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回忆·人生的色彩
能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大概是人最自由的选择了吧,小时候爸妈总说我穿的老气横秋,想要让我穿粉色衣服,我打死都不要,坚定地选黑灰色。长大了,我也有不随大流的权力,只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对色彩,我可以很专一,也可以很博爱。
我认为,人喜欢的颜色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生,这是我洗碗时忽然灵光一现总结的一条毫无根据的破理论,请勿深究。
我的人生色彩理论从中学时代开始讲起。
在我的中学时代,我没有穿自己喜欢衣服的权力。大多数时候,我穿校服,校服是蓝色和橘色的,像是工厂里女工的打扮,难看俗气。
除了冬装外,妈妈很少给我买衣服。
“穿姐姐剩下的好了。”她总是这么说。
姐姐的衣服又都是表姐剩下的,也就是说,我穿的是三手衣服。但我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妈妈会把我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打包好送给从来不认识的远房的远房的亲戚。
啊,那些亲戚应该不会知道,他们拿到的其实是四手或者五手衣服吧,我很反感妈妈这么做,但我没有权力制止,直到我长大了,搬到另一个城市,妈妈还会向我索要不穿的衣服,我撒谎说全扔了。实际上,我将不要的旧衣服捐给小区门口的青蛙,我想,那个穿我四手衣服的亲戚女孩,她可能也没有权力拒绝旧衣服,谁会天生就喜欢穿别人不要的旧衣服呢?
扯远了,中学时,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灰白,受当时网上的论调影响:“在你不知道怎么搭配的时候,黑灰白从不出错。”但白色因为容易脏,被我pass。我选黑灰色作为我人生的主色彩,穿黑灰颜色的衣服,我不会被人指指点点,说穿的“老土”,我们那,“老土”和“洋气”是一对反义词,小学之后我很少得到“洋气”的夸奖,或者说是很少得到关于外貌的褒奖。
有一年冬天,要买新衣服的时候,我特地拜托妈妈给我买一件灰色的大衣,妈妈跑遍服装市场给我买到一条,我当时初二,青春期的年纪,但有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矮个子和油头,再加上是齐脖的短发,穿上这件大衣就和裹了老鼠皮一样,衣服背后还有一个幼稚的蝴蝶结,但我很兴奋啊,我终于有大衣了,是我自己的大衣,并且幻想我是韩剧里的灰姑娘。
后来我发现,我偏向选择黑灰,只是因为我害怕出错,我害怕在学校丢脸,尤其是冬天,那时候大家不用穿校服,都穿自己的衣服。黑灰色泯然于大众,我宁愿不被人注意到,也不要被人看见,我希望做个隐形人。
那时候,我人生的色彩,也和我穿的衣服一样,是黑灰色的。
我讨厌除了黑灰色以外的所有颜色,我当时的性格偏激,阴沉,总是发怒,姐姐吃了我的面包,被我骂了一顿,当时也是我和她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两个月我们可以绝交无数次,最高战绩是长达一个月冷战不说话。
大学时,我有钱置办自己的衣服了,开始小心翼翼地淘宝,考虑到价格,我买的最多的是那时候的淘宝爆款,五花八门的版型。
藏青色成了我新的挚爱,多好的藏青色,比黑色更亮,比灰色更深沉。像是咖啡一样的驼色也是我的心头好,偏牛皮纸一样的黄色,装逼点说是秋天的颜色,其实只是因为它看着像牛皮一样,结实耐磨。墨绿色或者叫军绿色是我的第三顺位,我买过一条军绿色的裤子,好家伙,买之前很喜欢,直到有个同学问我怎么这么喜欢穿军训裤。
藏青,咖色,军绿的好处和纯黑灰一样,不怕脏,油溅上去难以察觉,颜色更多彩一点,些许地给我的衣柜增添了点点不同,我终于不用千篇一律地穿黑色衣服了,其实穿黑色的私心还有一条,就是显瘦,但大学时是我体重最轻的时候,终于可以和黑色说bye bye。
相比较中学时被迫选择黑灰色,大学时勇敢地迈出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谈恋爱啦,翘课啦,参加动漫节啦,我还去演过cos剧,类似不务正业的活没少干。
大学生活算是丰富多彩,但我也有过常年蹲在寝室里刷电影的不良时候,内心对于少女粉(这个名字我就犯恶心,就不能老老实实说粉色吗),嫩黄,浅蓝,浅绿充满鄙弃,认为只有还在读书的小孩子才穿这种颜色。
我渴望长大,想要成熟,有部美国电影叫《女孩梦三十》,讲的是一个小学生穿越到30岁的自己身上,寻找真爱的故事,我看了频频点头,我想和过去老土的自己告别,从今天起我不一样了。

我不再穿黑灰,我不再喜欢基本款的衣服,衣服颜色还是偏向保守,但有一点暗藏的心机,比如,我有件T恤的肚子上有个抓痕破洞,我很喜欢,自以为很有风格,但其实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而且没洗几次,那件衣服就烂了个大洞。
毕业之后,有了工资打底,我更是扬眉吐气,把自己看作是独立女性,因为我是自己养活自己,连房租都是自己缴,没有向家里拿一分钱。当时交往的男朋友不是好东西,常常pua我说穿的土,我开始流连快时尚品牌,但因为价格,不敢下手。
相比于“土味”,我宁愿抠门些。
我喜欢的颜色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接受更浅的颜色,青蓝粉绿莫兰迪,介乎于亮色和暗色之间的色调非常暧昧,有时甚至很难说清楚这到底tmd是什么颜色,我很爱。
我还爱上了橘色系的眼影,橙色的口红和哑光南瓜色指甲油,橙色以及相近的黄色是当时的人生主色调,橙色系主打是元气,号称让我看起来更年轻,现在看和元气有啥关系,不就是前几年流行的阿宝色么?
初入社会,我竭力想摆脱“土味”的外貌印象。除了涂指甲油外,我喜欢染头发,我不再喜欢黑色,尤其是黑色的头发,黑色怎么这么呆板无聊,千篇一律?灰色更不要说了,不是优雅,是无趣,老人白发的颜色。
在橙色光环的照耀下,我的人生看上去前程似锦,一片美好。
不过怎么可能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呢?失业三年的现在,我已经完全弃置口红了,也对橙色敬谢不敏,现在橙色又被叫做爱马仕橙,重新炒了起来,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当一个颜色被奢侈品看上,是最倒霉的事。只要用了这个颜色,都会被人怀疑“她是不是跟风啊?”。
我讨厌跟风,我讨厌大众色,我讨厌奢侈品,我只买朋友家的帆布包(打个广告:某宝搜“make a simple plan”,我朋友自己设计的,便宜小众,不容易撞款,她没给我钱,就是突然觉得这里好像可以插个广告诶,哈哈)。

既然是宅在家,我就没有了出门见人的必要,也不需要花心思在打扮这件事情上,或许也和结了婚有关系,我不需要去吸引别人的注意,我最常穿的是睡衣,几年前的旧T恤。
人到了中年,本该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但没想到,竟然还会跌进文具的圈子。
前几年我买了百乐色彩的墨水,“紫阳花”色,用的相当不错,这几天看墨水降价的厉害,又买了新出的“翠玉”“花筏”,本是十分无聊的练字过程,由于可以换不同色彩的笔来练,变得十分有趣。
绿色和粉色,两个都成了我的最爱,我甚至在模拟人生里装修了一整个粉色的豪宅。真难以想象为什么我小时候不喜欢这两种颜色。
我察觉自己对于色彩的喜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更欣赏自然的颜色,或者说是非人造物本来的颜色。比如绿头野鸭的羽毛,那种泛着华丽绿光的黑色;松树的颜色,从春到冬,一年四季都很喜欢;夜晚仰头看树时,树叶背面苍白的灰绿色;柠檬橘子表皮的颜色,细看表皮有细密的毛孔一样的纹理,每一个圆形的小洞,将颜色反射出不一样的明暗,一个柠檬有成千上万种黄色;猫毛的颜色等等诸如此类。
我拍了一张橘咪的毛发照片竟然在国外的网站上得到五千次下载,真是让人震惊,这里我一定要炫耀一下。

现在我的人生是什么颜色的呢?
绝不是彩虹的颜色,因为我还是难以接受潮流荧光色,就连荧光笔我都没选荧光色。
也许是一种冲突强烈的对比色,小时候喜欢的黑灰色加上长大了之后喜欢的明亮色,黑夜里闪光的星斗,五彩斑斓的黑。
这可能意味着我变宽容了,我接受冲突,接受不算完美的现状和古怪的自己。
也可能是说明我的感知力更强了,以前我只能看到世界的黑灰色,沉浸在自己忧郁的不被人理解的世界里,现在我能观察到,并爱上更多的颜色。一颗心可以同时感受到喜悦和悲伤,愤怒和平静,真是不可思议。
人的喜好会因为所处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就像变色龙一样,色素在它的皮肤上不断流动,这种变化又反映出了人生不同阶段里,性格和三观的变化,为人处事的态度。
大学时,有一门课叫色彩心理学,专门讲颜色和心理的联系,但我没有好好听,只记得老师说色彩有许多象征意义,但和人的性格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喜欢红色并不代表是恐怖分子,喜欢绿色也不代表是环保主义者,大致如此。我对这方面没什么研究,就不补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