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
《西奥曼迭斯》- 雪莱
- 客自海外归,曾见沙漠古国
- 有石像半毁,唯余巨腿
- 半遭沙埋,但人面依然可畏,
- 那冷笑,那发号施令的高傲,
- 足见雕匠看透了主人的内心,
- 才把那石头刻得神情维肖,
- 而刻像的手和像主的心
- 早成灰烬。像座上大字在目:
- “吾乃万王之王是也,
- 盖世功业,敢叫天公折服!”
- 此外无一物,但见废墟周围,
- 寂寞平沙空莽莽,
- 伸向荒凉的四方。
第一次见这首诗是在电影《异形:契约》里,仿生人大卫对仿生人沃尔特说起过,只不过大卫把作者错记成了拜伦,沃尔特讽刺大卫,作为仿生人居然会记错,而大卫讽刺沃尔特,没有创造性,沃尔特是在大卫之后的改良型号,原因恰恰在于大卫的创造性使人类感觉到了威胁,会犯错就是创造性的一种表现,不去犯错,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对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被自己的秘书调侃每天的新想法太多,十个里面有九个是以失败告终,而我认为,那成功的一个恰恰能弥补九个付出的成本。
科幻短篇小说《齐马蓝》里,同样是仿生人齐马,通过艺术创作中一个犯错“蓝色”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在不断“犯错”和敢“犯错”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哥白尼“日心说”代替托勒密的“地心说”,爱因斯坦的宇宙框架代替牛顿的宇宙框架,这种错与对都是在迭代中转换,未来依然会是这样。
纵观生物的进化史,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进化史,基因突变是一种“错误”,导致新物种的出现,我相信,这种突变就像丘吉尔的创造那样只能留下十分之一,也许远远低于十分之一,就是因为这种突变,让生物体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也使人类得以诞生。人类受益于遗传基因的“犯错”,我们因此有了更实用的器官和肢体,也拥有了更健康的人体循环系统。
大自然的创造方法论就是“犯错”,一个人想在自我实现上有所成就那么敢“犯错”绝对是一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