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http://ols.qdio.ac.cn/2002/2002-2/HYFZ200202-15.pdf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3
李宪璀 范 晓 韩丽君 严小军 娄清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提要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 种红藻! 种褐藻! 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藻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
烯酸∞° 和二十碳四烯酸 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 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
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 含量均超过 其中海萝达到 杉
藻目扁江蓠中∞° 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 ∀ 褐藻中Β !Β2 !Β2
和Β2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ƒ和二十碳°ƒ是主要的
脂肪酸∀ 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Β !Β2 !Β2和Β2 ∀ 褐藻中的
十八碳°ƒ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ƒ比红藻低∀ 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十六
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Β2和Β2 !Β 以及≤ °ƒ主要包括Β2
Β2和Β2 绿藻的≤ !≤°ƒ含量较高∀
关键词 红藻褐藻绿藻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 ±1
近几年来由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生理活性如抗动脉粥样硬化 ετ αλ
!血栓 ετ αλ !高血脂° ετ αλ和高血压以及消除炎症
ετ αλ等使人们对脂化学研究产生高度重视∀由于海洋藻类与陆地植物所
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与陆地植物相比更富含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在海藻中
分布的不均衡性引起了化学分类学家极大的兴趣∀ 虽然范晓等 ! !孙飚等
及严小军等对一些大型海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但是黄渤海常见大型
海藻的极性脂和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材料
实验所用的新鲜样品于 年分别采自青岛太平角和威海海边∀ 样品先用干净海
水洗去表面杂质和附着物并将其在沸水中烫洗 使海藻中的脂酶失活∀
2 方法
211 总脂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实验采用2⁄法 ετ αλ提取海藻中
的总脂∀
212 脂肪酸的分析及鉴定
21211 皂化!酯化 取约的总脂按≤Π2⁄Π≤Π ετ αλ法加入
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号∀李宪璀男出生于 年 月博士∞2 ¬
收稿日期22 收修改稿日期22
第 卷 第 期海 洋 与 湖 沼∂
年 月≤∞ ∞× ≥≤
1 的 溶液在 ε 水浴中皂化 后再加入1 ≤ ε 水
浴中甲酯化 ∀向甲酯化后的溶液中加1左右的蒸馏水然后用正己烷分三
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并减压蒸干加入1氯仿∀
21212 脂肪酸甲酯的纯化 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之前必须先纯化∀ 将甲酯化后的样
品点到硅胶薄层层析板上在苯中展层∀ 刮下含甲酯的硅胶并用氯仿分三次洗脱
合并洗脱液!减压蒸干再加 ) 滴正己烷溶解∀
21213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鉴定及色谱条件 实验采用° 气相色谱仪
熔融硅毛细管柱≤¬ ≅ 1 11 ∀ 色谱条件柱温 ε 载气为氮气
流速1 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ƒ⁄ ∀
脂肪酸鉴定脂肪酸以正十六烷酸和正十八烷酸为标准计算出等碳链长值∞≤
≤为定性依据对各个色谱峰进行定性∀
3 结果与讨论
311 大型海藻总脂含量
表 所列各种红藻中总脂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仙菜目中的冈村凹顶藻中总脂含量
达∀二叉仙菜!海头红!多管藻中的总脂含量在以上∀
褐藻中萱藻!酸藻!叉开网翼藻中脂类含量较高达到新鲜藻体的以上∀ 海带!
裙带菜!粘膜藻!囊藻中的脂类含量相对较低在以下∀
绿藻中缘管浒苔!扁浒苔和孔石莼的总脂含量比较高都在以上而松藻目的
藓羽藻和刺松藻的总脂含量比较低∀
另外即使是同一种海藻由于采集的地点不同总脂的含量差异也很大∀
表1 海藻中的总脂含量 鲜重
×1 ×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红藻门 索藻目≤
仙菜目≤ 粘膜藻 Λεατηεσια διφφορμεσ 11 1
松节藻 Ρηοδομελα χονφερϖοιδεσ Π1≥√ 1 萱藻目≥
松节藻 Ρηοδομελα χονφερϖοιδεσ Π1≥√3 1 囊藻 Χολπομενια σινυοσα ⁄ετ ≥ 1
冈村凹顶藻 Λαυρενχια οκαμυραι 1
囊藻 Χολπομενια σινυοσα ⁄ετ
≥3 1
二叉仙菜 Χεραμιυμ κονδοι ≠ 1 萱藻 Σχψτοσιπηον λομενταριυσ 111 1
多管藻 Πολψσιπηονια υρχεολατα 1√1 1 酸藻目⁄
波登仙菜 Χεραμιυν βοψδενιι 1 酸藻 Δεσμαρεστια ϖιριδισ Π¬1 1
细枝软骨藻 Χηονδρια τενυισσιμα 13 1 网管藻目⁄
隐丝藻目≤ 单条肠髓藻 Μψελοπηψχυσσιμπλεξ √1°1 1
亮管藻 Ηψαλοσιπηονια χαεσπιτοσα 1 1 厚点叶藻 Πυνχταρια πλανταγινεα √1 1
亮管藻 Ηψαλοσιπηονια χαεσπιτοσα 13 1 墨角藻目ƒΠ
海 洋 与 湖 沼卷
续表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萝 Γλοιοπελτισφυρχατα ° 1 ∞ Π 1113 1 鼠尾藻 Σαργασσυμ τηυνβεργιι 1χΠ 1
海膜 Ηαλψμενια σινενσισ ×≤1ƒ1≤3 1 鼠尾藻 Σαργασσυμ τηυνβεργιι 1χΠ3 1
蜈蚣藻 Γρατελουπια λιχινα ¬1≤113 1 海蒿子 Σαργασσυμ παλλιδυμ ×Π113 1
胶管藻 Γλοιοσιπηονια χαπιλλαρισ Π1≤1 1 海黍子 Σαργασσυμ κϕελλμανινυμ ≠ 1
小珊瑚藻 Χοραλλινα πιλυλιφερα ° 1 ∞ Π 1 1 网地藻目⁄
海索面目 叉开网翼藻 Διχτψοπτερισ διϖαριχατα 1 1
石花菜 Γελιδιυμ αμανσιι Π 1 1 绿藻门≤
杉藻目 石莼目√
扇形叉枝藻 Γψμνογονγρυσφλαβελλιφορμισ √13 1 肠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 ιντεστιναλισ 1 1
扁江蓠 Γραχιλαριατεξτοριι ≥Π 1⁄× 1 缘管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λινζα 1113 1
海头红 Πλοχαμιυμ τελφαιριαε √1 1 扁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 χομπρεσσα 1 3 1
中国角叉菜 Χηονδρυσσινενσισ 1 石莼 Υλϖαλαχτυχα 1
褐藻门° 孔石莼 Υλϖα περτυσα 1 1
海带目 孔石莼 Υλϖα περτυσα 13 1
裙带菜 Υνδαρια πιννατιφιδα √1≥Π 1 1 松藻目≤
裙带菜 Υνδαρια πιννατιφιδα √1≥Π 13 1 藓羽藻 Βρψοπσισ ηψπνοιδεσ ¬13 1
海带 Λαμιναριαϕαπονιχα 13 1 1 刺松藻 Χοδιυμ φραγιλε ≥Π 1 3 1
注上述样品采自威海沿海3 采自青岛沿海
312 脂肪酸组成
31211 红藻 表 为采自黄海和渤海的仙菜目≤ ! 隐丝藻目≤2
! 杉藻目 和海索面目 种红藻的脂肪酸组成∀ 这
种藻中的脂肪酸分布具有明显的红藻的脂肪酸分布特征 ετ αλ, 即 种
脂肪酸Β ! Β 2 即∞° 和Β 2 即 的相对含量较高∀渤海和黄
海的红藻都富含二十碳°ƒ 而十六碳°ƒ含量普遍比较低 一般不超过 ∀
十八碳°ƒ的含量高于十六碳°ƒ∀
仙菜目富含Β 2 含量都在 以上∀而采自青岛的松节藻! 细枝软骨藻和
威海的多管藻Β 2 都在 以上 含量非常高∀ 青岛的松节藻Β 2 和
Β 2 的含量几乎是采自威海的松节藻的 倍 而威海的松节藻中相对富含Β
2 ! Β 2 和Β 2 ∀ 与其他红藻相比 多管藻中Β 2 含量最低
但他的Β 2 在所分析的红藻中又属最高∀ 隐丝藻目 和∞° 含量也很丰富
其∞° 含量在所分析的红藻中最高 而胶管藻明显例外 ∞° 含量最低∀ 胶管藻与隐
丝藻目的其他藻相比 明显地更富含饱和脂肪酸Β 含量超过所分析的任何一种红
藻 而且花生四烯酸 的含量也是最低的∀胶管藻除富含Β 符合红藻脂肪酸分
布特征外 不具有红藻特有的富含∞° 和 的特征 因此还需要再进行分析∀青岛的
期李宪璀等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亮管藻中的∞° 和 远高于威海的亮管藻 可见同种海藻由于采集的地点不同有一定
差异∀黄海的海藻°ƒ相对含量比渤海的同种海藻高∀ 值得指出的是隐丝藻目中海
萝中的∞° 含量高达1 ∀杉藻目中扇形叉枝藻! 海头红和中国角叉菜中的脂肪酸
组成相似 都富含∞° 和 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普遍比其他目的红藻高 而且∞° 的
含量几乎是 的 倍左右∀惟一的例外是扁江蓠 扁江蓠中°ƒ主要是Β 2
即花生四烯酸 而∞° 含量甚微 这与文献所报道的一致 可能是江蓠的脂肪酸组成
典型特征 ετ αλ, √ ετ αλ, ∀而海头红中的Β 2 含量
为1 在所有的红藻中是最高的 较高含量的Β 2 可能是海头红的特征脂肪
酸 ∀石花菜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其他的红藻不同的是 含量占优势 而
且 含量是∞° 的 倍多∀另外除松节藻! 石花菜和小珊瑚藻中2 系列的Β 2
和Β 2 的含量明显高于2 系列的Β 2 和Β 2 外 其余几种
藻中的十八碳2 系列°ƒ的含量高于十八碳2 系列°ƒ∀ 而角叉菜的十八碳脂
肪酸2 系列与对于二十二碳°ƒ 除多管藻中含有少量的Β 2 和Β 2
外其余各藻均未发现有二十二碳°ƒ∀在这 种红藻中都含有一定量的Β Β
Β 和Β 2 ∀所采集的多数红藻中发现有少量Β 和Β 奇数碳脂肪酸∀
31212 褐藻 渤海和黄海的 种常见褐藻的脂肪酸组成见表 ∀这 种褐藻分别属
于海带目! 索藻目! 萱藻目! 酸藻目! 网管藻目! 墨角藻目和网地藻目∀ 这 种褐藻
中Β ! Β 2 ! Β 2 和Β 2 含量占绝对优势 十八碳高度不饱和
脂肪酸°ƒ 和二十碳°ƒ是主要的脂肪酸 占总脂肪酸的一半左右 这与其他
具有代表性的褐藻脂肪酸分析结果相一致 ετ αλ, ≤Π ετ αλ, ∀
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Β ! Β 2 ! Β 2 和Β 2 ∀ 褐藻中
十八碳°ƒ含量比红藻高 而二十碳°ƒ比红藻低∀海带目的裙带菜含Β 2
1 ) 1 而属同一目的海带只含1 ∀裙带菜比海带富含2系列高度不饱
和脂肪酸 而海带富含2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Β 2 Β 2 ∀ 对同是采
自青岛的裙带菜和海带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裙带菜中的Β 2 Β 2
Β 2 和Β 2 高于海带相应的脂肪酸 高含量的Β 2 可能是裙带菜
脂肪酸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ετ αλ, 另外 青岛的海带中Β 2 含
量也很高∀日本海的海带 ετ αλ, 富含Β 和Β 单烯不饱和脂肪酸
是Β Β 2 而°ƒ含量低 其主要°ƒ是Β 2 和Β 2 ∀
比较黄海的裙带菜和渤海的裙带菜的肪肪酸组成可以看到 渤海的裙带菜Β Β
2 的含量比黄海的裙带菜高 而°ƒΒ 2 和Β 2 低 相对地富含
2 系列°ƒ∀索藻目的粘膜藻渤海 富含Β 和Β 2 占总脂肪酸的
左右 而°ƒ 主要是Β 2 Β 2 Β 2 和Β 2 相对于
海带目低∀ 萱藻目的囊藻中的饱和脂肪酸是Β 和Β 单烯不饱和脂肪酸是Β
2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Β 2 Β 2 Β 2 Β 2 和Β
2 ∀黄海囊藻中°ƒ的含量高于渤海的同种藻类∀萱藻的脂肪酸分布与囊藻相似
而其°ƒ含量要稍微高些∀ 酸藻的脂肪酸组成与粘膜藻相似 而且Β 含量更高
1 Β 2 和Β 2 含量更低 与其他褐藻不同的是Β 含量达到
海 洋 与 湖 沼卷
1 含量这样高的Β 在海洋植物中是不常见的∀渤海网管藻目的单条髓肠藻和厚
点叶藻的脂肪酸组成差别很大∀ 单条髓肠藻富含2°ƒ 主要是Β 2 Β
2 和Β 2 约占 远高于其所含的2 系列°ƒ Β 含量相对较
低 厚点叶藻相对富含Β 和Β 2 而°ƒ含量相对较低 其脂肪酸组成与
酸藻有些相似∀表 中所列墨角藻目的 种海藻有类似的脂肪酸组成∀ ≤和≤ °ƒ
是除Β 外的主要脂肪酸∀黄海的鼠尾藻和渤海的海黍子中Β 2 含量高于Β
2 ∀从表 中可以看到渤海的鼠尾藻富含2 系列脂肪酸 仅从主要脂肪酸组成来
看 渤海的鼠尾藻与黄海的海蒿子相似∀海黍子富含2 系列°ƒ 含量占总脂肪酸
的 ) ∀叉开网翼藻中Β 2 和Β 2 接近Β 2 系列°ƒ相对
占优势∀另外 叉开网翼藻中Β 2 含量也相对较高∀
31213 绿藻 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见表 ∀ 仅从这 种绿藻来看它们的脂肪酸组
成有共同特征∀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 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Β
2 和Β 2 ! Β 以及≤ °ƒ 主要是Β 2 Β 2 和Β
2 ∀绿藻中≤ ! ≤°ƒ含量较高 ετ αλ ⁄ ετ αλ ∀
表 中所列的石莼目的 种海藻的特点是含有Β 2 和很丰富的Β 2 富
含Β 2 和Β 2 ∀高含量的Β 2 是绿藻脂肪酸组成的突出特征∀ 石
莼目的肠浒苔! 缘管浒苔和扁浒苔的脂肪酸组成相似∀肠浒苔除含有较丰富的2 系列
°ƒ外 Β 2 含量高于缘管浒苔和扁浒苔 而Β 2 低∀ 缘管浒苔Β
2 的含量远比肠浒苔和扁浒苔高而Β 2 相对较低∀扁浒苔的2 系列°ƒ
含量比缘管浒苔和肠浒苔低∀ 等 也发现了类似规律 这表明不同来源
的扁浒苔脂肪酸组成虽然有差异 但基本特征是不变的∀石莼和孔石莼是石莼目的另两
种重要的藻类∀渤海的孔石莼和黄海的孔石莼脂肪酸组成十分相似 渤海的孔石莼还含
有少量的长链°ƒ∀这种相似性反映出孔石莼的脂肪酸组成受地域的影响较少∀ 比较
石莼目和松藻目 可以看到Β 2 是石莼目的特征脂肪酸 松藻目不含有Β
2 ∀但Β 2 含量远高于石莼目中的藻类 可以认为Β 2 是松藻目的
特征脂肪酸∀藓羽藻与刺松藻Β 2 含量相对于石莼目低∀ 所有绿藻都含有Β
2 其含量比红藻和褐藻都低∀ 松藻目海藻的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尤其
是Β 2 的含量比石莼目高 Β 2 只在石莼目某些藻类中出现∀
表4 绿藻中脂肪酸组成总脂肪酸的
×1 ƒ ≤ ƒ
脂肪酸
石莼目松藻目
肠浒苔3 缘管浒苔3 扁浒苔石莼孔石莼3 孔石莼3 藓羽藻3 刺松藻
Β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期李宪璀等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续表
脂肪酸
石莼目松藻目
肠浒苔3 缘管浒苔3 扁浒苔石莼孔石莼3 孔石莼3 藓羽藻3 刺松藻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2
Β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注3 采自青岛沿海3 3 Β Β Β 包括多种异构体
4 结语
从脂肪酸分析结果看 红藻几乎不含二十二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但富含二十碳
°ƒ 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即∞° 和二十碳四烯酸即 ∀ ∞° 含量都在 以上
比绿藻和褐藻高∀而扁江蓠和石花菜中花生四烯酸Β 2 含量都在 以上∀
褐藻富含Β ! Β 2 ! Β 2 和Β 2 ≤ °ƒ和≤ °ƒ是主要
的脂肪酸∀褐藻中还含有Β ! Β 2 ! Β 2 和Β 2 ∀ 褐藻中的≤
°ƒ含量比红藻丰富 而≤ °ƒ比红藻的含量低∀ 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
Β 2 ! Β 2 ! Β ! Β 2 Β 2 和Β 2 ∀高含量的Β
2 是绿藻脂肪酸组成的突出特征∀所有绿藻都含有Β 2 其含量比红藻和褐
藻都低∀黄海海藻比渤海的同种海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这可能与海藻的生活
环境有关∀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3
李宪璀 范 晓 韩丽君 严小军 娄清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提要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 种红藻! 种褐藻! 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藻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
烯酸∞° 和二十碳四烯酸 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 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
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 含量均超过 其中海萝达到 杉
藻目扁江蓠中∞° 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 ∀ 褐藻中Β !Β2 !Β2
和Β2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ƒ和二十碳°ƒ是主要的
脂肪酸∀ 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Β !Β2 !Β2和Β2 ∀ 褐藻中的
十八碳°ƒ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ƒ比红藻低∀ 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十六
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Β2和Β2 !Β 以及≤ °ƒ主要包括Β2
Β2和Β2 绿藻的≤ !≤°ƒ含量较高∀
关键词 红藻褐藻绿藻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 ±1
近几年来由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生理活性如抗动脉粥样硬化 ετ αλ
!血栓 ετ αλ !高血脂° ετ αλ和高血压以及消除炎症
ετ αλ等使人们对脂化学研究产生高度重视∀由于海洋藻类与陆地植物所
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与陆地植物相比更富含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在海藻中
分布的不均衡性引起了化学分类学家极大的兴趣∀ 虽然范晓等 ! !孙飚等
及严小军等对一些大型海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但是黄渤海常见大型
海藻的极性脂和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材料
实验所用的新鲜样品于 年分别采自青岛太平角和威海海边∀ 样品先用干净海
水洗去表面杂质和附着物并将其在沸水中烫洗 使海藻中的脂酶失活∀
2 方法
211 总脂的提取与含量的测定 实验采用2⁄法 ετ αλ提取海藻中
的总脂∀
212 脂肪酸的分析及鉴定
21211 皂化!酯化 取约的总脂按≤Π2⁄Π≤Π ετ αλ法加入
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号∀李宪璀男出生于 年 月博士∞2 ¬
收稿日期22 收修改稿日期22
第 卷 第 期海 洋 与 湖 沼∂
年 月≤∞ ∞× ≥≤
1 的 溶液在 ε 水浴中皂化 后再加入1 ≤ ε 水
浴中甲酯化 ∀向甲酯化后的溶液中加1左右的蒸馏水然后用正己烷分三
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并减压蒸干加入1氯仿∀
21212 脂肪酸甲酯的纯化 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之前必须先纯化∀ 将甲酯化后的样
品点到硅胶薄层层析板上在苯中展层∀ 刮下含甲酯的硅胶并用氯仿分三次洗脱
合并洗脱液!减压蒸干再加 ) 滴正己烷溶解∀
21213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鉴定及色谱条件 实验采用° 气相色谱仪
熔融硅毛细管柱≤¬ ≅ 1 11 ∀ 色谱条件柱温 ε 载气为氮气
流速1 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ƒ⁄ ∀
脂肪酸鉴定脂肪酸以正十六烷酸和正十八烷酸为标准计算出等碳链长值∞≤
≤为定性依据对各个色谱峰进行定性∀
3 结果与讨论
311 大型海藻总脂含量
表 所列各种红藻中总脂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仙菜目中的冈村凹顶藻中总脂含量
达∀二叉仙菜!海头红!多管藻中的总脂含量在以上∀
褐藻中萱藻!酸藻!叉开网翼藻中脂类含量较高达到新鲜藻体的以上∀ 海带!
裙带菜!粘膜藻!囊藻中的脂类含量相对较低在以下∀
绿藻中缘管浒苔!扁浒苔和孔石莼的总脂含量比较高都在以上而松藻目的
藓羽藻和刺松藻的总脂含量比较低∀
另外即使是同一种海藻由于采集的地点不同总脂的含量差异也很大∀
表1 海藻中的总脂含量 鲜重
×1 ×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红藻门 索藻目≤
仙菜目≤ 粘膜藻 Λεατηεσια διφφορμεσ 11 1
松节藻 Ρηοδομελα χονφερϖοιδεσ Π1≥√ 1 萱藻目≥
松节藻 Ρηοδομελα χονφερϖοιδεσ Π1≥√3 1 囊藻 Χολπομενια σινυοσα ⁄ετ ≥ 1
冈村凹顶藻 Λαυρενχια οκαμυραι 1
囊藻 Χολπομενια σινυοσα ⁄ετ
≥3 1
二叉仙菜 Χεραμιυμ κονδοι ≠ 1 萱藻 Σχψτοσιπηον λομενταριυσ 111 1
多管藻 Πολψσιπηονια υρχεολατα 1√1 1 酸藻目⁄
波登仙菜 Χεραμιυν βοψδενιι 1 酸藻 Δεσμαρεστια ϖιριδισ Π¬1 1
细枝软骨藻 Χηονδρια τενυισσιμα 13 1 网管藻目⁄
隐丝藻目≤ 单条肠髓藻 Μψελοπηψχυσσιμπλεξ √1°1 1
亮管藻 Ηψαλοσιπηονια χαεσπιτοσα 1 1 厚点叶藻 Πυνχταρια πλανταγινεα √1 1
亮管藻 Ηψαλοσιπηονια χαεσπιτοσα 13 1 墨角藻目ƒΠ
海 洋 与 湖 沼卷
续表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藻名称
总脂
含量
海萝 Γλοιοπελτισφυρχατα ° 1 ∞ Π 1113 1 鼠尾藻 Σαργασσυμ τηυνβεργιι 1χΠ 1
海膜 Ηαλψμενια σινενσισ ×≤1ƒ1≤3 1 鼠尾藻 Σαργασσυμ τηυνβεργιι 1χΠ3 1
蜈蚣藻 Γρατελουπια λιχινα ¬1≤113 1 海蒿子 Σαργασσυμ παλλιδυμ ×Π113 1
胶管藻 Γλοιοσιπηονια χαπιλλαρισ Π1≤1 1 海黍子 Σαργασσυμ κϕελλμανινυμ ≠ 1
小珊瑚藻 Χοραλλινα πιλυλιφερα ° 1 ∞ Π 1 1 网地藻目⁄
海索面目 叉开网翼藻 Διχτψοπτερισ διϖαριχατα 1 1
石花菜 Γελιδιυμ αμανσιι Π 1 1 绿藻门≤
杉藻目 石莼目√
扇形叉枝藻 Γψμνογονγρυσφλαβελλιφορμισ √13 1 肠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 ιντεστιναλισ 1 1
扁江蓠 Γραχιλαριατεξτοριι ≥Π 1⁄× 1 缘管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λινζα 1113 1
海头红 Πλοχαμιυμ τελφαιριαε √1 1 扁浒苔 Εντερομορπηα χομπρεσσα 1 3 1
中国角叉菜 Χηονδρυσσινενσισ 1 石莼 Υλϖαλαχτυχα 1
褐藻门° 孔石莼 Υλϖα περτυσα 1 1
海带目 孔石莼 Υλϖα περτυσα 13 1
裙带菜 Υνδαρια πιννατιφιδα √1≥Π 1 1 松藻目≤
裙带菜 Υνδαρια πιννατιφιδα √1≥Π 13 1 藓羽藻 Βρψοπσισ ηψπνοιδεσ ¬13 1
海带 Λαμιναριαϕαπονιχα 13 1 1 刺松藻 Χοδιυμ φραγιλε ≥Π 1 3 1
注上述样品采自威海沿海3 采自青岛沿海
312 脂肪酸组成
31211 红藻 表 为采自黄海和渤海的仙菜目≤ ! 隐丝藻目≤2
! 杉藻目 和海索面目 种红藻的脂肪酸组成∀ 这
种藻中的脂肪酸分布具有明显的红藻的脂肪酸分布特征 ετ αλ, 即 种
脂肪酸Β ! Β 2 即∞° 和Β 2 即 的相对含量较高∀渤海和黄
海的红藻都富含二十碳°ƒ 而十六碳°ƒ含量普遍比较低 一般不超过 ∀
十八碳°ƒ的含量高于十六碳°ƒ∀
仙菜目富含Β 2 含量都在 以上∀而采自青岛的松节藻! 细枝软骨藻和
威海的多管藻Β 2 都在 以上 含量非常高∀ 青岛的松节藻Β 2 和
Β 2 的含量几乎是采自威海的松节藻的 倍 而威海的松节藻中相对富含Β
2 ! Β 2 和Β 2 ∀ 与其他红藻相比 多管藻中Β 2 含量最低
但他的Β 2 在所分析的红藻中又属最高∀ 隐丝藻目 和∞° 含量也很丰富
其∞° 含量在所分析的红藻中最高 而胶管藻明显例外 ∞° 含量最低∀ 胶管藻与隐
丝藻目的其他藻相比 明显地更富含饱和脂肪酸Β 含量超过所分析的任何一种红
藻 而且花生四烯酸 的含量也是最低的∀胶管藻除富含Β 符合红藻脂肪酸分
布特征外 不具有红藻特有的富含∞° 和 的特征 因此还需要再进行分析∀青岛的
期李宪璀等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亮管藻中的∞° 和 远高于威海的亮管藻 可见同种海藻由于采集的地点不同有一定
差异∀黄海的海藻°ƒ相对含量比渤海的同种海藻高∀ 值得指出的是隐丝藻目中海
萝中的∞° 含量高达1 ∀杉藻目中扇形叉枝藻! 海头红和中国角叉菜中的脂肪酸
组成相似 都富含∞° 和 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普遍比其他目的红藻高 而且∞° 的
含量几乎是 的 倍左右∀惟一的例外是扁江蓠 扁江蓠中°ƒ主要是Β 2
即花生四烯酸 而∞° 含量甚微 这与文献所报道的一致 可能是江蓠的脂肪酸组成
典型特征 ετ αλ, √ ετ αλ, ∀而海头红中的Β 2 含量
为1 在所有的红藻中是最高的 较高含量的Β 2 可能是海头红的特征脂肪
酸 ∀石花菜中的脂肪酸组成与其他的红藻不同的是 含量占优势 而
且 含量是∞° 的 倍多∀另外除松节藻! 石花菜和小珊瑚藻中2 系列的Β 2
和Β 2 的含量明显高于2 系列的Β 2 和Β 2 外 其余几种
藻中的十八碳2 系列°ƒ的含量高于十八碳2 系列°ƒ∀ 而角叉菜的十八碳脂
肪酸2 系列与对于二十二碳°ƒ 除多管藻中含有少量的Β 2 和Β 2
外其余各藻均未发现有二十二碳°ƒ∀在这 种红藻中都含有一定量的Β Β
Β 和Β 2 ∀所采集的多数红藻中发现有少量Β 和Β 奇数碳脂肪酸∀
31212 褐藻 渤海和黄海的 种常见褐藻的脂肪酸组成见表 ∀这 种褐藻分别属
于海带目! 索藻目! 萱藻目! 酸藻目! 网管藻目! 墨角藻目和网地藻目∀ 这 种褐藻
中Β ! Β 2 ! Β 2 和Β 2 含量占绝对优势 十八碳高度不饱和
脂肪酸°ƒ 和二十碳°ƒ是主要的脂肪酸 占总脂肪酸的一半左右 这与其他
具有代表性的褐藻脂肪酸分析结果相一致 ετ αλ, ≤Π ετ αλ, ∀
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Β ! Β 2 ! Β 2 和Β 2 ∀ 褐藻中
十八碳°ƒ含量比红藻高 而二十碳°ƒ比红藻低∀海带目的裙带菜含Β 2
1 ) 1 而属同一目的海带只含1 ∀裙带菜比海带富含2系列高度不饱
和脂肪酸 而海带富含2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Β 2 Β 2 ∀ 对同是采
自青岛的裙带菜和海带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裙带菜中的Β 2 Β 2
Β 2 和Β 2 高于海带相应的脂肪酸 高含量的Β 2 可能是裙带菜
脂肪酸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ετ αλ, 另外 青岛的海带中Β 2 含
量也很高∀日本海的海带 ετ αλ, 富含Β 和Β 单烯不饱和脂肪酸
是Β Β 2 而°ƒ含量低 其主要°ƒ是Β 2 和Β 2 ∀
比较黄海的裙带菜和渤海的裙带菜的肪肪酸组成可以看到 渤海的裙带菜Β Β
2 的含量比黄海的裙带菜高 而°ƒΒ 2 和Β 2 低 相对地富含
2 系列°ƒ∀索藻目的粘膜藻渤海 富含Β 和Β 2 占总脂肪酸的
左右 而°ƒ 主要是Β 2 Β 2 Β 2 和Β 2 相对于
海带目低∀ 萱藻目的囊藻中的饱和脂肪酸是Β 和Β 单烯不饱和脂肪酸是Β
2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Β 2 Β 2 Β 2 Β 2 和Β
2 ∀黄海囊藻中°ƒ的含量高于渤海的同种藻类∀萱藻的脂肪酸分布与囊藻相似
而其°ƒ含量要稍微高些∀ 酸藻的脂肪酸组成与粘膜藻相似 而且Β 含量更高
1 Β 2 和Β 2 含量更低 与其他褐藻不同的是Β 含量达到
海 洋 与 湖 沼卷
1 含量这样高的Β 在海洋植物中是不常见的∀渤海网管藻目的单条髓肠藻和厚
点叶藻的脂肪酸组成差别很大∀ 单条髓肠藻富含2°ƒ 主要是Β 2 Β
2 和Β 2 约占 远高于其所含的2 系列°ƒ Β 含量相对较
低 厚点叶藻相对富含Β 和Β 2 而°ƒ含量相对较低 其脂肪酸组成与
酸藻有些相似∀表 中所列墨角藻目的 种海藻有类似的脂肪酸组成∀ ≤和≤ °ƒ
是除Β 外的主要脂肪酸∀黄海的鼠尾藻和渤海的海黍子中Β 2 含量高于Β
2 ∀从表 中可以看到渤海的鼠尾藻富含2 系列脂肪酸 仅从主要脂肪酸组成来
看 渤海的鼠尾藻与黄海的海蒿子相似∀海黍子富含2 系列°ƒ 含量占总脂肪酸
的 ) ∀叉开网翼藻中Β 2 和Β 2 接近Β 2 系列°ƒ相对
占优势∀另外 叉开网翼藻中Β 2 含量也相对较高∀
31213 绿藻 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见表 ∀ 仅从这 种绿藻来看它们的脂肪酸组
成有共同特征∀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 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Β
2 和Β 2 ! Β 以及≤ °ƒ 主要是Β 2 Β 2 和Β
2 ∀绿藻中≤ ! ≤°ƒ含量较高 ετ αλ ⁄ ετ αλ ∀
表 中所列的石莼目的 种海藻的特点是含有Β 2 和很丰富的Β 2 富
含Β 2 和Β 2 ∀高含量的Β 2 是绿藻脂肪酸组成的突出特征∀ 石
莼目的肠浒苔! 缘管浒苔和扁浒苔的脂肪酸组成相似∀肠浒苔除含有较丰富的2 系列
°ƒ外 Β 2 含量高于缘管浒苔和扁浒苔 而Β 2 低∀ 缘管浒苔Β
2 的含量远比肠浒苔和扁浒苔高而Β 2 相对较低∀扁浒苔的2 系列°ƒ
含量比缘管浒苔和肠浒苔低∀ 等 也发现了类似规律 这表明不同来源
的扁浒苔脂肪酸组成虽然有差异 但基本特征是不变的∀石莼和孔石莼是石莼目的另两
种重要的藻类∀渤海的孔石莼和黄海的孔石莼脂肪酸组成十分相似 渤海的孔石莼还含
有少量的长链°ƒ∀这种相似性反映出孔石莼的脂肪酸组成受地域的影响较少∀ 比较
石莼目和松藻目 可以看到Β 2 是石莼目的特征脂肪酸 松藻目不含有Β
2 ∀但Β 2 含量远高于石莼目中的藻类 可以认为Β 2 是松藻目的
特征脂肪酸∀藓羽藻与刺松藻Β 2 含量相对于石莼目低∀ 所有绿藻都含有Β
2 其含量比红藻和褐藻都低∀ 松藻目海藻的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尤其
是Β 2 的含量比石莼目高 Β 2 只在石莼目某些藻类中出现∀
表4 绿藻中脂肪酸组成总脂肪酸的
×1 ƒ ≤ ƒ
脂肪酸
石莼目松藻目
肠浒苔3 缘管浒苔3 扁浒苔石莼孔石莼3 孔石莼3 藓羽藻3 刺松藻
Β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期李宪璀等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续表
脂肪酸
石莼目松藻目
肠浒苔3 缘管浒苔3 扁浒苔石莼孔石莼3 孔石莼3 藓羽藻3 刺松藻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2
Β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 3 3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Β2 1 1 1 1 1 1 1 1
注3 采自青岛沿海3 3 Β Β Β 包括多种异构体
4 结语
从脂肪酸分析结果看 红藻几乎不含二十二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但富含二十碳
°ƒ 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即∞° 和二十碳四烯酸即 ∀ ∞° 含量都在 以上
比绿藻和褐藻高∀而扁江蓠和石花菜中花生四烯酸Β 2 含量都在 以上∀
褐藻富含Β ! Β 2 ! Β 2 和Β 2 ≤ °ƒ和≤ °ƒ是主要
的脂肪酸∀褐藻中还含有Β ! Β 2 ! Β 2 和Β 2 ∀ 褐藻中的≤
°ƒ含量比红藻丰富 而≤ °ƒ比红藻的含量低∀ 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Β !
Β 2 ! Β 2 ! Β ! Β 2 Β 2 和Β 2 ∀高含量的Β
2 是绿藻脂肪酸组成的突出特征∀所有绿藻都含有Β 2 其含量比红藻和褐
藻都低∀黄海海藻比渤海的同种海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这可能与海藻的生活
环境有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