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兵智部•制胜卷•0800李靖•平萧铣


译文
萧铣割据江陵,李唐朝廷派遣李靖跟随河间王李孝恭讨伐之。李孝恭在夔州阅兵,准备出发。当时正好秋雨时节,水势凶恶。
萧铣认为李靖不能下水攻来,所以没做准备。李靖麾下将领也认为最好等到水势平复再行出兵比较合适。
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狙击人吗,萧铣不能知晓。如果趁着江水高涨进攻,正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萧铣个措手不及。萧铣仓促之间不能召集士兵来抵御我们,必被我生擒。”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意见。率两千战船东下,攻克荆门、宜都二镇,向夷陵进发。
萧铣当时将军队解散去务农,只有亲卫数千人。听说唐兵杀到了,非常害怕,仓促之间征召士卒,无奈都在外地且道路险阻不能就位。只好将手头上所有的士兵都派出去抵抗唐军。
李孝恭打算进攻萧铣,李靖制止道:“他们是来救援的部队,不是出常规部队,必然不能长久。我们不如驻扎在南岸,等待一天,他们或者分兵或者留下抵御我们或者回城,兵力一分散气势就削弱了,我们趁这个时机在出兵攻打他们,轻松加愉快的就可以胜利了。如果现在着急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拼命死战。荆楚之兵非常彪悍,不是能轻易获胜的。”李孝恭没有听从李靖的意见,留下李靖守营,自己率领部队出战。果然被击败了,只好退守南岸。
萧铣的部队下船抢夺军用物资,每个人都抢了很多。李靖见状,趁机下令攻击,击溃了萧铣的部队。趁胜进入江陵的外城,缴获了许多大船。
李靖让李孝恭将这些大船都扔到长江里,麾下诸将都劝道:“这都是战利品,正好用得上,为何要扔到江里壮大敌人的声势呢?”
李靖说:“萧铣的地盘很大,南到岭表,东距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如果不能攻破江陵,那么萧铣的援兵就会包围我们,我们将会腹背受敌,进退不适。就算有这些船只,又有什么用处呢?现在我将这些大船扔到江里,让它们顺流而下,萧铣的援兵看着就会以为江陵城已经被攻破了,就不敢轻易进兵。逡巡之间可能就延误了一个月,而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攻破江陵了。”
萧铣的援军看到大江上漂流的船只,果然惊疑不敢全速进军。
原文
萧铣据江陵,诏李靖同河间王孝恭安辑,阅兵夔州。
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
靖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孝恭从之,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
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卒征兵,皆在江岭之外,道途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
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
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
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借其用,奈何弃以资敌?”
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窥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
补
萧铣(xian,三声,险),隋末群雄之一。割据地区广大,西从三峡,南至交趾,北距汉水,东达豫章,拥兵四十万。后投降李孝恭,被斩于长安。
李靖,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初封代国公,后改封卫国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绩彪炳,出将入相。
河间王孝恭,即李孝恭,李唐宗室,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河间郡王。普遍认为,他作为李靖的直属领导占了一些便宜。
感
我关注到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小细节。
就是在出征以前,李靖就说了,兵贵神速,一定要抓紧时间。后面李靖自己也说了,他们深入敌人腹地,稍有不慎就会被包围。
所以,时间对李靖来说,相对的还是着急一些的。
但是在面对萧铣的亲卫的时候,李靖却要让李孝恭等一天。
这不得不说,李靖真是能够做到张弛有度。
该紧的时候紧,该等的时候要耐下心来等。
李靖九月出兵,萧铣十月二十一日就出城投降了。实际上真正开打也不过就是十月的这二十来天。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