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日记10:黄色的曼彻斯特没有雨夜
红色好像是伦敦的代表色。标志性的红色电话亭、红色公交车、帕丁顿熊红色的帽子和靴子,还有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蓝色的地铁标志。
英国国旗中取一色,显示它首都身份的庄重和正统。
我曾经一度以为红色就是全英的代表色,直到我去了一趟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北部城市,城市里安静地跑着全英国最大的轻轨系统,轨道和站台并不与街区划分开来,黄色的列车穿行在英国北方工业色彩浓厚的古老建筑之中。

曼城的列车票,打印出来也是黄色的。不是那种很正的明黄色,是调了些白色的那种类似煮熟了的鸡蛋黄的嫩黄色。
曼城市议会的一名公务员告诉我,曼城其实并没有一个官方的代表色,而在曼城街头随处可见的黄色可能来自于蜜蜂。
蜜蜂是曼城公认的象征,这和曼彻斯特的历史有关。这座城市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
19世纪前,这座城市的地貌无外乎烟囱、工厂、棉絮、浓烟和成群的工人。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的曼彻斯特以纺织业闻名,一度被称为棉都(Cottonopolis)。
到了19世纪,蜜蜂被画上曼彻斯特市徽。曼彻斯特的蜜蜂是工蜂,象征着工业时代勤劳奋斗的人们。也一度被视为曼彻斯特的骄傲,证明这座城市的建立,并不靠皇室扶植资助,也不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是普通人的辛勤劳动建起来的。
如今的曼彻斯特,蜜蜂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和精神支柱,街上随处可见蜜蜂的形象。
2017年A妹曼城演唱会上那场震惊世界的体育场爆炸事件后,人们纷纷用蜜蜂形象标志告慰逝者,鼓励生者,重振这座城市的士气。

从这只微小的蜜蜂开始,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变得具体。
从前,曼城,对我这种连曼城和曼联都分不清的足球盲来说,就完全只是个地名而已,毫无印象可言。
到今天,曼彻斯特的城市风貌还是跟伦敦、巴斯、牛津这样的南部城市很不一样,一些建筑干脆就是当年的工厂、仓库改造的,有点工业风的味道。当地人口音弯弯绕绕的,也挺有意思的。
这样说来,曼城跟我们的东北老工业区挺像的。 确实, 英国北方的城市定位就是注重实业和生产,这些北方城市近百年来就是靠此起家的。
英剧《北方和南方》中,北方城市标志性的工厂、铁面无情的资本家、漫天飘飞的棉絮和工人长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正是这些北方城市早年的标签。
剧里工人糟糕的居住环境,劳动者与财主们不时爆发的冲突, 南方贵族对北方暴发户的傲慢与偏见构成了我对曼城等北方城市先入为主的印象。

来到曼城我才知道,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脑的诞生地,著名的“计算机之父”图灵曾在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任副主任。这台名叫Baby的电脑模型,就陈列在当地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里,固定的时间会有专业人士让它模拟运行一次。
而当代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也是在曼彻斯特大学被分离出来的。
曼大一名教授告诉我,曼大跟英国别的学校都不太一样,这所学校是由工业革命先驱出资建立的,建立初衷就是用研究推动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变革。
这名教授,与我见面时胸前也别着一枚金属的蜜蜂胸针。
曼彻斯特在英国的经济版图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卡梅伦时代推出了个“北方经济引擎”计划,其中曼彻斯特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城,但是这个说法存在诸多争议,伯明翰估计会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服。第二大城并不像伦敦是第一大城那样毋庸置疑。

今天的曼彻斯特,好像到处都在施工,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街头建筑上的各式涂鸦,常能看到齿轮、蜜蜂这样的意象。
曼彻斯特的同志社区也是全英最大之一。在那里著名的同志街区附近,立着图灵的雕塑,他既是计算机的偶像,也因同志的身份被人们所纪念。
曼城一直支持工党,街上经常能看到嘲讽鲍里斯和保守党的宣传画。
当地市议长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短发戴黑框眼镜的女士,今年只有35岁,而她也是曼彻斯特首位公开的女性LGBT人士身份的议长。
我两次去曼彻斯特,拿到了一些当地人的名片,发现即便不是中国有关的企业或机构,很多人给我的名片都是一面英文、一面中文的。虽然英国一直以灵活的外交政策和体面的社交礼仪著称,但这也体现了曼城和中国的联系。
我惊讶地了解到,仅曼大一所大学,中国学生的总人数就达到了8000多人,真的是很惊人。疫情期间,曼彻斯特还包机去接中国留学生回英国上学。当地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中资企业作为投资方或者是项目承包方,比如那个价值10亿英镑的曼彻斯特空港城。
所以当地的中国餐厅不少都很好吃,重要的是比伦敦还便宜。
但是很遗憾,我在英国唯一一次经历种族歧视事件,就是在以开放著称的曼彻斯特,而且事实比想象中可能更让我不知说什么好。
那天我赶火车,着急要到另一个活动地点,不小心碰到了一个拉行李箱的年轻的男士,我当然立刻道了歉,但我的道歉并没有让他消气。分开后我听到他在背后骂我:“f*cking Indian”……
这导致我整个下午的工作都挺难过的。
或许像英国这样有着长久的殖民史和殖民心态的国家,再包容的城市,外国人永远只能是二等公民,你来自哪一国,对他们来讲并没什么所谓。
一些英剧也经常拿分不清各种东欧国家或者亚洲国家的英国人作为笑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
我当然不会因为这件事而说出什么“这辈子都不会再来曼城了”的这种小孩子的话。曼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淳朴务实。
希望之后可以去其他北方城市看看。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5 18:02:53
-
victo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2 14:33:58
-
大卫科波菲鹅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9:42:18
-
花无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1 01:31:29
-
dtyhv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31 19:14:27
-
又竹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31 08:00:4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9 18:54:59
-
云春曙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8 17:31:42
-
MisfitBiscuit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4 19:39:01
-
星黛露是兔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4 16:08:16
-
滴滴嗒滴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8 09:22:59
-
一只可颂🥐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4 14:29:03
-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3 12:48:26
-
acinom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20:46:57
-
馍馍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7:24:56
-
floyaaa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6:06:32
-
六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4:51:20
-
三潼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4:45:04
-
郭郭郭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4:11:50
-
远行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3:28:32
-
J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3:20:02
-
tilamis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2:43:19
-
行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1:23:24
-
很多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1:05:19
-
圆恩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09:51:07
-
wonder’l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09:45:27
-
Yuzi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09: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