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一些职场反思——论我在职场上踩过的那些坑
首先工作前5年,我感觉自己多多少少是有点儿浑浑噩噩地过来的。朋友们说我成长很快,但我其实非常心虚。
比如一开始误打误撞在15年实习的时候,进入了海外投放岗位,开始接触Facebook的信息流投放。那个时候可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的黄金时代啊,可是我看不到时代的节点。如果当时我能在这个岗位深挖下去的话,想必已经成为了非常资深的专家了吧。可惜当时我并没有一个岗位价值的分析思维框架。
当时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因为我提的创意效果很好。当时也只是觉得这份工作好无聊,想换工作。而且实习快结束的时候,HR找我谈话问我意向,我也只是要求税收到手能有5k,HR居高临下地说:“你再出去打听打听吧”。气死我了,我虽然只是实习生,但是公司当时一半的量都是我买回来的。我深深感到了羞辱,想到我头上还有两个领导,他们拿的工资比我高,干的活却没有我多。一怒之下我就离职了。老子这么优秀的人你不珍惜是你的损失!我如此想着。
于是换到了国内做了某个小店铺的电商运营,但我只干了一个月就没干了。因为老板想让我做微信内容营销,可我只是一个刚出茅庐的大学生,让我一个人撑起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获取流量,怎么可能?说白了老板是想搞新方向,又不想投入资源,还想以小博大。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傻逼老板多了去了。可是当时还是职场菜鸟的我看不懂这种套路,我以为是我自己能力有问题,还一蹶不振了很久。
于是第二份正式工作换到国内做游戏投放,依然继续做信息流,只是换了产品,换了媒体渠道。其实我隔了半年才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我当时已经到了一种非常desperate的状态,觉得只有有份工作,我干什么都行。这里看得出我其实是一个非常脆弱自卑又低自尊的人,受到一点点打击就容易一蹶不振,很久都缓不过来。我表面骄傲,实则受不起什么挫折。但我在这家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当时的我依然是6个人投放小组里面最优秀的那个。可能我确实在这方面是有些天赋在的吧,我选的素材和文案,我想的创意总是能很有新意且有效果。但当时的我不明白,我和真正的高手的区别在于,我没有办法用逻辑来表达我的这些思考,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只是得意地称之为,我的天赋和sense。(用mbti的话来说就是,作为entp,我没有办法用Ti来表达我的Ne。)
后来这份工作又干腻了……我又进入到了一个职业倦怠期。于是我跑到上海,入职了某家独角兽互联网中厂开始做ASO(苹果应用商店优化)。可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其实ASO的玩法已经过了红利期了,那些能钻苹果的流量算法漏洞的空子逐渐被堵上了,也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了。我的领导是随着公司成长起来的业内ASO专家,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他。那个黄金时代过去了。且ASO优化的反馈周期非常长,在整个增长部门来说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岗位。不像信息流投放的那些效果广告,是一个明星一样的,领导非常瞩目的,也比较容易做出量化成绩的岗位。但是当时这个公司实在是太舒适了,我就满足于现状,并不想跳槽,也没有想过未来的职业发展。我就是想舒舒服服地苟着。如今想来真是十分后悔,我竟然就这样浪费了一年半时间。这里也能看出来当时我的其实是非常学生心态,戳一下动一下,只干好自己手头的活儿,也不去想未来,也没有想要要怎么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没有长期的规划。只是龟缩着,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当时的我好像缺乏内驱力,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赚钱的渴望。其实本质上是我的懦弱,让我只敢躲在舒适圈里面,不敢去看井外的世界。我的自卑依然深深地禁锢着我。
再后来,我又跳槽到一家游戏公司,工资差不多翻倍。虽然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舍得给我这个价位的薪水,但是我的前同事们都是差不多要这个价,然后我也照做。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人家肯高薪招我进去是背锅的。我成了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当时他们看中的是我的ASO工作经验,因为我的前东家在ASO这块做得颇有名气。但是行业不同,以及我们前面提到的原因,ASO根本很难为游戏行业带来大量的免费流量,顶多是一个维护性的工作。但领导需要证明他们在获取自然量这一块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他们相当于聘请了一个所谓的专家来提升这方面的数据。所以这份工作我只做了四个月。
而紧接着又是另外一个坑随之而来。这次我去了一个很有钱很大气的集团的一个海外社交部门。而这次的岗位选择暴露了我选择产品的短板。当时的我并不明白产品推广周期的重要性,而且我的直属领导是个半桶水的关系户,她招我进来只是想我在数据上造假帮她忽悠老板。所以她一直在一些数据上跟我抠细节,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投放风格。然而脑子简单的我始终搞不懂这职场政治的玩法,任由她怎么明示暗示,我都没有领会她的这层意思。所以这份工作我只做了一个月,期间我被她各种pua,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是,我实在是一个太容易怀疑自己的价值人了。但是后期我回过头来复盘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这个产品已经投放了两年了。整个马来西亚的目标用户可以说都被他们洗过一遍了,而上面的大老板却还要求维持以前的获客成本,这根本不可能做到。而我这个半桶水的领导根本扛不住上层的压力,只好不断招新人,然后甩锅给新人。
吸取了这次教训,我最近的这份工作选择了一个初创的项目,领导选择了一个做广告设计系统出身的。但这次踩坑又踩在我的老板上,他在立项的时候缺乏战略洞见,只是想赚快钱,并无心也无能力做好产品。这样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结果显而易见了,这又是一个必然要凉的项目。
好了,让我总结看看我踩过哪些坑:
1.没有明白行业红利期出现了,看不到历史的机遇和风口,没有坚持深耕。
2.没有岗位分析框架。
2.1【市场分析】不知道同样是做营销推广,做国内和做国外市场有何区别。
2.2【岗位分析】同样是user acquisition,不知道做ASO和做投放有何区别。
2.3【产品性质】不知道在一家内容公司做ASO和在一家游戏代理公司做ASO有何区别。
2.4【技术变化】不知道ASO玩法的衰落和趋势。
2.5【产品周期】初创产品和成熟产品的推广有何不同
2.6【选对领导】参考你直接汇报的领导的职业发展路径。
2.7【商业模式】比如内容型公司的核心部门是内容运营,但是对中小游戏公司来说投放买量就是核心岗位。
2.8【产业链分析】比如从乙方跳甲方,从甲方跳媒介。不同公司在产业链的位置决定了你的跳槽方向
2.9【产品战略】产品的市场定位,发展战略,行业洞察是什么?当然……很多产品其实一开始也没有想清楚要怎么走。
总之,前五年的职场发展都是浑浑噩噩,跌跌撞撞,到处踩坑。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有缘人,不要再步我的后路,也不要再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也希望自卑的缺乏价值感的朋友看了能明白,这一路走来,要克服自身的自卑匮乏真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放弃自己呀。一定要突破原生家庭带来的劣势和心理枷锁,活成一个自在且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