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中的《经学》影响一一浅谈《经学》(七) 》陈再明22、7、5
七,《墨子》中的《经学》影响
《经学》原是古代文化,由儒家长期努力,使其能成为《经学》。但《经学》并非儒家一家之学,在儒家以外的各家,亦受《经学》的影响。首先来看看墨家的情况。
《吕氏春秋》的《当染篇》谓:″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这是墨子学于史角之说,所以孔子之学出于史,墨子之学亦出于史。因为以教诫为目的的《经学》,皆出于″周室之史″的编定与传承。因此,《韩非子-显学篇》谓″孔子、墨子俱道尧、舜。″
《墨子》一书,他立论的根据,还是"圣王″、″先王″。所谓″圣王″、″先王″,正指的是尧、舜、禹、汤、文武,而反面人物,则指的是桀、纣、厉、幽。《墨子》的《法仪》第四谓″开始以禹汤文武连缀为一组,以桀纣幽厉连缀在一组″。而他和以后诸子百家最大不同点之一,乃在他″所本之古者圣王之事″,未尝出之于浮夸臆造。
墨子鲁人,约生当于子思之时,其受有孔子影响,而不滿意于孔子所传承的礼乐,因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另成一派,此乃情理之常。文王武王周公为他立说的重要根据之一,因此,墨子除了″非乐节葬″以外,儒家典籍中的《诗》、《书》,对他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书》。
《墨子》引用的古典,凡四十余条,引《诗》者约十一,其中《所染篇》所引的″诗曰,必择所堪。″为逸诗。《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其直若矢。″前四字出于《洪范》,后四字出于《小雅-大东》,在《墨子》《诗》与《书》的界线不大明确。《天志》下"非独子墨子以天之志为法也,于先王之书大夏之道亦然"这里,大夏即大雅,与儒家系统所传的,略有文字异同而已。
《墨子》上所引的《书》,无从查考的甚多。例如《尚同》中″是以先王之书相年之道曰、、″《兼爱》下″古者禹治天下″,言禹诒水情形,必有所本,而为《禹贡》所无。其他,《墨子》引用《周书》的十七次,引用《商书》的五次,引《尧典》者一,引《夏书》者五,并且三引《吕刑》。可见《墨子》引用《书》的地方很多。
《墨子》中,以《经》字名其著作者有四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但此四篇皆出于后学。此四篇的成立,当在战国中期。儒家经与传的区分,似乎也是受到墨家经与经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