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画(十二)敦煌254窟《萨埵王子舍身饲虎》的内含逻辑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说:不可自杀,否则下地狱。佛教说:不可杀生,但可舍生取义,肉身腐朽不值一提,听起来,好像别的肉身比起自己更有价值,不容易理解,与一般人的价值观不同。但理解这一点了,就能明白为啥萨埵王子不是“打猎饲虎”而是“舍身饲虎”。

以下对此画做一些个人见解,以作为《图说敦煌二五四》的补充:
整幅画包括五个场景,场景的布局为顺时针,注意佛教中以俯视顺时针为上,包括藏传佛教转经筒都是俯视顺时针。
“发愿救虎”场景中,萨埵王子右手全指指天,左侧其王兄右手指地。上下呼应,萨埵手指指天,以救虎复为高尚,王兄小指指虎,以救垂死之虎儿死为不值。这是一种对比,升华了萨埵的人格。背景中的小动物在上,代表生命,也就是萨埵手指所指的主旨,以救生为天。
“刺颈跳崖”场景中,右侧跪为生,左侧垂为死,左右呼应以外,更有中国“太极”图“阴阳相生”之意。跳崖而死,肉身死,来世重生。跪而委屈求全,虽生,性亦死。
“虎食萨埵”场景中,萨埵左手托老虎脚,意思指明萨埵之死实为虎之生,生死相托之意在此。如果说上一幕说的是个人生命的轮回,则这一幕说的是生命在不同肉身之间的轮回和传递。

“亲人悲悼”场景中,洒水之意,一者叫醒悲痛的王兄,二者取意度化世人,前为叫醒身体,后为叫醒灵魂。萨埵在王后怀中,与上一场景中小虎在老虎胯下哺乳遥相呼应,再显杀生取义、以死度生之意。之所以说所遥相呼应,可在于王后右手手指方向延长线,正为老虎胯下哺乳小虎。
“起塔供养”场景中,作者重点研究了画“势”与塔的视角不统一问题。其实,中国画向来不注重视透视、阴影和比例,重要的是传达的内容。飞天将萨埵尸骸舍利入塔,目的在于纪念萨埵的事迹。画师不是不会犯错,犯错了,我们也不用这么用力地为其附会、辩护,直说不对就可以,不可过分解读,为所谓“权威”粉饰。
这套佛家画作是一幅需要顺时针观看的连环画。由于画中全部布满了人物、山岚和动物,没有边界,颜色鲜艳却又又剥离损坏不便于观看。如果您顺着第一场景萨埵左手手指、第二场景萨埵双手所指、第三场景右手所指、第四场景托者左手所指、第五场景天人手掌所指,就能把故事串联起来。

此幅画场景之间多次呼应,第一场景王兄小指指向第三场景的老虎,第三场景的小虎又望向第二场景的跪姿萨埵,第四场景的王后右手指向第三场景的小虎,而第四场景国王望向第五场景的塔。
此幅画为浑然天征成的画作,虽画面稍显拥挤,只见树木,但理清头绪之后,可见森林,整体故事线就非常清晰了。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