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脉的残酷真相: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系列NO26

“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系列NO26:
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
钟二毛
好,现在进入“从容”的第三部分。讲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之前的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从容的基础,也就是我们怎么样拥有一个不错的个人发展,奠基基本的物质条件。第二部分讲了如何认清人、生活、生命的真相,慢下来,而不是庸人自扰。
第三部分的大主题是,如何处理“我和世界关系”,也就是如何认识和理顺社交、朋友、爱情、婚姻等关系。
今天先谈社交。我的主张是,大部分的社交都是无效的,不要把时间、精力、期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否则你永远是忙忙碌碌、各种面具各种装,自然也很难谈生活从容。
我讲个故事:
上周末,我的一个读书分享沙龙上,一小伙子匆匆赶来,说是坐了一个半小时的车,公交、地铁,担心迟到,出了地铁还打了的。我注意到,小伙子整个晚上就在交换名片,对方没有名片的,他就等着扫人家的微信。一堆人就他最忙!跟他这一系列动作相匹配的是,活动中,他分享的书的名字叫《人脉就是命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但我直觉这种状态是不对的。
转折就在这时发生了,他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说:“二毛哥,你之所以能写这么多小说,能讲这么多精彩故事,跟你当过10几年的记者有关吧?因为你打交道的人多,认识的人多。”
我实话实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说,我当了10几年记者,所谓的采访,所谓的“每天认识很多人”、“跟很多人打交道”,行使的不过是工作职责,你跟“很多人”的交流仅仅是工作层面上的,“很多人”不会把他的人生悲喜告诉你。工作中认识的人,能够真正成为朋友的,几率很小很小。而小说,需要的不是工作上那些东西,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人心的故事,所以记者这个职业对我写小说的作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
他不甘心,又问了一句:“那你积累的这些人脉,以后干点别的什么事,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我说:“这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工作上认识的人,一旦跟你不再有工作关系上的往来,所谓的人脉就是个零了。这不是因为人走茶凉,这是因为人脉就是一个利益来往。”
小伙子默默坐下,不说话了。
事实就是这样。不信,你打开你抽屉里一摞一摞的名片,你能记住的有几个?电话打通能接听的有几个?打通了别人能记住你的又有几个?你再打开微信,也是一样,互相关注的所谓的好友几千个,有几个是真正的好友?
所谓人脉都是建立在平等关系并且互有利益需求的。人脉人脉,一定是脉。脉有脉动、脉息,是活的,是流动的。凡是你有求于人的“人脉”,都是死的、封闭的。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跟你有效互动、对话。这不是残酷,这是现实。
你可能会讲,万一我遇到个贵人什么的……抱这种想法的人永远不会遇到贵人。贵人出门都下雨,请问你带了伞吗?你没带伞,贵人没法跟你走一起,因为他也怕淋湿。“伞”是什么?还是你的附加值。
所以说,今天饭局,明天活动,有个屁用!
与其忙着赶场,不如下班早点回到家里,下厨弄个小饭、看本小书、听首小曲、放松下心情、总结下工作心得、整理下工作思路。既怡然自乐,又提升自己。
与其期盼贵人,不如镇静下来,花点时间,熬一熬,把自己熬成有“伞”的人。
至于赶场、发名片的事,咱以后别干了。
什么人脉,去他娘的,歇歇吧。
近日起,我开始系统分享:苦逼的我们,如何让自己每天从容一点。认知、方法论都谈。每篇文章,谈一个小点,长短不一,有一说一。
愿能给读到我的文章的朋友,一点点启发。读完之后、尝试改变一下,如能发现“嗯,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那就更好了。
这个系列也会出版成书,各位就算是第一读者吧。 钟二毛,湖南人、作家、导演;凤凰卫视、香港卫视多个节目谈话嘉宾;出版有长篇小说《小中产》《小浮世》《完美策划》,中短篇小说集《回乡之旅》《旧天堂》,畅销思想随笔集《慢崛起》,工具书《玩赚微信视频号》等书10余部,编剧、导演电影《死鬼的微笑》,获得美国第60届罗切斯特国际电影节“小成本电影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