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CA009】龙与地球工程:重新思考元素媒介

作者:古畑 百合子
译者: @冬寂網路
导论
在香港,龙有通风作用,这座城市绝大多数高层公寓与摩天大楼的中间部分都会有大洞,当地的知识以及风水(字面意义为“风”和“水”),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阻碍好的能量流动,这些洞的目的是令神龙飞过,从建筑结构来看,此举的实用意义在于增强通风,创造风道。高层建筑可以通过龙口促进热带空气的外部运动,在香港密集的城市空间中创造良好的“风环境”,宇宙学和工程学合而为一。(Lo 2018; Keegan 2018;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2005)

正如约翰·杜尔汉姆·皮特斯(John Durham Peters 2016, 3–4)所说,要想在媒介研究领域重新思考控制自然元素如风和空气的文化技术,就需要某种元素哲学。皮特斯在提供理论框架时提到了希腊的四元素传统——土,水,气,火。但是关于龙的风水是希腊元素哲学的例外,相反遵循中国哲学的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为了有效产生复杂的地缘政治元素哲学,在接下来具有颠覆性的设想中,我认为,我们必须将“元素”的参照框架延伸至古希腊之外。
元素媒介的哲学
金与木是传统“西方”四元素哲学中明显缺失之物,但它们是“东方”五行哲学的关键组成物(汉语念作Wu Xing,在日语中念作gogyō)。“东方”哲学同样以这五种行相的动态互动之环作为中心;其中一环生成了其他,一环征服其他。[1] 例如土生金,金克木。其他组织秩序同样同样遵守这些行相之环,例如季节,方向,色彩,身体部位等等,我们也可以通过世俗的文化,技术发现这些行相的相对运动性,例如开矿(土-金的相互作用)与伐木(金-木)(Yoshino 1983, 27–29)。

这种五行哲学通常和道家的经卦宇宙学原则——包括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卦象——一并影响了很多民间文化。其中包括东亚的风水艺术。在日本,一些平息强风的民间仪式包括在树枝上挂铁镰等流传至今。这种习俗遵循五行中金克木的因果原则。而在八卦的宇宙学中,木是属风与属雷的元素(Yoshino 1983, 144–50),从通过龙口通风,到用镰刀平风,我认为在这些控制元素的法术背后是一种控制环境的欲望,一方面要产生一些风,另一方面又要制止狂风暴雨。简而言之,这些技术是将季节控制仪式化的形式。

然而这些技术背后认识论和宇宙学的假设或许从希腊哲学的视镜来看却并不明显。我们应将中国的五行哲学列入其中,把握这种魔化的天气控制技术如何同理解媒介产生关系。这里,我们需要转向将媒介定义为文化技术(Cultural techniques)的伯恩哈德·西格特(Bernhard Siegert)。媒介(例如门)为自然和文化,内部和外部,神圣和世俗等二进制的象征性分离之运作提供了技术条件之可能(Siegert 2015, 13-14)。
从可以预见的后结构主义来看,西格特强调通过媒介自身的跨媒介文化技术,二进制的象征区别处于一种不断的未完成状态,但是西格特的文化技术为了效率减掉的一点是媒介的技术运作既是物质性的也是象征性的。作为媒介,门的物理性是让某样东西或某个人通过,与此同时在象征层面上划清内与外(Siegert 2015, 193)。然而,我们仅需思考通过通风洞的龙与空气就可明白,作为媒介的门表现出的循环与划界对立运作的文化特殊性却是因地而异的。然而不同于空气的是,龙口的宇宙学运动只有通过中国元素哲学与风水的原则的媒介化才能成立。
控制天气

随着本文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媒介理论和媒介化,我们需要注意我们媒介理论家所参照的元素(以及元素群)。那么,我们就先从质询媒介研究中,哪些控制天气的知识和技术被承认了,哪些被忽视了,以及为什么会忽视开始。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必须建构一种替代性的谱系学——也就是所谓的纯粹基于 “东方”五行哲学的元素媒介系谱学——而是应该将我们对于媒介甚至是元素媒介的理解进一步复杂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地缘政治重新纳入我们对媒媒介作为控制环境的文化技术的探讨中——某种在西格尔受人类学影响,且在文化上欧洲中心主义的媒介理论中缺席之物。
我们不妨回到控制天气的实践中思考这种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我想强调的是龙口和铁镰都代表了微天气控制的魅化。人工降雨则恰恰相反,是非魅化的部分。乍一看,一个是神话的,另一个是科学的,然而当代的天气控制运行于截然不同的大气科学,化学的认识论框架下,却仍然是通过地球工程的后门实现的魅化,奇观,以及魔法。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降雨改变天气——通过在大气中喷洒银碘和二氧化碳实现降雨——是非魅化的,微天气地球工程技术。虽然作为武器已经被禁止,但是用化学方式控制天气的想法却留存至今。

在这种元素控制的背后,是作为世俗造雨者的化学家与气象学家,例如欧文·朗穆尔(Irving Langmuir)与文森特·夏非尔(Vincent Shaefer)。这两人率先发明了降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General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y),随后为冷战时期美国机密级别的改变天气继续发展(Harper and Doel 2010, 118; 另见 Fleming 2010)。证据表明美国军方在越战期间使用人工降雨制造热带风暴和季风阻碍北越的地面物资,将天气武器化的重点是对风和雨的元素控制(Furuhata, 2019; 另见 Edwards 2010)。这里,需要的是化学和气象学的科学知识,而非自然力量的宇宙学。另外,这种特殊的天气控制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技术发展之中与另一项技术紧密相连: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在这一点上,计算的历史与元素控制的历史相吻合。
美国海军曾经为物理学家约翰·冯·诺伊曼以及气象学家朱尔·查尼(Jule Charney)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进行的计算机天气预报实验提供资金,希望预测最终变成改变(Edwards 2010, 112)。数字计算机与人工降雨将天气预测和控制联系起来表明化学元素成为控制天气的自然元素的直接媒介。化学,气象学,以及计算共同促成了一个控制风雨的大胆梦想。[2] 简而言之,现代化学的认识论框架对于非魅化的天气控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观点截然不同,计算机支持之下控制天气的地球工程表明,化学元素(如银和碘)优于传统元素(如水和火),因为它们将媒介的文化性质概念化为文化技术。即便自然元素与化学元素的区别通常在书写元素媒介相关之时被省略,但其历史的重要性仍然应该强调。
炼金术,神圣,计算

据称最近的媒介研究将欧洲炼金术而非现代化学纳入其中。炼金术连接了古希腊的四元素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化学元素。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尼科尔·斯塔罗塞尔斯基(Nicole Starosielski),凯特·克劳福德(Kate Crawford)以及弗拉丹·乔勒(Vladan Joler)都将炼金术对贵金属和其他地质物质的提取和操作视为计算媒介物质依赖的隐喻(Parikka 2017; Starosielski 2016;另见Crawford and Joler 2018)。对炼金术之中矿物元素变化——而非希腊哲学的古典元素——的类比,成为了中心。炼金术的类比为魅化,实验,以及神秘相关与计算,甚至与开采性的过程如开矿,冶炼,提炼以及控制金属提供了文化上的联系。
例如帕里卡在探讨数字炼金术之时提到了16世纪帕拉塞尔苏斯的炼金术哲学,他将我们的注意力远离“巫术的,作为无形事物体系的软件相关的技术操作。”从而转向“会社数字文化的新炼金术”,其运行依赖地球上稀有矿产的物质性生产(Parikka 2017, 342)。
帕里卡对于软件巫术的招魂意味着魅化的神秘语言——巫术,法术,魔法,泛灵论以及神圣——有时会和数字媒介有关。从全喜卿对于源代码作为法术的独创分析,到芬威克·麦卡维(Fenwick McKelvey)对于管理互联网的数字妖的讨论,数字与计算媒介研究对魅化之物以及魅化之术很有好感,而这些本应该是被现代性抛至脑后之物(Chun 2008; McKelvey 2018; Marenko 2014)。不同于马克斯·韦伯著名的关于现代世界去魅的说法,当代的计算机话语则是魅化的。

将周遭计算媒介残留的,魅化的灵晕混合起来是控制论与中国神圣系统的奇妙关联。当我们追溯现代计算机的谱系学,我们可以从图灵机到二进制数字的数学系统一路向回追溯,就不可避免地回到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诺伯特·维纳称其为控制论的主保圣人。刘禾(Lydia Liu)认为莱布尼茨对于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以及建立在八卦之上的神圣系统很感兴趣。每一卦都由阴和阳的二进制代码构成。莱布尼茨在中国的神圣系统发现了一种平行于他基于零和一二进制计算的逻辑。[3]

尽管本文不关注莱布尼茨和中国的关系以及神圣与基于推断,计算,控制论的现代实践在谱系上的相似性,但我仍然提及了八卦和计算机历史的次要联系,因为通过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发现东方元素哲学与数字计算机之间不合时宜的考察——并由此见证严肃哲学不同血系之间的谱系学纠缠。
那么我们可以说,东方的元素哲学激活了元素控制的魅化文化技术,却已经属于西方媒介复杂谱系的一部分,包括计算和控制论。那么,化学家,气象学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们改变天气的非魅化技术实际上不再和通过龙口或铁镰控制风的魅化技术相距甚远。两种元素控制的形式都有如巫术,由控制环境的欲望驱使,且和二进制代码的逻辑相关。
结论
总结一下,元素媒介的哲学和地缘政治密切相关。这种纠缠令我们质疑我们对元素的媒介研究中,约定俗成的西方哲学和宇宙学中心性。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将东方哲学与宇宙学思想异域化,同质化或东方主义化。毕竟东亚内部仍然有无数解释差异,历史转变以及政治挪用的空间,我在这里提及了东方元素哲学,希望因此抛砖引玉。[4]
地球工程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与环境的影响——从采矿到天气控制的武器化——同样暗示我们不能将矿物开采的政治经济与历史或在地进行的元素控制战争解离看待,换言之,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geo(字面意义是“地球”)很重要。也就是说,地理划定领土的政治与地质学的物质状态均需重新通过“地球”如何在宇宙学上被概念化进行重新思考。从哲学上看来,重新思考元素媒介的挑战性在于关注这些独特的宇宙学与地缘政治。
注释
[1] 正如Nicole Starosielski (2019)在“The Elements of Media Studies”中所说,元素并非静止之“物”;而是永远的“过程性”,感谢Brent Lin提到的风水与炼金术之间的关系,以及Marc Steinberg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2] 绝大多数在二战期间参与军事研究的日本气象学家均被美国机构招募, 20世纪50年代参与了冷战时期的气象项目。参见Furukawa(2015)。
[3] 刘禾认为拉康接续了莱布尼茨对于《易经》的研究,他学了中文,并通过维纳控制论的影响发展他自己的二进制代码系统(Liu 2010, 309; 另见Perkins 2004; Williams 2016)。
[4] 关于通过宇宙技术去中心的当代欧陆技术哲学,参见Hui (2016)



标签:#媒介/电影研究 #当代亚洲研究 #哲学 #元素媒介 #宇宙学
© 本文版权归 墓岛GRAVELAN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墓岛GRAVELAND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墓岛字幕组翻译作品 ▏GL-38】极道的士 893タクシー (60人喜欢)
- 【墓岛字幕组翻译作品 ▏GL-37】芒果的颜色 Amarelo manga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