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她以病态、热烈又浪漫的笔触,将内心的痛苦和对逝去的爱人的缅怀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No.1
智利女诗人特蕾莎·威尔姆斯·蒙特诗集。以病态、热烈却又浪漫的笔触,将内心的痛苦和对逝去的爱人的缅怀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K.:一位陌生的,只活了28岁的女性诗人。语言并没有特别出色,但语调却那样真诚。渐渐明白,真诚这种品质,是写作的必备,有些人却尤为突出,特别是那些早逝的(几乎都是自杀)的作家。他们似乎明白,自己活不长,所以要燃尽自己,他们的文字有着灰烬的气味。
No.2
恰克·帕拉尼克的写作回忆录,分享了《肠子》《搏击俱乐部》等诸多畅销书的创作经验,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传授严肃实用的写作技巧
喜喜:就是那种只有帕拉尼克能写出来的写作技巧,这么专业性的内容他能写得通俗易懂,而且有趣又好笑。get了他的书单,虽然大部分没有中译...原来帕拉尼克收藏了雪莉·杰克逊的骨灰,原来他在脖子上和脸上贴文身拍照片是出版商要求的,不得不说还挺酷的...以及困扰我很久的世纪谜题,到底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听他朗读《肠子》的时候晕倒了...
No.3
这本书写家人亲戚,身边的朋友,也写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写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这些日常的细枝末节,因作者的生花妙笔变得鲜活可感。
No.4
阳光以外,日之背面,锋利的线条与图形间的错落,宛如被剖开的人性之章。日本文坛鬼气森森的异才——芥川龙之介传世之作。
扬一:周末读完了,回味无穷。 是那种看的时候不觉得精彩绝伦,看完之后在每一个时间空隙里想起其中的一幕,都觉得芥川龙之介写故事写的真妙啊,层层叠嶂,直到最后才了解那每一层是意在何为。 在善良与恶魔之间、在梦想与成真之后、在淫欲与动心之中……你是前者还是后者,你要做前者还是后者,没那么简单,也不尽都让人万夫所指或皆大欢喜。 复杂的人性,大多时候不是论断就可以,要剖析,要理解,要包容。 不见得是要包容某种恶,是包容这个世界人性复杂多变,不是跟你统一便是好人善人,跟你相反,便是坏人恶人。
No.5
本次插图珍藏本《战争与和平》收录了一百余幅精美插图,全书采用四色印刷。封面和书脊选用两种高品质皮革手工拼接制成,工艺精美。
No.6
隈研吾的建筑哲思,以“点·线·面”重新理解建筑,在与木、石、土等物质的反复对话中,抵达新的世界。
黎戈:他的书是一个体系。他的思想像一列伸向远方的铁轨,每本书都是一个站台。
No.7
本书是贝克尔历史学与政治学文集,共收录论文十六篇。除同名演讲之外,还包括贝克尔对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学家的论述和评论。
No.8
本书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
石佛:读金克木先生的文字,想见其人生,禁不住悠然神往。编年录这种塑造方式,堪称累时间而成高台,翻动的是书页,流荡的是风姿。
No.9
黎戈将笔头瞄准日常生活,记录关于“心的事情”:窗前的植物、流浪阿咪的日常、医院里的普通护工、城市的四季更替,和无数书籍的体温。
沈筼筜:读黎戈的书,似乎已成了每年的习惯。书架上有专门的一处,放她的书。从中学到现在,和她的文字一起在成长。不论何时,她的文字总能承托和安抚我任何情绪,或伤心或失望或浮躁或焦虑。这本新出的《心的事情》,和以往相比,文字更加静了,无论是叙事角度还是选题内容。每篇细读下来,在她的缓缓叙述中,都闪着不一样的光,更加圆融澄澈,尤其是当前信息飞速、急于判断的时代。她依旧对书、作者和背景保持着赤子的好奇,真诚地和他们对话,发现他们,记录他们,还有她对日常的捕捉,不疾不徐。
No.10
纪德自传。上卷讲述了他的童年及求学经历,以及对表姐朦胧的爱意;下卷记录了他的阿尔及利亚之行,与王尔德的巧遇。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
-
零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7-24 23:30:38
-
ma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7-07 21:42:07
-
谷得林Antibe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7-07 1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