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静”与“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静止的概念: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得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而在我这个备考的实践中,我有了更细致的理解。
首先必须明确静止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不可分割式的存在着的。而我们肉眼下看到的物质的稳定其实是静止和运动这两者达到了动态平衡。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的物质就是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而实践在物质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践对理论起反作用。作为一种检验理论的工具,我在备考学习中发现。
也就是说我在学习这个过程中,这存在物质,而物质的本身其实就是学习过程。现在就这个角度上探讨数学分析的学习过程中的“静”与“动”。在做题的时候,看到新的解题方式,我时常会一愣,然后发呆不断时间,时而在思考,时而在浪费时间。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对我学习进程上没有起到一个推动促进的作用的,我把这个认知为“静”,是相对的,暂时没有对学习造成影响的。但我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分注重“静”,而忽视了“动”,很容易成为唯物形而上学。很容易得知,这个过程又是必要的,因为静止和运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既然运动一直存在,那么静止也是相对存在的,因此我不能不将这个“静止”的思考当做是我备考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个工作。
“动”其实就很好解释了,正是因为我时而思考,将疑惑解开之后,或者也没有解开,我直接听课,我没有停留上个问题中,毕竟时间不等人。继续听课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产生,而旧的问题也慢慢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提到的发展、运动的辩证法看待问题是一致的。如果我停留了,长时间停留,就是过分强调了“静止”,而忽视了“运动”,就又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