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父亲的一生》第二章(下)【作者:傅家猛】
父亲任劳任怨的工作表现不仅得到本单位职工们的好评,相关的外单位人员同样赞赏父亲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付出。
邮政部门负责国棉二厂片区的投递人员是个姓张的年轻小伙子,他精干聪明、工作投入、充满活力。他通过同我父亲的长期工作往来,了解到父亲的工作和人品,积极地把父亲推荐为济南市邮政系统评选的“优秀报刊发行人员”,先进事迹刊登在济南邮政局编印的宣传手册上。
1973年暑假。我在家里看到一本杂志中有一篇报道写的是我父亲,立即兴奋地蹦着跑到院里,向在院里乘凉的四姐读了起来。先表一下四姐,她就是前面提到的周叔叔的妻子,她是个有思想、性格高冷、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童年被送到济南黄河北做了农村童养媳,因本人特有智慧,命运能掌握自己手里,成功逃脱男方家庭,回济南家中去纱厂做了童工,成年后,经我父亲姐弟三个介绍,与在省政府工作的周先生结婚。她的三姐同样也是去了农村做了童养媳,因性格温顺,就在农村成婚,生儿育女,生活了一辈子。四姐是最了解父亲姐弟三人的人,没有之一。她听我深情并茂地朗读了父亲的先进事迹后,见到我父亲说:“今天上午你小儿子念着材料把你吹了一通”,玩笑中带着赞赏,替好邻居高兴。可惜此小册子没有保留下来。
父亲有在报纸上发表豆腐块文章的经历,有被杂志刊登先进事迹的不凡之事,一生追求做好人、做“文化人”的父亲属实至名归了。用四姐的话,“你爸到了哪里都是好人”。那篇小报道的内容我记不完整了,有一段我印象深刻,说我父亲有一次患牙病,脸都肿起铃铛大的包,但仍坚持上班;还写到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自愿去收发室接收报纸、杂志、信件,遇到急件马上处理。主管领导看到报道后,经核实研究,每月给了父亲两天加班费,在提倡”义务奉献“的年代,是破例的做法了。
张投递员人缘好、乐于助人,我父亲求他把我从国棉一厂子弟戴帽学校(指在小学基础上增加的非正式初中年级)转入理想的第二十八中学,为我成功考取技校打下了基础。张投递员的工作突出,后来也走上了领导岗位。父亲在路经他工作单位时多次找他见面叙旧,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见面后必有聊不完的话题,真可谓“相处中遇相知”。
收发室在我父亲接手后就逐渐成为同事们相互交流的场所,主要是父亲平易近人,喜欢聊天,也会聊天。在那里同事们分享高兴之事,叙说哀怒之烦,用父亲的话,”收发室是车轮转的地方,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父亲在与众人交往中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单位管事的人,获益良多。我哥俩从外单位调入国棉二厂,都是我父亲找有关领导解决办理,用领导的话,”老傅工作这样好,又是老同志,该照顾就得照顾”。家里修盖房子、购买建材、添置家具,在单位给我分配宿舍,这些家中的大事,都是父亲求助人帮忙办理。机会和付出共存,得惠者家人也。
父亲工作经历中的多数岗位都是服务性工作,每当根据需要换岗时,原岗位的负责人和同事们都恋恋不舍,真心实意地挽留,让父亲心里美滋滋的。外界的评价是父亲很在意的,再回头想想“考勤事件”为什么父亲情绪会过分激动就不难理解了。
父亲的工作中也曾出现过失误。我刚调入国棉二厂机修车间时,车间仓库保管人员是位姓徐的师傅,在我们俩接触中,我敏感地察觉到徐师傅待我不像其他同事那样热情。在家中同父亲闲聊时,得知父亲工作中的一次失误,令徐师傅耿耿于怀。某个周日下午,徐师傅家的加急电报由于父亲没有处理及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事后我父亲主动找徐师傅说明情况、承担过失责任。父亲从这件事上接受了教训,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这也是后来父亲周末必去单位加班的原因之一。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如遇到公与私需选择先后时,我父亲绝大部分选择先公后私、以公为重。在收发室工作时,单位配备了一辆公用自行车,也是件特殊的待遇。我们家里人都明白,父亲是绝不会允许我们使用的,我们也很知趣的没有自找白眼,可自行车的维修费用,家里承担了大部分。在我哥俩参加工作之前,父亲把单位公共报纸栏上替换下来的前一天的报纸带回家来供我们阅读,次日再带回单位,家里基本不存留公家报纸。父亲利用工作之便,既让我们看上了报纸,又保证了公家的利益。我哥哥参加工作后,家里经济条件变好,父亲就自费定了十几份报纸、杂志,尽量做到了公私分明。
但父亲的这些原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他人不便说出口的利益,缺乏周全的考虑了。济南国棉二厂电影院成立以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影院工作人员家属可免费看电影。但我父亲的做法破坏了此潜规则。有几次我农村的姨父来济南,父亲购票邀请姨父由我陪同去看电影,检票入场时,检票的人认出我来,马上把票收回,退钱给我父亲,婉转地批评了父亲:“太认真了,让别人不好办了。”符合道理的做法,并不受多数人的欢迎。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还做了一件让家人不敢发表意见的事。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我们街的民用电费没有人收费,父亲担心时间长了会出现麻烦,就自己购买了电表,找人安装备查,也是整条街上独一无二的一户,显得有点另类。但电表的高挂使父亲心里明亮了,用上了“踏实电”,解除了父亲的心病。
义务为公家集体做事,父亲都是很积极的。我们街一度成为三不管地带,街上居民的水电安装、计划生育有关证明、房产土地使用证明等事宜,都是我们自己跑腿办理,而且因材料多不全,经办过程曲折困难。父亲退休后就主动承担起一些跑腿的差事,同几个邻居不厌其烦地找有关部门协商。父亲克服年龄大带来的困难,不辞辛苦,不抱怨,最终也办成了部分难办的事,获得邻居们的谢意。
每次天下大雨,街上的污水管道都不顺畅,路面严重积水,父亲就忙着去疏通下水管。因水污浊,有一次父亲感染了病毒,输液治疗了一段时间,我母亲心疼地埋怨道:“你这好事干的,请人干也花不了这么多钱!真不值得!”
能为集体做些事,是父亲感觉很爽的事情,同时父亲也崇敬那些为集体做事的人,并鼓励他们。我姨父在农村干了大约40年的村支书,每回姨父来我家,都同我父亲聊一些他工作的事,我父亲非常认真地听着,不时送上赞许激励的话。有一次还闹了个笑话,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姨父来我家同我父亲聊到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表达了要辞去党支部书记的想法。我在困意中听到后说:“对!不干了!” 我这句是心里话,那时我在班里是个小班级干部,心里也有些不快之事,正烦心呢,所以有了同感。姨父听到后哈哈大笑起来,一向应和对方意思说话的父亲,马上改变了说话方向,鼓励姨夫继续干。第二天,我父亲找我谈话,教育我今后说话要有原则,要讲勉励人的话,为大家伙做事是件好事,要克服困难,努力做才对。我心里有点不接受,但嘴上不敢多说。我想这就是父亲的“公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