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专辑】 - 卡拉ok·台北·我
1994年卡拉ok·台北·我

《卡拉ok·台北·我》是张雨生用7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了13个关于人的小故事。

歌曲共有13首,如下

1.我是多么想(推荐)
他所描述的一个受虐儿童的处境和困苦。这首歌的音乐复杂诡异,节拍富于变化,主旋律优美,并在中间插入一段中文的说唱,使这首作品在概念上更加完整。
2.动物的悲歌(推荐)
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动物,小黑和小花,讲的是两个流浪动物的悲歌。
3.灵光
这首歌引用了古典音乐的一些旋律和和合唱,在这首歌的文案中特别注明出处。这种表达方式是张雨生的一种探索,或者说尝试。
4.永公街的街长(推荐)
在歌曲的最初,是一段闽南语的念白和演唱,一上来就是一声叹息,然后说:有一个人,他从小脑袋不太好,可能是我的孩子那么多,所以没有让他读书。中间还有叫做文英阿姨的一句很经典的话,阿雄啊,回來吃飯哦。
5.子夜抒怀
有意境的《子夜抒怀》,开头同样用了一段很特别的音效来起承转合。
6.兄弟呀
音乐和演唱都很有趣,和这个歌名比有点意外。
7.这一年,这一夜
黄舒骏曾经翻唱过,我个人觉得在这张专辑里只能算一般。
8.我的心在发烫
陶晶莹曾经翻唱过,张雨生在这张专辑中用他的勃勃生机的嗓音,告诉了你他的心。
9.后知后觉(推荐)
张惠妹曾经翻唱过。当时一定很多歌迷都特别惊讶:怎么小宝还写过这样一首歌?是的,他写过,就收在这张专辑里。
10.蝴蝶结
这张专辑中所囊获的情感非常的丰富,情歌或者说爱情的表达只在其中占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多是他对于整个人生的观察。
11.跟得上我吧
这首歌被解读为写给歌迷的告白。
12.我期待
他的大胆尝试,各类曲风的切换,大量的非情歌的音乐主题在后来的乐坛不断的被人们提到和膜拜,这也是所谓超前意识的专辑的说法。
13.再见,兰花草(推荐)
我超级喜欢,雨生非常有实验性的做了一次音乐的探索。这首歌非常长,有6:35秒。

张雨生在1994年由飞碟唱片出品的一张个人的创作专辑——《卡拉ok 台北 我》。专辑的歌特别多,一共有13首歌曲,仅仅是歌曲部分就有69分钟。这张专辑并不仅仅有张雨生激烈高亢的声音,而更多的体现的是他的在生活中的身边人的感情、遇到的事、甚至社会显现以及对于人性的悲悯。所以,你需要多一点耐心,慢慢聆听。
这是一张为未来而作的专辑,专辑制作于虽然生产于1994,但是音乐理念上早已远远超越当时了同行。专辑的音乐在制作和录制花了很多的心思,你会听到很多的音效,比如一些故事的进展或者人们的对话,还有一些故事的前情提要,用了大量的比较戏剧化的装饰,很多细节是可以是在反复聆听后才能慢慢被发掘。而张雨生本身的演唱也完全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大海这类的歌,除了干净的高音之外还有很多变化和嘶吼,或者这样的表达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你可以理解,《卡拉ok 台北 我》是张雨生用7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了13个关于人的小故事。
专辑在1994年由飞碟唱片为张雨生出版,销量非常的惨淡,但专辑本身的质量非常的高,可以说完全是与销量成反比。在这一点上真是不足为奇,可以说是很多创作型的歌手都会面临的困境,当你的创作面临市场和自己思想的不同步的时候,是迎合还是妥协就成为了生存还是灭亡的大问题。创作歌手本身会有很多的想法和对于自己想要给出的理念有着很明确的方向,他有个人的喜欢和创作的取向,但往往并没法得到市场或者是唱片公司的拥护,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创作人都会做一张或者几张比较不错的销量的专辑,以换取公司的认同,继而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制作一张完全承载个人想法的专辑或者是单曲,这个时候通常这张专辑所反映出来的销量就会比较不尽如人意。这张《卡拉ok 台北 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在这张专辑之前,他已经出版了5张专辑,从1988《天天想你》,1989《想念我》,之面是1992《带我去月球》,再到大获全胜的《大海》, 1993《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我们看专辑的文案信息时会发现,这几张专辑的制作人都是飞碟当时比较大牌的制作人,主要是陈大力,李世忠,包括词曲的作者也是一样,从第二张想念我开始,张雨生逐渐慢慢有一些自己创作的作品在专辑中发布,这比例也是随着时间慢慢的增加。但作为一个很有想法的创作人,我相信他肯定也是希望有一张完全属于自己,完整提现自己音乐理念的专辑的出现。所以在不断的妥协和融合之后,就诞生了这张《卡拉ok 台北 我》的专辑,这张的制作人就是张雨生,并且他包办了这张专辑所有的创作,也可以说这张专辑是凝聚了张雨生在那个时期,所有思想的一次爆发,在一场与唱片公司的相持之后,他终于赢得了他要的空间,唱片公司老板“放手”让他自己做他真正想做的一段,于是我们拥有了这一张精彩的《卡拉OK.台北.我》专辑,当时被归类成另类的唱片,销量可想而知。
封套是黑灰色的主色调,与之前张雨生给人感觉差异挺大的。他在之前的封套上,企划给到的色调基本都是橘色蓝色,就是比较明快和年轻的基调,而这张专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张雨生自己对于自己的剖析和解读,他选择了黑色,这样也从某种程度上看出,他对于摇滚的一些向往和沉浸。专辑的首页是很多副张雨生自己的小照片,在的专辑名字上,《卡拉OK.台北.我》上,写了一个很大的live,这也是这个专辑特别之处。专辑除了所有歌曲由他自己创作,同时并以乐团Live方式表现,更创造了当时台湾流行音乐秒数最长的唱片,全专辑共长约69分钟。在专辑的第二页和第三页,张雨生用很大的篇幅,用文字想聆听者讲述了他对于专辑的想法(参见上图二)这种表达方式,其实也是台湾很多当时比较人文精神的音乐人,在他们专辑中常常会用的表达方式。这有点像小说的序,序一般都是小说的思想灵魂和点播,但我个人一般喜欢在看完一整本书或者听完整张专辑之后才再回过来看序或者看歌者的一些文字想法。可能是害怕有先入为主的被引导,更愿意用自己的眼光看完听完之后再与作者有所碰撞吧。
张雨生本人曾经多次表达过,喜爱摇滚,想要做摇滚乐的梦想,从歌曲内容我们也能看出,一个完全不同于演唱大海、天天想你这样歌曲的,他的思想格局比人家想象的要大很多,他本人也不愿意拘泥于一方小天地,而向往更广阔和豪迈的人生。
我初听这张专辑的名字时,确实没法一目了然的领会其中的含义,从整个专辑的歌曲的布局来看,13首歌分为三个篇章,卡拉ok的部分,他讲述了音乐现场live的不同凡响,专辑的前三首歌可能就是在表达这些思想。《我是多么想》、《动物的悲歌》一直到《灵感》,都是在表达这些。从第四首歌《永公街的街长》开始,张雨生开始把聆听者的注意点转到了他生活的城市,他开始和周边的环境有了交集,他开始讲他的日常感悟、不解、困惑。试图用看到的听到的来描述台北这个城市。而之后,他也终于把聚焦的焦点慢慢回到了自己的内心,用真正个人的想法开始进行表达。我猜想他应该很热爱或者说他挺在意他生活的城市,虽然有很多的苦恼,他在《带我去月球》中有一首《魔幻台北》,也说明这个问题。
在这张专辑中,张雨生用他的勃勃生机的嗓音,告诉了你他的心。他的高音虽然一直被大家所念叨,但和那些撕心裂肺吼叫或者用力到青筋爆出的方法真是很不一样。而且在这张专辑中,你其实是可以听到他演唱的很多玩味的成分,我觉得可能他并不希望人们永远用干净清澈的高音这样的措辞来形容他,他也希望能有狂野,摇滚,有趣的声音表现形式和乐趣来用表达他自己。
在13首歌歌词的最后,印着的是张雨生手写的一些需要感谢的人,有工作人员,有他的朋友,中间的图像是胶片,胶片中是他自己。其实张雨生在他过往的专辑中有很多对于音乐和音效等的尝试,他试图去营造一些电影的画面,他会用很多的音效,他会用很多细碎的声音片段放在歌曲了,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魔幻台北》里就有一段派对的场景,而在他的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中有一首在黄昏融合了世界色彩,还有一段音乐剧的场景和演唱展示,这可能也和他在出事之前正在做一个音乐剧有些关系。还有他一直坚持的摇滚梦想,也是会在每张专辑中多多少少有点小的火花,感觉这就是歌手本人偶尔也希望可以在商业的专辑中夹带私活,同样是这张《口是心非》的专辑中,还有一首《玫瑰的名字》就是一首不错的歌曲。
在雨生整个音乐理念中,是会有非常鲜明的摇滚精神在里面的,直白、偶尔的愤世嫉俗、路见不平并把现实的丑陋不公和现状放在太阳底下,但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有足够的情感表达来温暖自己和他人。
张雨生的生平
(以下内容由我自行整理,若有误差,欢迎指正,感谢你的阅读)
张雨生,1966年6月7日出生在中国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出生,特别遗憾的是,他在1997年10月意外出了车祸,然后在当年的11月12日就去世,去世的那年他31岁。他的人生资料显示,少年的雨生用大部分的精力来听音乐、打篮球、游泳和看书,然后尝试写作。在1985年他进入到了台湾政治大学,就在他大一那一年,他的妹妹意外去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为了替妹妹实现当歌星的梦想开始参加歌唱比赛,也因此他遇见了,他的伯乐,音乐制作人翁孝良,随后呢,他加盟了飞碟唱片,开始了音乐生涯。当时,翁孝良的手下爱将除了张雨生之外,还有当年的“知己二重唱”,曾宝明和吴志华,曾宝明从小的乳名就叫“宝宝”,而小他一号和小他两号的吴志华和张雨生,就称呼为“二宝”及“小宝”,这就是张雨生外号叫“小宝”的由来。
张雨生的第一首歌是一首广告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应该没有人没听过吧。这首歌收录在一张叫做《6个朋友》的专辑,这张专辑是电影《菜刀与六个朋友》的原声合辑,出了这首《我的未来不是梦》还有,《以为你都知道》。之后他参加了歌唱比赛并且推出了他个人的第一张专辑《天天想你》 ,也就是从这一年1988年,张雨生用他独特的嗓音,开始让人们过耳不忘。张雨生的专辑有一个很鲜明的特定,他的每张专辑都会在文案的最初,自己写一段关于专辑或者他本人的一些话语,在这第一张专辑的文案里,他提到了他去世的妹妹,提到了他开始唱歌的初衷。
我自己回忆了一下,我第一次听到张雨生的声音,是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是一个中央台的演唱会,叫《奥林匹克风》,因为这首是这个晚会的主题歌,而我当时只认识毛阿姨,这首是一首合唱歌曲,台湾地区是张雨生,香港地区是刘德华,但其实直到我把这首歌听完,我也没能判断出来这个张雨生是男生还是女生,他有长长的刘海,带着眼镜,白白净净,声音虽然好听但真的是雌雄难辨,这是直到很后来,我很多年后回过头去查找时,才知道原来这个就是张雨生,那个晚会录制于1992年,那一年他出版了《大海》专辑。
张雨生在1989出版了他的个人第二张专辑《想念我》,这张专辑的文案中张雨生把专辑中他写的几首歌的一些背景和感悟的介绍,包括了那首后来不太能提起的歌曲。这一年张雨生入伍当兵,直到1991年张雨生退役了,重新回来开始做音乐。他在1992年出版了 他的第一张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里面部分歌曲是服役时的创作,他把过去喜欢阅读的哲学、文学融入歌曲中,表达了很多现实世界的不满,对于脱离俗世理想世界的渴望,可以说这是第一张比较属于他个人的专辑,同时也是凭借了歌曲《带我去月球》的音乐录影带入围了亚洲区的全美音乐录影带奖,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下。在《带我去月球》的文案中,张雨生用一个树状结构的图告诉了大家产品的概念。所以,你看,这么有想法有人文精神的歌手谁又能不爱呢。
在1992年,就是在这张创作专辑发行的同一年,张雨生发行了他卖的最好的一张专辑《大海》,也是这首歌,让很多人从卡拉ok中认识了他。之后,也就是1993年,他推出第五张专辑《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这张专辑的整体风格象征着张雨生在退伍后对于学生生涯的沉淀与回味,其中还收录了他为妹妹创作的一首歌曲《妹妹晚安》
到了1994年,张雨生先是出版了他的一张原创加精选集《自由歌》。9月他发行了被认为是他的第二张创作专辑《卡拉OK·台北·我》,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这张专辑。这张专辑的口碑非常好,很多人推崇,但我们之前就提到了,和很多专辑一样听众并不买账,所以他的销量并不好。但他的大胆尝试,各类曲风的切换,大量的非情歌的音乐主题在后来的乐坛不断的被人们提到和膜拜,这也是所谓超前意识的专辑的说法。
1995张雨生出版了他在飞碟产品的最后一张专辑——还是朋友。从1996年开始,张雨生转签了丰华唱片。他出版了在丰华的第一张专辑,这是一张双EP专辑《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红色热情》以市场取向为主、《两伊战争—白色才情》以自己创作为主。其中有一首歌叫做《最爱的人伤我最深》,与张惠妹合唱的,也可以算是张惠妹的出道歌曲。同一年,张惠妹出版了她的《姐妹》大红大紫。从此张雨生的身份转变了,他成了百万唱片的制作人,所以很多人都会感叹,如果雨生还在,那么现在的歌坛会不会不一样了呢。
1997年,张雨生出版了他生前的最后一张《口是心非》,就是那个封面上是个匹诺曹长着长鼻子的专辑,张雨生很用心的对每首歌都写了他得心得和文案,这同样是一张很值得去认真聆听的专辑。我个人也很推荐这张专辑~

★文字版:搜索公众号“民谣流域folkvalley”
★有声版:搜索播客“当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