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336):大梦成空
这时候是公元1059年3月,包拯当上三司使以及这前后的过程其实并不能激起多少人的关注和兴趣,此时整个京城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其实都在翘首以盼着一件天大的事,而赵祯更是比全天下的所有人都更加关注这件事。在把包拯的事给搞定后,赵祯立马奔向后宫——他太激动了,太兴奋了,甚至于他忍不住地想要狂奔乱跳!
到底是什么事会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魔力呢?答案就是已经49岁的赵祯很快又要当爸爸了!
一个月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在皇宫里响起,赵祯悬着的心刚一落下又被马上提起:这孩子是生下来了,可到底是公主还是皇子啊?答案很快揭晓:“恭喜陛下!董娘娘又为陛下生下一位小公主!”
赵祯闻言差点当场晕倒!又是公主,这已经是他的第九位公主了!苍天呀!为什么就不能赐我一个儿子啊!
现在我们知道赵祯这两年为何不同意册立宗室子弟为储君了吧?原来他一直在梦想着自己能够生个儿子出来,而且他也为此去辛勤努力工作了。为了生儿子,别人知道赵祯有多努力有多拼命吗?要知道当他被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等人催促着册立储君时他已经身患重疾,可就是这样一个已近五旬且重症缠身的“老翁”为了能够生出一个儿子彻底豁出去了。
在张贵妃逝去之后,本来已经对女色不再沉溺的病老头儿赵祯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奋不顾身”地先后临幸了十个后宫的年轻女子,这其中还包括了已故的张贵妃的亲妹妹。这一切当然是本着广撒网多捕鱼的原则,而效果也很明显,经过一番艰苦奋战,拼了老命的赵老头儿成功地让董氏和周氏两位年轻的美眉先后挺起了大肚子。
这也正是最近这一年多除了包拯外为什么没有大臣再向赵祯提议立储的原因,后宫的两位娘娘肚子都大了,只要其中有一个能够生下皇子,那么此人定是当仁不让的储君,在宗室里面择人立储就自然无从谈起。
十月怀胎再到如今的公主降世,赵祯在无比的期盼中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可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消息传出皇宫,整个开封城也是一片叹息之声,但是请各位不要着急,而是继续满含期待,因为皇宫里的那位周氏美眉马上也要临产了!
赵祯能否上演终极绝杀呢?公元1059年5月,在周美眉嘶声力竭的叫喊声中,赵祯再次迎来了心跳时刻,开封城的百万民众同样在皇宫之外的各个角落里期待着好事降临——赵祯要是真的生了儿子,那他指定会施恩天下继而普天同庆全民狂欢。
终于,皇宫里又一次响起了婴儿的啼哭之声。赵祯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他甚至紧张得想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可他又太想知道答案了。
“这一次生的是皇子还是公主?”
“恭喜陛下又喜得一位公主!”
赵祯两眼一抹黑,真的好想就此一觉不醒,可他必须得故作镇静且还得强颜欢笑。但是,在皇宫之外的百姓和官员们得知赵祯又得一名公主后却是无所顾忌地发出了一阵响彻云端的呜呼之声!
这世上谁能完全否定命运的存在呢?赵祯这一生共有三男十三女总计十六个子女降生,但最后活下来的只有那五个公主(其中一个也没能活到成年),其余的都是早夭。这三个皇子当中皇长子赵昉诞生之日就不幸夭折,次子赵昕和三子赵曦也是不满两岁就早夭。这三个孩子里面哪怕有一个活下来都不会让赵祯陷入一生无子最后被迫过继堂侄为嗣的悲惨境地,赵祯本来就是宋真宗赵恒的独子,他没能生出儿子也就让赵恒这一脉就此绝了男丁后世。
这一年的赵祯已经49岁了,他本以为这一次能够至少拥有一个儿子,但结果却是他又多了两个女儿。赵祯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并未绝望,事实充分证明他还很能干,所以他还得继续努力工作,誓要生出一个儿子来。喜讯很快再次传来,刚刚在四月为赵祯生下一名公主的董氏和周氏在几个月后再又相继怀上了龙种,赵祯又一次开始憧憬着自己能够在来年喜得贵子。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得继续带病去跟其他的后宫美眉们一道辛勤工作。
就在赵祯为了生出儿子而不辞辛劳地舍命工作时,当年差一点就取代他成为大宋第四任皇帝的汝南郡王赵允让在这年的十一月薨逝。这个赵允让便是赵光义第四个儿子商王赵元份的第三子,当年赵恒也是因为迟迟没能生下皇子便把年幼的赵元份给接入宫中当作养子以备将来承担社稷之重,可随后赵祯的降世让赵允让最终与皇位擦肩而过。
赵祯出生后,赵允让被送回了商王府,而他在成年后一口气就和自己的妻妾们连着生了二十多个子女。公元1035年,或许是为了补偿赵允让,一直膝下无子的赵祯将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接入皇宫当作养子,赵祯为其赐名赵宗实,而这一年的赵宗实年仅三岁。可是,四年后赵祯的次子赵昕降生且身体状况良好,赵宗实于是重复了他父亲的命运,他被送回了赵允让的身边。不同的是,赵祯没有他父亲赵恒的那种命,他的次子和三子都相继早亡且此后再没有生出儿子来,但赵宗实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也没有再回到皇宫。
此时的赵宗实已经27岁了,前面欧阳修等人请求册立宗室子弟为皇储,虽然他们没有点名,但实际上他们心中的这位皇储正是曾经给赵祯当过养子的赵宗实。不过,由于赵祯一心想着能够再生出一个健康的儿子来,就像他父亲那样完成终场绝杀,所以赵宗实的储君呼声尽管很高但却一直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这一年当所有人都在为赵祯能够生出儿子而祈祷时,赵宗实可谓是心情复杂。一方面是朝中大臣这两年对他的暗中拥护,一方面是赵祯在生儿子这事上面的固执和坚持,而另一方面则是赵宗实自己的自尊在不断地经受考验乃至是折磨。
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人当成备胎,哪怕这个备胎将来很有可能要当皇帝,赵宗实可不想再次被请入皇宫然后又被赶出来,那样的话他将成为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可是,命运这个东西很玄幻,有些事你是怎么也躲不了的,该是你的怎么也跑不掉,不该是你的怎么也得不到。
就拿赵宗实来说,如果不是赵昕和赵曦的相继出生,那么他现在恐怕早就是大宋的皇太子了,可偏偏命运要给他开玩笑,但在反复的兜转过后他最终还是成为了大宋的第五任皇帝,此人便是未来的宋英宗赵曙。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赵宗实正因为父亲的过世而沉浸在一阵绵绵无尽的悲痛之中。
赵祯当然没心思去为赵允让的死而悲伤,他自己现在是自身难保,别看他在传宗接代这事上好像还一副龙精虎猛的样子,可事实上他已经快要把自己的身体给完全掏空了。他之所以还能坚持战斗全是因为宫中的御医给他配置了“大力丸”,此外由于他本身所罹患的风疾导致他经常性地神志不清,所以他开始服用丹药。这玩意儿说难听点就是催命符,可如果没有它,那赵祯可能早就变成了一个活死人。
都说皇帝好,快活似神仙,可赵祯这时候的生活跟神仙毫不沾边。他也不想吃什么大力丸,可身为皇帝他如果不能给自己留下子嗣来继承皇位,那么他今后就无颜去地下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尤其是无颜去面对自己的父亲,说严重点,他甚至没法向全天下的人交代。可以说,对于赵祯而言,他能否诞下子嗣已经成了比他生命更重要的事,他宁可不吃丹药也要吃大力丸。悲哀的是,这两种药他还没得选择,他都得吃,生儿子是大事,治国理政也是大事,谁叫你是皇帝?
在病魔以及这两种日常药物的侵蚀下,在为了生儿子而不得不强打精神的劳累下,赵祯的身子骨在进入公元1060年之后是越发衰弱。他此时的身体状态与他父亲赵恒在生命最后阶段里的表现几乎别无二致,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朝会上赵祯几乎成了一个木偶人和神经痴呆症患者,他几乎不发一言,最多就是嗯嗯两声或是点一下头而已。如此画面也着实让人为之而忧心不已,这哪里还是什么英明圣断的仁宗陛下?
有鉴于此,刚从御史转任为右正言并供职于谏院的王陶便请求赵祯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赶紧册立一个宗室子弟为皇子以备将来。赵祯对此仍然不予回应,上次为他诞下两位公主的董氏和周氏如今都有身孕,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想着要立别人的儿子当太子?
公元1060年5月,董氏在时隔一年之后再又为赵祯产下一名孩子。上天好像是故意要跟赵祯和宋朝开玩笑,这个孩子又是一个公主,而她已经是赵祯的第十一位公主了。一个月后,周氏同样也是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产子,但这次她生下来的仍然是一个女孩。
我们很难知道赵祯在得知此事后究竟会是何种反应,但失望甚至是绝望肯定是不会少的,而他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没有放弃要生出一个儿子的念想。一年后,很能生产的董氏在三年内为赵祯生下了第三个孩子——赵祯的第十三位公主就此降生。遗憾的是,这个女孩后来也是早夭。至此,赵祯的后嗣全部降世,他终究没能等来一个儿子,而他至此也彻底累了,更是无力再生了。
站在赵祯的角度上来说,此不可不谓之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