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22 关于火车的随想
最近在YouTube上偶然看到了一个火车旅行的视频:“加州和风号“从芝加哥出发,一路向西跨越七个州,最终到达旧金山旁边的Emeryville. 于是那个短暂幻想过、又快速被抛弃的坐火车横跨美国的计划再次从心底浮现了出来,像羽毛一样轻轻挠着心头,促使我按顺序一个一个点开其他的“加州和风号“乘坐视频,直到看完了所有为止,毕竟总共也没有几个。可能在所有横跨美国的旅行者中,也没那么多人愿意坐一列明显不太干净、以延误出名、速度缓慢、价格还意外昂贵的火车。正是这些原因,让我以前放弃了这个计划。对单人旅行来说,为双人设计的卧铺房间太贵了,而我又实在不确定自己能否忍受50多个小时的硬座。
但另一方面,沿途的风景又非常吸引人。对于一个没有车的外国人来说,美国中部仿佛和东西海岸的大城市隔着一层屏障,而火车似乎是穿越这一屏障最便捷的方式。即便只是坐着一晃而过,至少也能亲眼看一看那些陌生的地貌和小镇。上个春假去费城的旅行让我意识到,我有些厌倦了城市景观。即使换一个城市,我还是在逛历史建筑、美术馆、二手店、电影院、餐厅,这一切虽然不同,但真的有本质上的不同吗?相比之下,内布拉斯加的平原、密西西比河、内华达的沙漠、科罗拉多的峡谷、落基山脉的山景就变得尤为有吸引力。
从小我就很喜欢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不论是坐车、坐飞机还是火车。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我可以理所当然地无所事事,可以大肆看着窗外发呆、连着看好几部电影、随手翻几页书就昏昏睡去而不感到愧疚。仿佛进入了车厢、机舱就是进入了一个灰色时空,真正的时间、忙碌、和焦虑都只属于出发地和目的地。所以50多小时的车程既让我担忧,却也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印象中我只坐过一次长途火车,是小学时我爸带我坐的从上海到哈尔滨的卧铺车。我已经忘记具体在车上呆了几晚,但还记得下车后,站在平地上依然会感到上下晃动。小时候的我并不觉得长途火车辛苦,但今非昔比。以前我能倒下就睡,但上个学期甚至有了第一次失眠,所以对于这50个小时的车程,我还是不确定。
不过想要坐得舒服一点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叫上室友一起分担卧铺房间的票价,但心底里我还是想一个人出行;也可以计划在沿途的哪个小镇或者国家公园下车,住上几天,租个车逛逛,这个更可行、也更有吸引力,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我的车技。
不过估计这些是不会发生在这个暑假了。我总觉得在学业工作上,如果没把自己推向精疲力竭或者没达到预期,我就不值得“消费性的奖励”,而旅行的很大一部分正是消费。这个假期到目前为止我都对自己都不满意,也不想向实验室请假,所以即使决意成行,最可能也是在下一个暑假,正好作为一次毕业旅行。
一个大致的计划已经在脑海中模糊地形成:坐“加州和风号“从芝加哥出发,途中下车到附近的国家公园游览几日,再上车到旧金山落脚休息几天。旧金山是除了波士顿之外我觉得最舒服的美国城市,估计很适合缓解火车颠簸的疲惫。然后再坐”海岸星光“北上到西雅图,在城市中晃荡几天后坐”帝国建造者“沿着美加边境回芝加哥。当然这些都只是设想,也许最后想了半天也不会付诸行动,我最擅长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