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向前一步》阅读笔记
1. 当父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时,孩子、父母和婚姻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2. 分担经济来源和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会减轻母亲的负疚感;若父亲加大对家庭的投入,孩子也会成长得更开朗、更健康。
3. “招摇撞骗的感觉”(Feeling Like a Fraud)。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当她们所取得的成绩被人称赞时,会感觉那些称赞是骗取来的。她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值得被认可,不配受到称赞,并心存负疚,就好像犯了什么错。
4. 类似地,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接收到负面的反馈时,相比男性,女性的自信和自尊会遭受到更大的打击,由此引发的失败和不安全感的内化会伤及她未来的表现,所以这种心理模式具有严重的长期负面影响。
5. 当感觉不到自信时,我告诉你一个窍门,就是要假装自信。有时候这招很管用。这个诀窍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教健美操时发现的。受简·方达(Jane Fonda)信条的影响,练习健美操意味着得整整一个小时保持微笑。有些时候,笑容是自然流露的;有些时候,我心情很糟糕,就不得不假笑。不过,在强迫自己微笑一个小时后,我常常会觉得快乐了许多
6.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表现出这一点,人们都不会喜欢。但感觉自信或假装自信,对于争取生活中的机会是必要的。这是老调重弹了,但机会的确会青睐那些积极争取机会的人
7. 当寻找你的下一个目标时,其实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8. 我承认,出生在一个健康、开放的家庭,而不是世界上那些连女人基本权利都没有的地方,绝对是好运气。我相信我们所有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拥有好运气,应该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地完成任何事情。同时,我也知道,为了继续成长、挑战自我,我必须要相信自身的能力。我仍然要面对那些超出我资历的事情;我仍然会偶尔感觉自己像个“骗子”;我也仍然会时不时地发现自己在谈话中被忽略、不受重视——而我身边的男士们却不会有这些想法。好在我终于知道应该深吸一口气,仍然让自己的手高举着。我已经学会了往桌前坐。
9. 当一个男性成功了,他会同时受到男性和女性的欢迎,而当一个女性成功了,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来说,她都会变得不那么受欢迎。这项事实既令人吃惊又在意料之中:令人吃惊是因为,没有人会承认自己还在坚持男女有别的老一套;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很明显,我们的确还持有这样的观念。
10. “(女人的)自我怀疑成了某种形式的自我防卫。”为了不让自己被大家讨厌,我们质疑自己的能力,看轻自己的职业追求,尤其是当其他人在场时;甚至早在别人产生这种看法之前,我们已经自觉矮人一等了。
11. “我们根植于文化的传统观念,将男性与领袖特质相关联,将女性与抚育特质相关联,并且让女性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12. 套用一句老话:“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在谈判时,要做到“思考个人化,行动公共化”
13. 一个女性需要将亲切力与坚持主见结合起来—“温柔的坚持”。这种方式要求女性时常微笑,表达感激和关注,更多提及共同利益,强调更大的目标,在谈判时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持一种批评的立场。大多数谈判都会经历漫长、持续的阶段,在保持高度专注的同时,请别忘了保持微笑。
14. 她建议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情感有所释放,要去面对并体会因受到批评而产生的愤怒或伤感等情绪;之后,便立即继续前进。她以孩子为例:一个小孩子可以在这一刻大哭,下一刻就跑去玩耍。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坚强到对别人的话毫不在意,但经验告诉我,这通常是不可能的。不过,允许自己不开心甚至伤心难过,然后继续前行——这是我可以做到的。
15. 想要“赢得每个人的喜欢”这种想法会阻碍我的发展。他说,当你想要让事情有所改变时,你不可能取悦每个人;而如果你去取悦每个人,你就不会获得充分的进步。扎克伯格说得很对。
16. “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梯阶上要么跌下来;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的顶端只有一种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顶端则会有很多方式
17. 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会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才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此外,方格架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而不是只有那些站在最顶端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但是在竖梯上,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
18. 我们都想找到能让自己兴奋并且感兴趣的工作或职位,但是,这个寻找的过程既需要明确的目标,也需要一定的变通。所以,我建议大家应该同时确定两种目标:长远的梦想和“18个月”的短期目标。长远的梦想并不一定要特别具体,但它应该能反映出一个人大致的工作方向。
19. 之所以说“18个月”是因为两年听起来太长,一年听起来又太短,这表示并不一定要有完全确切的时间。)通常,我的“18个月目标”会从两方面加以考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以“我的团队能为公司做什么”设定目标。其次,我会试着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为自己设定更多有关新技能的学习目标。这个过程通常是很痛苦的
20. 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在强调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是多么重要。他们在饭桌上讨论的话题,常常是社会的不公正以及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作为一个孩子,我从没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对于想要做的事我曾思考了很久
21. 施密特给了我最好的建议:他用手盖住我的电子表格,告诉我不要犯傻了。他解释道,当选择一份工作时只有一个标准是重要的,就是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当公司快速发展时,要做的事情就会多到人手不够;而当公司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时,就会人浮于事;公司里开始钩心斗角时,其发展也会停滞,每个人都会动摇。他告诉我:“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这番话让我当即就下定了决心。当时谷歌公司的规模很小,公司结构也还没理顺,但它就是一艘火箭。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深深地认同了这艘“火箭”的使命。
22.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存在能激发你的成长潜力的工作。成熟的行业可以在其企业内部寻找“火箭”,即正在扩张的部门或是团队;而像教育或医药这样的行业,就需要找出那些对职业技能有要高要求的职位。
23. 试着矫枉过正,这对于找到平衡点很有帮助
24. 在个人生活里,我一直都不是一个能够欣然接受不确定性的人。我喜欢一切都井然有序:我会用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将资料分门别类(现在也还是这样),我对整理衣柜的热情也总是让丈夫戴夫感到费解。但就职业生活而言,我已经学会接受它的不确定性,甚至与它热情相拥
25. 事实上,一个人总是待在同一个职能部门或同一个组织里,会造成工作上的惰性并限制个人发展的机会。向外寻求不同的经验对领导力的培养来说是很有益的准备。
26. 惠普公司内部的一项报告揭示,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条件的时候才会公开申请职位,但男性只要觉得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就会对工作邀约做出回应。这个差异产生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女性需要转变思路,不要总说“我还没准备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边做边学”。
27. 男性关注的是怎样经营业务本身,而女性关注的则是怎样规划职业;男性想要答案,而女性则希望获得许可和帮助。我发现,关于导师的寻找对女性来说近乎于对白马王子的憧憬。
28. 指导关系对双方的好处常常胜于表面现象,尤其是当双方都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时,被指导者得到的帮助更直接——包括得到有用的信息、被同事们广为认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等,导师也会从中受益。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我们的内心是非常渴望参与互惠行为的。人类报答他人的义务感在所有类型的社会中都有切实记载,并且经由它支撑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导师与被指导者的关系也不例外。若方式得当,每个人都能得到快速发展。
29. 交流的最佳效果来自谈吐得体且态度真诚,其关键点在于你不需要直愣愣地冒出大实话,而是适当修饰后的诚实表达。在不伤及别人的前提下又能实话实说,这对一些人来说轻松自如,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巧
30. 杰出的领导力就是“清醒”的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于真诚的表现,以及不太完美的个性。他们相信领导者应该勇于追求真实而非完美
31. 我从科夫曼教授那里学到,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见(我的道理),他有他见(他的道理)”。绝对的真理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坚信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的人实际上就是不让别人讲话。当我们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局限性,就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见。第一人称“我”通常会让意见的表达更积极
32. 当传达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时,通常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几年前,马克·扎克伯格决定学习中文。为了练习口语,他会花时间与公司里以中文为母语的员工交流。有人认为扎克伯格有限的语言能力会让这类对话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然而正相反,这些员工让扎克伯格更深刻地了解到公司的情况。比如,有个女员工想跟扎克伯格谈谈自己的经理。扎克伯格听不明白,便说“请说得简单点”。她又说了一遍,扎克伯格还是没听懂,不得不让她说得再简单点。反复几次后,最后这位女员工很挫败地脱口而出:“我的经理很坏!”说的还是中文,但足够简单,扎克伯格一听就懂了
33. 倾听,与说话一样重要。在我和弟弟妹妹还小的时候,每当我们发生争执,母亲就会让我们(其实更像是强迫)去模仿对方,就是在回应对方前先重复一遍对方说的话
34. 首先要意识到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开端。至于别人对我们的做法究竟作何感受,的确是无从知晓。我们可以试着去猜测对方的想法,但直接询问会更加有效。得到确切的回答后,我们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避免出差错。话虽这么说,但人们极少会征询他人的意见。征求他人的意见并不表示你软弱,这反倒能够成为你找到前行道路的第一步。
35. “我怎样能做得更好?”“有什么是我正在做但实际上我并不太懂的?”“有什么是我没注意到而导致我没有做好的?”提出这些问题会对你有很多好处。相信我,事实真相会带来痛苦。尽管当我收集到了反馈,任何批评的声音听起来都那么刺耳,但知道真相的痛苦总比蒙在鼓里的快乐要有益得多。
36. 幽默是个相当神奇的工具,它能让我们用友善的方式传递真实的想法。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最常被用来描述高效能领导者的词竟然是“幽默感”。
37. 分享自己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工作的积极性源自我们对事情的关注度,也源自对他人的关心。为了做到真正关心别人,我们必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理解他们的感觉和想法。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在做决定时都会受到情绪的驱使。承认情绪的作用,去面对它、接纳它,这会让我们更好地工作,建立更顺畅的人际关系。
38. 也许有一天,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流泪不会再让人尴尬,这也不再是软弱的表现,而会被认为是一个人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同情与敏感曾经导致一些女性退缩,但这些特质能够让她们在将来成为更具真性情的领导者。与此同时,如果每一个人都坚持坦诚沟通,那么就将加速这种变化。
39. 我们已经在用意识克服自身的生物性。比如,在食物匮乏时存储大量脂肪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会不断摄取并消耗脂肪。但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我们的身体不再需要过分储备“燃料”,而是需要通过锻炼身体以限制热量的摄取。我们正在用意志力来对抗生物性,至少我们在努力尝试。所以,就算“妈妈最明白孩子需要什么”这种说法具有最根深蒂固的生物学基础,但只要父母双方愿意,这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是的,必须有一个人记得午餐盒里应该放什么,但并不一定必须是母亲
40. 女性在给另一半分配或暗示任务时有种常见的心理,这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她总认为自己是在下指令。当然这在理论上是没错,但分担责任应该是双方共同的事,否则对其中一个人来说,就很容易感觉是在帮对方的忙而不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41. 我深信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人生决定是:她是否愿意拥有一个理解她、关心她的人生伴侣。我所认识的女性领导者中,她们的人生伴侣都倾力支持她们的事业,无一例外。
42. 我俩每个周末都会坐下来讨论谁每天送孩子去上学,并保证尽可能多地回家吃晚餐。(当天的好事坏事我们都会在晚餐时间里交流分享。尽管不太好意思,但我还是得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常常第一时间赶回家吃晚餐。)如果谁当天有安排不能按时回家,另一个人就得调整日程先赶回家。周末的时候,我会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尽管大家也知道,我会偷偷溜到足球场的洗手间里去发邮件)。
43. 和所有的婚姻一样,我和戴夫仍然需要努力经营。为了共同分担生活责任,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休无止的讨论后,我们在行动安排和责任分担方面成了不错的搭档,大家都会确保完成各自既定的任务。
44. 要维护这样一种脆弱的平衡,需要不停地沟通,保持坦诚和宽容。我们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刻意将家务对半分担,完全的平等是很难定义或维持的,我们允许情况偶尔有所偏向。
45. 世界各地的研究都一致发现,父亲的参与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益颇多。与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比起来,父亲参与度高、受到更多关爱的孩子,其心理状态更健康、认知能力也更强。如果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照顾孩子,孩子在教育和经济上的成就会更大,不良行为的比例也会更低,并具有更强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这些发现适用于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所有孩子,不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参与度有多高。
46. 真正从家庭搭档关系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夫妻双方,还包括他们的下一代。职场之所以比家庭内部发展得更完善,某种程度上在于我们是作为成年人进入职场的,但我们创建的家庭模式其实植根于童年的记忆。我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是母亲照顾孩子、做家务,父亲挣钱养家,所以自己成家后也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模式中。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的母亲在外工作,这样的男性在结婚后,他分担的家务会比其他男性更多,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越早打破传统的循环,我们就能越快地实现真正的平等。
47. ‘拥有一切’这种已经过时的说法忽视了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即‘交换’的概念。我们所有人都在进行人生的‘约束优化’(constrained optimization),试图在事业、孩子、关系等要素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竭尽全力去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资源。由于资源的稀缺,没有人能‘拥有一切’。如果非要有人这么说,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撒谎。”
48. 在合理的时间下班是自己首要考虑的事,而且到家之后绝不能为了衣服是否叠好或橱柜是否打理整洁而焦虑。她提醒我们说:“你不能过度地迷恋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
49. 脸谱网的很多海报标语我都很喜欢,其中有一幅海报上印刷着大大的红色字母:“完成,好过完美。”我已经以此为座右铭,终于对不能达到的完美目标选择了放手。追求完美,最好的结果便是心生挫败感,最糟的结果则是完全麻木。
50. 生活总会有点儿乱,但拥抱这样的混乱吧;生活还会有点儿复杂,在复杂里苦中作乐吧。事情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有惊喜是好事,不要害怕,你随时都可以改变主意
51.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我的工作并不真的需要让我每天都花整整12个小时在办公室。我开始更加高效地工作:只有在参加或主持必要的会议时,我的注意力才会更加集中;在离开家的每一分钟,我都坚定地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我开始留意那些以我为中心的工作时间,也取消了不必要的会议来保证这些重要的时间段。我试着只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作为我的座右铭之一,我也坚信:“完成,好过完美。”完成,说明这件事虽然有挑战性,但结果证明它是能够实现的,也常常让人如释重负。
52. 我每天都设法在工作和家庭上实现平衡。实际上,我认识的每个女人也都是这样,而且我比起她们中的大多数要幸运得多。
53. “由母亲专职照料的孩子和那些由母亲和其他人同时照料的孩子在个体发展上并无不同”。他们在认知水平、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以及母子感情方面都没有什么差距。父母的行为因素,包括责任心强、积极乐观的父亲,主张“孩子自主行动”的母亲,以及较高的父母婚姻感情亲密度,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形式的看护照料要多出2~3倍。其中一项发现更值得细究:“母亲的照料与孩子的发展并无关联,因此,母亲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选择工作就会对孩子不利”。
54. 一项对双薪家庭父母的深度访谈揭示了类似的结果:母亲常常会因为工作对家庭的影响倍感自责,但父亲通常不会。正如白宫计划(White House Project)的创始人玛丽·威尔逊(Marie Wilson)所提到的:“如果有人能找到一个没有负罪感的女人,那么我就能向你证明其实她是个男人。”
55.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詹妮弗·阿克尔(Jennifer Aaker)的研究显示,设定一个可达到的目标是幸福的关键。我们需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要以可持续、可实现的计划为目标
56. 如果我必须为成功下个定义,那就是:成功,是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并且接受它们。为任何人所能提供的最好建议就是:“女人和男人都要放下负罪感,即使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没什么奥秘——带着你已拥有的、尽可能地去努力。”
57.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曾说过:“名词和规范由权高位重者掌管,位卑言轻者只能拥有形容词 ”
58. 闭口不谈这个问题肯定会适得其反,阻碍自我发展。我们需要交谈、倾听、争论、反驳、指导、学习和进步
59. 他们对“领导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共化的定义:“领导力,是指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好,即便你不在场,这种能力也能继续发挥影响。
60. 语言上的表述很重要,但我并不认为进步就等于我们乐意给自己贴标签,而是我们敢于去提起并讨论性别问题对女性的影响。我们不再假装性别偏见不存在,或是避开不谈。创造一个更平等的环境不仅能让各种组织和机构更好地运行,也会为所有人带来更大的幸福
61. “我们vs他们”的模式将男性与女性对立起来,它不能把我们推向真正的平等;“我们vs我们”的女性自我竞争也达不到这个目标。
62. 我们正在隐隐地滑向失败,因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感到自责,或是把我们推进无尽的竞争,去比较谁的孩子更优秀、谁的婚姻更稳固或是谁工作的时间更长;它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感到自由——不仅拥有选择的自由,而且在做出这些选择时不会总感觉自己犯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