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桥的另一边
写在前面:这是我2018年发布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当然也是截至目前的唯一一篇。再读依然心生感动。转发豆瓣,激励自己继续用文字记录人生与思考。
——————————————————————————————————————————
若干年前,通过Postcrossing的direct swap收到一张从布拉格寄来的明信片:近前的查理大桥人影幢幢,远处是在紫色天幕下灯火通明的城堡。这是我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那里收到的数十张明信片中最喜爱的一张。
2017年,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住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中,每一个楼梯转角都镌刻着穿越时光的故事。走在维也纳街头,感受奥地利的庄严肃穆;登上圣维塔大教堂的钟楼,凝望捷克的静默神秘。一直印刻在脑海中的布拉格景物也终于变成了近在咫尺的实景——查理大桥两侧的雕像无言地表达着虔诚信仰,抵达城堡要沿着长长的坡道拾级而上,好似一场朝圣。一切眼见为实都让心灵体验到难以名状的震撼。

//
年少的时候,觉得世界是平面的。遥远的信息只能来自书本、电视、图片,以及他人的述说。你可以想象别样的人生、异国的风景,但那经常是比例失调,或自带滤镜的。只有当你真正走入风景中,才会了解到平面注定无法呈现的立体。
第二次去东京的时候,在六本木森大厦眺望东京塔。我想象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那座在日剧中象征各种意象的铁塔会是什么模样。在四周没有落地玻璃遮挡的天台,东京塔依然闪耀着红色的光芒,但却是意料之外地仿佛近在触手可及之处,映衬着日落后的幽蓝天光。所有猜测都隐匿消失,“真实”仿佛海浪将人淹没。

//
很喜欢把人生和旅程画上等号的比喻。每一天的时光都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走过的路,是崭新而不可回头的。只是成长的过程会磨灭好奇心,让所见所闻变成习以为常,误以为那都是理所当然、无需赘言的。但我相信,此中有真意,因为不想欲辨已忘言,所以尝试过以文字的方法进行记录。断断续续,兜兜转转,许多曾经留下足迹的博客都变成了404。受到一个走在通往大V之路上的作者感召,终于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奢望会有多少人关注,因为更多地是在探索自己。
我不要做隔岸观望的人,我要走到桥的那一边,走到风景中,走进生活里。

-
不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6 0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