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理学书籍的碎碎念
心理学是自己非常感兴趣探索的领域,通过对心理学书籍和课程的学习,也帮助自己克服了过度自卑心理。一直以来也在断断续续看着不同的心理学书籍,是希望通过更多心理学书籍阅读,来拓宽和加深自己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最近读了芒格关于人类误判心理的演讲文稿后,突然有些颠覆自己过往所学零星心理学知识的认知,这个颠覆是正面的,可以帮助我们去避开一些心理认知造成的行为雷区。也是因为这个颠覆,我想在他描述的原理下读更多社会行为心理学方面的书来加深对他理论的理解。为此,我本周快速阅读了三本关于行为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人性的弱点》、《乌合之众》和《影响力》。
先说《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好多年前就知道,在销售领域也算是耳熟能详,但是每次翻开都有点看不下去,一直也就处于翻了几页的状态。第一次逼自己看下去是2016年,记得是某天木子在给团队开会时说到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想着这么一个行为得体之人对此书有这么高的评价,想必是值得一读的,就这样逼自己看完了。坦白说,我读完是完全没有木子说的那种感觉的,只觉得有点用。这次阅读是二刷,是带着对心理学、对人性的观察去读的,这回的体感跟第一次又有明显的不一样。因为有了更多心理学书籍阅读的基础,这次的阅读后就觉得这本书有点小儿科了。有点大言不惭,但,确实如此!因为这本书只是让你知其然,但你不知其所以然。书里面关于人际交往的技巧、让你受欢迎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同、领导的艺术等用其他心理学书籍里讲述的原理可以解释出背后的why。一是运用了《非暴力沟通》里的沟通原理,一是用了《影响力》里的互惠、喜好、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权威心理学原理。
接下来说说《乌合之众》,这本写于1895年的书有着良好的口碑,很多人对一些自己不认同的群体行为发起评论时,通常喜欢说:一群乌合之众。这本书用一句话来总结:是对人类从众行为现象的描述。当没有读其他心理学书籍时,可能会跟很多看过此书的朋友们一样的反应:嗯,写得真好,人类群体行为就是如书中所述一般;至于是什么心理机制触发了这些行为,依然是不知道的。《乌合之众》整本书是对从众心理现象的描述,《影响力》只用了一章说清楚了现象和本质,而芒格的演讲只用了一个小节。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完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感触是:可得多读好书啊,而且要尽量去找到一些原理出处的书籍,找到那个行为背后的Why。
再来说说《影响力》,这本书记得差不多10年前就有翻过,当时应该是出于希望对销售能力的提高而读的,内容是什么基本都忘了。这次二刷是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提到他对这本书极度认可,他自己看完后还给他的每个子女都买了一本。有了前面的心理学的学习基础,再结合芒格关于心理学的演讲文稿来看,确实惊叹:这真是本奇书!芒格关于人类误判心理学演讲里的二十五个心理倾向的六个,且是非常重要的六个都来源于这本书。这六个心理倾向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这些心理倾向值得花时间细度,这里先不做拆解回顾了。
最后一定要说说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收录的关于【人类25个误判心理倾向】的那篇演讲稿,这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再读,多读,反复读的演讲!该演讲的主旨是人类对心理倾向误判的社会心理学的芒格式解读,我个人认为这对提高个人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大有脾益。我已经读了不下5遍,但依然觉得不够,还会继续再读,直到我能掌握这个知识结构,用以帮助我避免因对应心理倾向引起的大错。关于这25个人类误判心理倾向的内化,我还需要再读一些书,到我大脑真正形成这个知识结构之时,再写一篇详细的阅读总结。
阅读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当你只看一本书时,你会觉得这本书好厉害,会对书里的内容赞不绝口。当你看五本以上类似书籍,尤其是当你在阅读时不断希望去求索,去寻找这些理论的出处,且你找到某些出处时,频频点头的顿悟之感也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