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12 烈日下的劳作
今天需要在室外搬点东西,于是顶着40度干了一会活。
人在安逸环境下待久了,难免机能退化,变得废柴。
我记得高中时我们班主任讲过这么一个事情:一个同学,父亲骑三轮车,该同学人聪明,但是学习不努力。班主任让他去给他父亲骑一天的三轮车,如果实在不行,半天也好。他去做了,回来发奋学习,考上了很不错的985.
我个人的机遇算不错。曾想过一些另一个环境下的我,比如说没有机会受到教育,或者自己是一个民工会怎么样。
如果要建造一个大型商场,人们首先会挖一个很深很大的地基,这是一个雄伟的地方。在工地上有一定的被什么东西砸到的风险,所以得戴好安全帽。以前曾经有过施工队购买的安全帽过于便宜而无法起到防护的作用,导致人死伤。工地上的工程可能会层层转包,见过新闻有转包18层,那个新闻里的承建单位是一个特一级资质的企业,很多小企业先交货后收钱,最后承建企业倒了,连带一批小微企业风雨飘摇。
为什么要去打工呢?
因为挣得比种地多。
我们离原始农业和工地上打工并不远,也许就一代人或者三代人的距离。 但是,上一辈的记忆似乎是很远的东西。
我们的上一辈走完了初级农业,走完了超级基建的路程,这一辈不应该再重新走一遍,站在这些基础上去做新的事情才是该做的。
只是,在这个阶段,动机是一个问题。 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是第一要务。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想得是吃饱饭多吃肉。当你不用担心生命安全和吃饭问题后,下一步的动力是什么?
今天的一个很世俗很实际的想法是,别到晚年又得去烈日下出卖体力。
我们可以拥有一些更加理想化的动机,但是,不想在越来越热的夏天下劳作,算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