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存钱】与【自我投资】?
前几天,暂停实验室新的一月训练营开始报名了,我一直对积极心理学、情绪察觉相关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想到最近没有什么情绪困扰,也不怎么焦虑,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持续涨价,心想早点通过课程系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好。正在纠结的时候,恰巧听到《知行小酒馆》播客彩蛋部分的听友问答是关于【存钱】与【自我投资】之间如何平衡。
也大说:我们有一个误区,误以为花了钱才算是投资自我,但实际上,投资自我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很多事情是边做边学的,他便提到自己学习编程的经历,是先根据用途开始、再慢慢全面了解。
我觉得,这段话的核心是:我们奔着一个目标或者结果去倒逼学习路径也许效果更佳,而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所谓的系统课程才是学习。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一)我边做边学的经历
这让我想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很多工作任务在一开始我都不会做,全是硬着头皮接下来,然后根据要完成的目标来推导自己该如何一步步实现,趁学趁用,总结经验,再改进优化。
虽然我尝到了这种心态的甜头,但时不时的,我还是想有“先学会才能迈进下一步”的心态:
● 大学时我加入的工作室要做电商,负责人想让我试着运营,可那个时候我怕自己做不好,先用了一个暑假系统学习各种电商玩法,但到了实操我还是啥也不会。
● 刚工作的时候,我认为学习好营销需要专业指导,所以花了近2000报名一堂课,最终只学了一半,课程效果甚至不如我日常的学习质量。
● 这两年,我想写一些书籍、电影分享,还专门去学了写作训练营,但反而提笔分享的次数少于以前了。首图设计、标题取法等,也都成为了我的心理门槛。
实际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机会是不会等你学完了、准备好了才给你的,而且,怎么才算准备好了呢?
听完也大的分享,接着我又想到一些其他问题:
● 只有花钱的学习才是系统的吗?
● 自我学习难道是碎片的吗?
● 学习只能付费吗?
● 如何区分学习付费是投资还是消费?
● 我们是否在用知识付费逃避真正的学习,是否在用付费安慰自己?
● 什么样的自我投资/学习才是有效的?
(二)我的理财学习之路
于是我回顾起自己学习投资理财的过程。
最开始,我胡乱买了一只基金,发现收益远高于货币基金,内心当然是心动不已,想投入更多的本金赚取更多的收益。
于是,我买了张潇雨在得到app上的《个人投资课》,学完之后发现自己的智商和承受力应该玩不起股票,所以决定买指数基金。
这时,我恰巧听了一期有关理财故事的播客,便关注了分享嘉宾的公众号,翻看了他所有的微信文章、做了笔记,跟投了他的一些买入操作。不过他主要是分享的是自己理财的心理变化、感受、经验等,对我来说,我还是没有建立基础的理财知识体系。
然后,我又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一个博主,他每一期都会讲一些基金的基础知识,比如基金如何分类、如何买入、何时卖出等,可是内容太碎片了,我果断放弃。
这时我觉得,我非常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不过这次我没有买网课,而是买书。
我根据豆瓣和张老师的书单发现投资的书籍看似很多,但如果是想学习理财知识而非投资心法的话,再考虑出版时间,可选项并不多,所以当时只买了《指数基金投资》和《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看完之后发现,其实这两本书作为理财入门知识已经足够了。
我终于通过书籍梳理了之前所有碎片的理财知识,将点状的知识连接成线,建立了基本的投资知识体系,大脑思路也清晰了不少。
除了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如何资产配置这些基础操作之外,我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对于基金评论区的言论有了自己的判断,发现挺多人是只投入不学习。包括周围的同事、朋友聊起涨跌,我也发现他们也都是糊涂购买,没有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
建立起基础的理财知识体系和框架之后,我也开始接触且慢、有知有行、也大、E大、孟岩等等,开始试着用较少的精力理财,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增长自己的人力资本上。
(三)什么是自我投资/学习
通过这段理财知识的学习之路,我也慢慢摸索、明白了一些适用于我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碎片学习和系统学习也应该要相辅相成,就像树叶、枝叶跟树干的关系,建立自己的树干要优于开展枝叶,马斯克说:知识就像一棵树,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你着手于树叶,也就是知识点之前,你需要理解基本的原则,也就是树干和大的枝丫,否则树叶无可依附。
而精力和金钱的投入不必刻意平衡,可以追求最大性价比。
● 一个视频博主说自己从未系统学习剪辑,都是在每次剪的时候想达到什么效果,再百度现学现用。
● 一个转行做动画设计的同事,一开始就花钱报班学习,因为他觉得自己琢磨很费时间和精力,做很多无用功,而报班是为了少走弯路。
他们的选择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自己明白怎么学才是有效果、什么阶段适用于何种方法、何时可花钱何时不必花,也应该分清什么是真正的自我投资,哪种情况是花钱买课自我安慰。
(四)最后
所以对我来说,可能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好的信息源,利用互联网优势完全可以找到免费/低成本的东西学起来,建立起基础的框架;根据长期/短期的用途和方向,最好是能以达到一个结果、做出一个作品,有目的地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那么回到最开头的问题,存钱和自我投资之间如何平衡?
我觉得其实不必平衡,只要真实的面对自己。也许有时候钱花了,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账面上的收益,但是为体验花钱、为过程花钱很值得的,我们追求财富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