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着迎接新生活
昨天长达8小时的高铁,将我带到福建宁德。途径众多河流山川,感叹这边的自然环境,但真实落地后才发觉城市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高山环绕的仿佛是与世隔绝、破败不堪的孤岛,至少我所在的位置,眼见如此。周边环境像是被时代遗弃的农村,小贩推着油腻不堪的餐车,聚集在路口,旁边是没入脚踝的杂草在满是尘土的夏风里摇曳。仅有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以“别样”的姿态彰显着它的低级。
当然这不是地域歧视,只是将眼前的事实加工为更生动的文字描述。这颠覆了我惯有的认知,我以为的宁德,会是靠着宁德时代和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城市,所谓靠山吃山,靠新能源研发岂不更能得到优渥的生长条件。现实给我上了一课,而原因我还仍未看得清晰透彻,慢慢学习,慢慢了解,我还有在路上行走的时间。
当然,我所在的区域会局限我的目光,我目前看到的宁德是片面的,全貌还有待我去探索。明天入职,新室友还不错,希望能尽快熟络起来,不过短时间内能否收获真挚的感情,还需要等待。
这是第几次自己独自出行?记忆已经很模糊,但很清晰的是,已经没有紧张感和压力,游刃有余。以前独自出行可能会担心,会不会顺利到达,路上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吗?现在只是会身心疲惫,可能是身体不好的原因,疲惫感早已胜过紧张感,也不会有多余的心力思考突发情况,只想尽快结束路程。但爸妈始终会把我的每次出行当作“婴儿学步”,紧张+紧张,都转化为反复的叮嘱和唠叨。
即将乘车的那天早晨,打算独自打车前往车站,当听到爸爸说“你妈要送你去”,脱口而出“不用”。后悔也就在那一瞬间,转头即改变主意,催促着我妈赶紧换下睡衣。很奇怪,当时的想法非常奇怪。既想快点证明自己,快点独当一面,快点不需要依靠爸妈,但内心又十分抗拒这种成长,十分想继续赖在爸妈身边,哪怕是多接触一秒,那种温暖也会让自己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甚至是,当抵达宁德,看着窗外风景缓缓落幕,由冷硬的建筑物代替时,那瞬间,突然想掉头回家,什么实习,什么工作,只要在爸妈身边,挣多少钱就不再是首选缘由。
最近在试着转变自己的形象,这种转变不是外在的,而是面对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神情姿态,将会收获惊喜。发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寄快递的时候,对于态度强硬的顾客,快递员往往不敢乱言,缺少那一套推销工作;对于软弱的顾客,她会顺水推舟般将各种服务像美好的绣球般抛给你,让你美滋滋地同时付出服务的价值。也就是被宰了还在帮别人数钱,也就是我。另外的场景,和同学结伴去看望初中班主任,寡言少语、察言观色的同学A得到老师的赞许,“你还是这么温和友善”,而滔滔不绝的同学B落得老师的沉默和尴尬,同学A也是我。也可以称作“角色扮演”,当然这并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费力去扮演ta喜欢的角色、呈现ta喜欢的样貌,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躯壳后。这是煤气灯效应orPUA。我所说的是训练自己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时,转换不同的角色,以谋取最大利益,也就是“八面玲珑”。我始终将这个成语视为褒义词,能够做到八面玲珑,这是对自己性格特征的最大挖掘和最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