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画(九)《韩熙载夜宴图》一幅因为皇帝偷窥欲而产生的旷世之作
《宣和画谱》:顾闼中,江南人也。事伪主李氏(南唐后主)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糅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闼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
唐后主李煜本身就是纵情声色犬马之人,他对于消极而不想当丞相的韩熙载非常好奇:一者想要了解韩熙载这个北方士族的人物交接情况,另外一方面对于这个声色犬马“月光族”大臣的奢靡生活很感兴趣。唐后主显然知道自己如果临幸韩熙载家,肯定无法得到以上两个答案。于是乎,他就派出了史上最有艺术天分的间谍顾闳中,去完成此任务。结果,便有了这旷世名作。
现今流传下来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宋人临摹版,藏于故宫博物院。到了明朝,江南才子也临摹了此画,并且添加了更多的屏风是个加强版的屏风画,局部即为艺术批评专著《重屏》的封面腰线插画。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窥探”作品,按照《重屏》作者巫鸿的提示,个人觉得应当以卷轴画方式而非全部展开的方式来观看,以卷轴方式观看,则其中人物不会重复出现在一个视野当中, 画中小人物也在通过窥探的方式引诱观赏者卷动画卷来探索其中的内容,理解上也变得合理了。
最这幅画,个人做以下理解:画面中,个头最为高大的为韩熙载本人,自右到左分则为四个场景,分别为:
场景一,韩熙载与尊贵客人红衣状元郎坐于床榻之上,与教坊副使李德明一起听“其妹”或某教坊高级女伎的琵琶弹奏;

场景二,韩熙载听到兴头上,亲自上场击鼓伴舞,此时来和尚德明来求见,他见到婀娜多姿的舞蹈稍显尴尬,韩熙载则继续击鼓。(送状元郎与和尚),部分杯盘收走,韩熙载洗手净面,与众妻妾坐于床榻上,一边看歌舞,一边似乎在谈论刚才的人物或趣事;


场景三,休息完了后,韩熙载觉得余兴未足,又开歌舞“夜宵”,欣赏李德明与小乐队的合奏;

场景四,夜宴结束,韩熙载似乎在指示自己的歌姬“伺候 ” 李德明,此场景最为情色。

巫鸿说此处的屏风,类似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文字,分割了空间。个人觉得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如此,屏风既分割了场景空间,又连续了故事时间线,是一种分隔,也是一种点缀,屏风在现实中的分隔和点缀作用,被引用到了虚拟的画作当中,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屏风而非不是的东西来这么做的原因。
通过这幅画,唐后主李煜对于韩熙载可以放心了,种种迹象表明:韩熙载并非假借纵情声色来掩盖图谋不轨,另外,其奢靡的生活也就这样,肯定没法是与其更为奢靡的后唐皇宫相比。
尽管如此,这幅画及其临摹本传世至今,使得我们可以了解唐末、五代至于宋朝的部分士大夫“大隐于朝”的作风和生活情趣,这就是艺术的伟大之处,顾闳中及之后历代临摹者和改造这的神来之笔让历史定格在这一时间中,我们可以反复玩味和琢磨。
话画(一)柯西莫《猎神之妻普罗克里斯之死》
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36368
话画(二)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
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51163
话画(三)达芬奇《蒙娜丽莎》
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63390
话画(四)达芬奇《岩间圣母》
https://www.douban.com/note/826141431
话画(五)文艺复兴三杰的画中自画像
https://www.douban.com/note/826263588
话画(六)读碑窠石图之苍凉萧索
https://www.douban.com/note/826966229
话画(七)帝国兴衰的轮回
https://www.douban.com/note/831307939
话画(八)漫漫人生长河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