟和任达华,他们都已经六七十岁了吧,精神状态还是很好,但是岁月确实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不禁感叹,人将终老。时间的流逝是一个主观又客观的东西,自我感知非常重要,“觉得”时间快慢才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才是我们切身感受的。从上一篇日记到现在,刚好两年,这两年其实就是读研的两年,觉得唰一下就过去了,时间好快,但是仔细回想一些读研时候的事,似乎也没有那么近,甚至有些事情出现了记忆模糊,又觉得其实这段时间挺长的,所以时间真的是很神奇的事情。这两年一直在忙碌中度过,写完上篇日记的七八月份,已经开始学习新领域的一些东西,做了一些基础的coding,20年下半年在学校,基本就在上课和coding中度过,也结实了新朋友新同学,还发生了一些难忘的事,只有我们才会懂的梗,哈哈。而整个21年,可以说是改变人生道路的一年,勤奋学习,大厂实习,努力秋招,最终拿到理想offer,一路走来很顺畅,也感谢2019年年初自己做的跨专业的决定。今年基本就是忙毕业,成功毕业后现在正在家混吃等入职,也马上离开家了,往后的日子很难有大假期一直在家了,所以珍惜最后这几天吧,还是故乡容不下肉身,北京容不下灵魂。
想到研一开学的时候给自己定的两大目标,一是谈个校园恋爱,二是顺利进入大厂,也算是完成了一半。其实读研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按照自己预想中走的。在研一,自己就思考过,将来最好是去一个二线城市,有互联网工作机会,压力也比北京小,当时的理想城市是武汉,毕竟熟悉的人很多,同学朋友多,而且有一些大厂,工作机会也还行,房价也不算太离谱,只是后来在北京实习,最终秋招也基本都在北京,觉得还是先在北京发展几年再去二线更好,当然现在也是这个想法,只不过目标城市青岛优先,毕竟中国古话:父母在不远游。虽然现在国内交通方便,但是从家乡去青岛还是更快,自己也更适应气候、文化等。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感慨,以上就是记录一些琐事,最后还是希望,自己在2022剩下的时间里,能按照自己设想的道路去走,希望节奏不要那么的快,更好的work life balance享受慢生活。当然,这不代表摆烂,还是要自律一些,毕竟自己有旭阳,必须要自律来压制一些欲望来满足更大的欲望,其中一大目标就是,压制我的馋欲来获得更健康、漂亮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