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翻译】《右派危险的“只是问问题”的反跨运动是有效的》马尔科姆·哈里斯(Malcolm Harris)
原文选自:Harris, M. (2022, July 6). The Right’s Dangerous “Just Asking Questions” Anti-Trans Campaign Is Working. Retrieved July 6, 2022, from 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2/07/the-just-asking-questions-anti-trans-campaign-is-working.html
《intelligencer》是《New York》杂志的一个线上分支(offshoot)
作者:马尔科姆·哈里斯(Malcolm Harris)
译者:許顓頊(they/them/祂/佢/TA)

右派危险的“只是问问题”的反跨运动是有效且正发挥作用的
(The Right’s Dangerous “Just Asking Questions” Anti-Trans Campaign Is Working)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words)会发生变化。被现实世界的实际使用(the practicalities of real-world usage)不断伸展,我们的语言发生变形且逐渐演变着(warps and evolves)。这是一个有机的、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吉兆的过程(an organic, unavoidable, and even auspicious process),但偶尔我们很容易(liable to)会失去一些有价值的,我们不可能轻易恢复,意义。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思考(consciously deliberating)我们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以免语言的河流把我们带到我们不希望去的地方。
“(通过回避问题实质来/带有假定含义之企图来)乞求发问”这短语(the phrase “to beg the questio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今天,它被普遍使用着,乞求发问就是通过假定含义来暗示这个问题(to beg a question is to suggest it by implication)。一个空荡荡的陈列柜引人乞求发问(an empty display case begs the question):“谁偷了钻石?”但这个短语的起源是一个16世纪对亚里士多德的预期理由谬误(Aristotle’s petitio principii fallacy)【1】的糟糕翻译;本应是“假设(assume)”问题变成了“乞求(beg)”。今天的使用可能不那么复杂,但一个副作用是,我们很难在原来的意义上谈论乞求/假定了的问题(begged questions),即被以调查这一形式来掩盖了的(cloaked in the form of inquiry)断言( assertions)这一原来的意义。
【1】指的是典型的逻辑错误。用预期的、未经证明的判断/论点/假设来作为论据、依据,也就是作为这个逻辑本身的前提。——译注
新出的反跨纪录片《什么是女人?(What Is a Woman? )》引入发问了它的标题问题(begs its title question),不是在暗示这一意义上(not in the sense of suggesting it),而是在假设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的这一谬误方式上(but in the fallacious way of assuming its own answer)。不顾存在着的大量证据,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和银幕向导(onscreen guide),右翼砖家(right-wing pundit)马特·沃尔什(Matt Walsh),并不相信人们可以改变TA们的性别(gender)。事实上,正如沃尔什在结尾时揭示的那样,他根本不接受人类会表达性别(express gender)。他提了一两次染色体(hand-waves at chromosomes once or twice),但他最倚重的是常识( common sense):存在着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男性和女性,阴茎和阴道(There are boys and girls, men and women, males and females, penises and vaginas)。片头演职员表/字幕(opening credits)写着有(feature)年代久远的性教育课程的旁白录音(voiceover recordings from antique sex-ed lessons)它们的存在意义是代表权威性(to be authoritative)。
通过将一种宗教戒律(a religious precept)伪装成一种合理适当的问题(a reasonable question),沃尔什和他的团队已经着手赢得新的朋友,同时鼓励现有的盟友。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我们大多数了解跨性别者事实存在(the factual existence of trans people)的人都不能忽视沃尔什这些人。
马特·沃尔什是一名基督徒,并且他相信他的上帝是我们共同的单一本质的来源(the source of our shared single nature)。他还相信/认为(believes),他的神就是我的神,你的神,每个人的神。“上帝存在(exists)。上帝是实有(is existence),上帝是现实(is reality)。上帝是永久的(permanent)、永不枯竭的(inexhaustible)、无止境的(unending)。上帝是身份(is identity)。我们自己身份的起源是在上帝那里找到的,”他在2017年的《不神圣的三位一体:阻止左派对生命、婚姻和性别的攻击(The Unholy Trinity: Blocking the Left’s Assault on Life, Marriage, and Gender)》中写道。在“跨性别主义”中,他这么描述(总是用重引号 scare quotes),“(男)人类取得了他对真理和真理之上帝的最后胜利(man achieves his final victory over truth and truth’s God)。” 行吧。
从我们可以善意地称之为是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沃尔什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Christian fundamentalist),在个人和职业上都致力于确保上帝之法则是法则(God’s law is law)。然而,在他最庞大的、最突出的内容中,沃尔什从未谈及他的上帝——在一部关于现实和身份的电影中,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遗漏(a curious omission)。
沃尔什是个胆小的人(a coward)吗?他为了他的《每日电报(the Daily Wire)》【2】老板本·夏皮罗(Ben Shapiro)的肮脏收益(the filthy lucre)而放弃了耶稣基督吗?似乎不是这样的。在《不神圣的三位一体(Unholy Trinity)》中,他不情愿承认道,由于依赖圣经经文(scripture),基督徒在同志婚姻的辩论(gay-marriage debate)中败下阵来:“我们永远无法通过引用哥林多前/后书(Corinthians)或从利未记(Leviticus)中抛出尖刺讥讽的话(throwing barbs)来说服世俗世界(the secular world)尊重婚姻。我们越是把婚姻说成是一种关于宗教信仰的事情(a matter of religious conviction),就越能证明TA们的观点,即我们对婚姻的看法只是宗教信仰的产物(a product of religious conviction)。”通过隐藏他自己的锋芒(hiding his light under a bushel),沃尔什可以扩大他的联盟并包括了,例如,出现在这电影中的荣格派玄师/神秘主义者(the Jungian mystic)乔丹·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沃尔什的信奉相同者们(coreligionists)可能会注意到当他欢快地卷起右边的法兰绒袖子时的凯乐符纹身(the Chi Rho tattoo)【3】,不过这是一部表面上没有信仰的电影(an ostensibly faithless movie)。
【2】知名右翼新闻网站和媒体公司。——译注
【3】很早的基督象征(Christogram),符号如此 ⳩ 。——译注
在小布什时代(the George W. Bush years),宗教保守派(religious conservatives )在美国似乎失去了优势,尽管它们掌握着不成比例的巨大政治权力(a disproportionate amount of political power)。与此同时,在华盛顿(Washington)只存在最边缘化的支持的情况下,同志婚姻的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旧金山市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在其特有的选区选民(unique constituency)的支持下,开始为同性伴侣(same-sex couples)举行婚礼。好莱坞(Hollywood)是同志婚姻先锋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派们(liberals)制作了许多游说宣传纪录片(advocacy docs)——包括《等待中的联结(A Union in Wait)》(2001)、《追求平等(Pursuit of Equality)》(2005)和《拯救婚姻(Saving Marriage)》(2006)——但这些真诚的努力并不是自由派在文化战争(the culture wars)中最有效的武器。它们有笑话,它们有有线电视。
在《每日秀(The Daily Show)》、《Ali G个人秀(Da Ali G Show)》和《潘恩与泰勒瞎扯淡(Penn and Teller's Bullshit)》等节目中,基督教右派(the Christian right)是经常被嘲弄的对象。《每日秀》2004年节目的“酷儿和当前的危机(Queer and Present Danger)”环节开玩笑地采访了因在旧金山市市政厅办公处(the San Francisco city clerk’s office)的长长的庆祝队伍(the long celebratory lines)而“受害”的直人伴侣。萨沙·巴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的《Ali G 个人秀(Da Ali G Show)》角色布鲁诺(Bruno)是一个天真、公然的同性恋奥地利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把恐同者置于难堪处境,比如在他采访的一位反同志牧师(anti-gay pastor)环节中。2005年,潘恩和特勒在他们玩世不恭的做秀时刻节目(cynical Showtime show)中花了整整一集,从上到下驳斥揭穿所谓“家庭价值”的真相。
这些都是《什么是女人?》的正式前身(antecedents);《每日电报(the Daily Wire)》团队正试图为反跨政治(anti-trans politics)做一些乔恩·斯图尔特/囧司徒(Jon Stewart)【4】为同志婚姻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带着摄像机走遍全国的直男(可以这么说)采访者,急于用表面中立的问题(facially neutral questions)来搪塞困惑他的敌人,沃尔什与保守派吓人东西(conservative bugaboo)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完完全全是相似的。
【4】这是一位自由派主持人。同时当年也是持着一种‘中立’态度和方法来进行、拥抱反同。读者可以发现这些自由派所捍卫的价值完全不是连续的。——译注
像他的前辈们一样,沃尔什让他的反对对象(opposing subjects)以TA们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问题;他不在那里与TA们争论。当我观看这部电影时,我发现支持跨性/别的声音(the pro-trans voices)或多或少得到了公正的呈现。例如,全国跨性别平等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执行主任罗德里戈·亨·莱希宁(Rodrigo Heng-Lehtinen)对跨性/别人群( trans participation)参与体育活动的叙述就特别有说服力(eloquent)。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性别研究学者(gender-studies scholar)帕特·格拉赞卡(Pat Grazanka)耐心地解释说,沃尔什似乎在寻找被称为“本质主义”的对女人的定义(an “essentialist” definition of woman)—— 这是入门课程(a 101 class)第一学期的学生常犯的错误。这是对电影固执错误的前提(wrongheaded premise)的精确批判(a precise critique),并且如果马特·沃尔什的上帝只允许他来理解它,那么这个项目本就可以在那里结束。与格拉赞卡的采访在推特上疯传:“笑死我了(Lol),想象一下你寻求这种讨论(seek this discussion out),在谈话中被完全摧毁暴露你的无知(get absolutely rolled),然后仍然把这段采访放在你的电影中。[小丑表情符号]”
沃尔什显然不是在进行善意的调查,但电影在这些对话中花费了扎实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于电影所默示的观众们(implied audiences)来说,这些场景有两种不同的功能。对于原教旨主义者( the fundamentalists)而言,它们认为性别这一整个概念(the whole idea of gender),就像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圣经宗主/族长(biblical patriarchs)活到了900岁说法很荒谬,一样荒谬,这些都是笑料。这些观众可以像自由派们曾经嘲笑它们和它们最珍视的价值,比如圣餐变体论(transubstantiation)和恐同(homophobia)这样的价值,那样嘲笑自由派们。但在我看来,《什么是女人?》的第一部分是针对着第二组群体的(a second group)。这些人是开始胀大充实( bulk up)反跨联盟(the anti-trans coalition)的普通平凡的“恐惧者”(the garden-variety’ phobes),是一大部分,对跨性/别女人从来都不感到舒服,但几年来也一直不愿意大声说出来,的美国人。这部电影的中立、世俗、主流的姿势(neutral, secular, mainstream pose)是为它们而准备的。
《什么是女人?》将跨性/别女人的存在(trans women’s existence)抛向了怀疑质问。调查之形式(the form of inquiry)可以从其内容分离出来,并且询问(to ask)跨性/别女人是否真的(really)是女人并不只是“问问题(asking questions)”,尤其是当一个顽固偏执的神祇(a bigot deity)已经告诉你答案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在投放广告上花了一大堆钱的时候。根据脸书(Facebook)的广告库(Ad Library),《每日电讯》已为在该平台上推广这部电影支付了数百万美元。今年5月,Vice 报道说,《每日电讯》在脸书上购买了3.5万至4.7万美元的广告,宣传反安柏·赫德的内容(anti–Amber Heard content);这大约是该媒体为砖家马特·泰比(pundit Matt Taibbi)的需付费的(paywalled)对《什么是女人?》的通讯评论(newsletter review of What Is a Woman?)所单独花费的广告费额数。“老派自由派泰比评论‘什么是女人’,并抨击激进左派(Old School Liberal Taibbi Reviews ‘What Is a Woman?’ and Pans the Radical Left”)”,这广告中写道,在上面泰比的头像在微笑着。
如果你按下《什么是女人?》的播放键——我建议你不要这样做——带着知道一些女人是跨性/别这样的确切、事实知识(the accurate, factual knowledge)的情况下,我很难想象沃尔什提供的任何东西会让你感到困惑。任何对这一话题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些反跨受访者(the anti-trans interviewees),包括一位充满仇恨的医生(a hateful doctor)、一位后悔的阴茎成形术接受者(a regretful phalloplasty recipient)、和一位输不起的恼火顺性/别学生运动员(a sore-loser cis student athlete),都不是代表性人物(representative figures)。但通过把问题推到公共领域,它们激活了(activating)像泰比这样的人。这部电影的前四分之三的内容是为这些人所准备的。结尾则不同。
“我已经问完了”,沃尔什在这95分钟片子的第78分钟说道。然后他拿起一把金属折叠椅,扔向一块布告栏(the bulletin board),在上面他钉着一些原始素材,包括他的跨性/别研究对象们的照片。这是影片改变语气的地方,从虚假的调查(faux inquiry)到我所认为的煽动暴力(an incitement to violence)。
在这结论中,沃尔什卸下了记者这一伪装,并讲述了在2021年9月,他如何在弗吉尼亚州劳登县(Loudoun County, Virginia)租一间房子,以便在当地的学校董事会会议上获得发言特权,而他把这些会议作为他进行反跨修辞(his anti-trans rhetoric)的正面看台(grandstand)。该辖区已经制定了一项承认跨性/别学生的政策(a policy of recognizing trans students),沃尔什将他的粉丝们煽动起来,散布那种专门的虚假谣言(the kind of false rumor)——一个关于跨性/别女孩进行性侵犯行为的故事,然而事实上,这是由一个顺性/别男孩所犯下的——这类型的讹传千年来一直导致着对少数族裔(minority groups)的暴力。“你们都是虐待儿童的人(child abusers)”,沃尔什告诉学校董事会,就像他在读一本老式的煽动仇恨情绪者手册( a vintage handbook for hatemongers)。“你们是毒药。你们是引诱捕食者(predators)。”【5】
【5】“child abusers”,“child predators”等词都有着诱拐、引诱儿童,导致儿童进行情色相关事情的含义。这样的言论一直以来都是右翼攻击顺性别同性恋者的修辞方式,只不过在今天,这类修辞都转向了跨性/别者(并且TERFs/GCs们也不停和右翼合作进行着煽动)。——译注
尽管像沃尔什这样的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可能觉得自己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全面全力攻击世俗价值(secular values)的地步,但它们将跨性/别儿童视为一个分化对方支持者的楔子问题(a wedge issue),它们侵略性地针对图书馆、辖区、学校、和个别教师,含蓄暗中地号召追随者使出最凶狠的手段。今年5月,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一个学区在官员收到与它们学校的跨性/别包容包含政策(trans-inclusion policy)有关的炸弹威胁后,取消了面对面授课。右翼帮派在全国各地围攻儿童故事会。这就是梅丽莎·吉拉·格兰特(Melissa Gira Grant)所描述的右翼方法手册(a playbook)中的一页所描述的:“制造与酷儿和跨性/别者敌对(antagonizing queer and trans peopl)的地方活动,然后登上福克斯新闻(Fox News)、Newsmax、和其它右翼媒体渠道,以便把视频放在更广泛的观众面前。”有了像《每日电讯》这样的渠道,它们甚至可以省去中间人的环节。
如果这就是反跨方法手册(the anti-trans playbook),那么沃尔什就是一位球员兼教练(player-coach),以身作则。通过《什么是女人?》,它们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将这一策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计划有效且正在发挥作用(the plan is working):今年的骄傲月目击着人员伤亡(a casualty count)。如果沃尔什和他的同种们(ilk)成功了,明年将会有更多人员伤亡。它们正求之不得(begging for it)。
-
离开阿卡迪亚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4 17:31:18
-
ancillary24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4 17:55:08
-
il y 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2 11:08:05
-
lovearth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2 14:24:22
-
阳光大帅男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2 13:08:24
-
小鸟墓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2 00:41:03
-
yueuriecid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23:30:37
-
Arcophob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8:34:18
-
Alice小尖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8:11:20
-
Shyt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8:11:07
-
Kapp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7:51:35
-
麦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6:33:03
-
. o。o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6:05:05
-
Enlighte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5:18:28
-
溺江的风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2:55:42
-
豆友152097271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2:02:23
-
乔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0:21:2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10:02:03
-
彼黍离离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1 09: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