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 结后碎碎念
谢谢观看 以及 谢谢点进来!
下面来点写得不咋地的正经感想 作为我对S.F.个人理解与反复加工的收尾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耗时三个月,虽然不是最长的文章,但大概是目前为止我投入最多的一篇,也是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一篇。写的时候我会因为他们的故事感到揪心,下篇一直在卡、写不下去,可是真正写完后又觉得怅然若失。我实在太喜欢这篇文章的四位主人公,导致在我把“END”三个字打出来后一直在想念他们——过去他们的世界和我是打通的,现在我开始写这一大段废话,也就意味着那个世界真的已经封闭了。
阿尔弗雷德、王耀、弗朗西斯和亚瑟的故事在那个世界里回环往复地放映,带着我写到的故事、没涵盖的细节无尽地自由生长着,而这一切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好中二……好吧,可以说我本人一定程度上是陷进去了() 我是个屑作者,这个故事的展开以及我的语言组织可能不够完美,但真心地爱着这个故事,并且贪心地希望各位也是如此。
对于文章的分类,我其实并不觉得这篇算是BE。除去米耀双死HE、仏英留了一个半真半假的弗朗西斯的原因外,我觉得这是一个讲“爱”的故事——四个人,两种不怎么纯净的爱。它们和利益、自私、恨、猜疑等等太多东西混杂在一起,但他们最后都选择了爱。
我的下篇一直在描写这种挣扎:王耀的挣扎,弗朗西斯的挣扎,阿尔弗雷德的挣扎。可能仏英线由于亚瑟实在是太“干净”了,弗朗西斯并没有真的很纠结就选择了保全对方的生命。
而七年后的米耀彼此带着太多恨意,夹杂着互相猜疑、不信任的感情。这种恨意体现在行动言语上就是阿尔弗雷德想把王耀搞进监狱判刑,王耀那天晚上产生枪毙阿尔弗雷德的动机,以及监狱里的互相伤害:话不投机后挑的都是对对方最重的羞辱。
可他们之间的爱从未泯灭:一旦一方流露了一丝真情,另一方也就立刻跟着放下了许多包袱,文中米耀几乎是同时放弃了对对方的伤害(例如七年后酒店那夜王耀也是因为同样的缘由没有杀阿尔弗雷德,而短短几日后他对两个人生死的态度从“一起死”转换成了“我死你活”),这种本能的爱是他们最打动我的。
这篇文章我一直在“复制设定”。仏英和米耀、上篇的米耀和下篇的米耀,我都安排了对应的情节。
首先,王耀和弗朗西斯都是两个“看不透”的人(不过不ooc的文章里他俩好像都是这个形象),自始至终都带着那层神秘的面纱。对此亚瑟选择了直接放弃、一辈子都不相信弗朗西斯爱他。这其实是一种害怕受伤造成的逃避,他降低了对“爱情”的要求,只为了踏实些地去爱弗朗西斯。
而亚瑟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几乎是耳濡目染!)了阿尔弗雷德,他面对自己深爱着却看不透的王耀,也要千方百计地拒绝相信王耀给他的爱(也许是怕受伤,也许是想摆脱幼稚的标签)。但他毕竟不是亚瑟,他真的在意、甚至可以说是最在意王耀爱不爱他。可王耀是那么看不透(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共情阿尔弗雷德,我特意没有在文中设置很多王耀对待二人爱情的视角,所有王耀视角都是他“自私”一面的展现),从阿尔弗雷德生日当日王耀的微表情到最后他站在桥栏上为爱人开脱——都看不透孰真孰假。
或许这种爱的程度王耀自己也认不清,如同《Sparks Fly》中的歌词“you're a bad idea(爱上你是个坏主意)”:作为一个自诩清醒理智自私的人,他因为阿尔弗雷德做了那么多不理智的事情。除去第一次开枪是情急之外,其余前后的所有“不理智”都是他王耀痛苦而清醒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说回那次开枪,如果让他再来一次,他也未必不会重复自己“失智”的行为。
他是那样本能地爱着阿尔弗雷德——sparks fly啊,他太不一样了。一个拿定主意一生靠自己,“带着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的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天真的“博弈对象”做出的举动仅仅是为了保护他、而非利用他。他就是受这样的天真无知真情所吸引,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感情他从未品尝过——而这一切他都不愿放过。
其次,上下篇的米耀我也有特意设置反转对应:例如阿尔弗雷德故意拿来羞辱王耀的“耀,你这么晚叫我过来,就是为了这个?”对应“你最后才送我的信,就是为了这个?”——这是阿尔弗雷德刻意的;以及过去是王耀想要“解决”阿尔弗雷德却被他天真的真情打动不忍下手,甚至为此杀了密日尔的人留下无尽后患;七年后阿尔弗雷德本想报复王耀却在意识到对方的爱后决定收手,不惜帮助王耀越狱——而这次两行动却都是走投无路下做出的选择,可以说是被迫重走了王耀走过的路。
因此我很喜欢阿尔弗那句“话说回来,你之前不也是这样对我的吗”:这是一个人带着无法泯灭的余恨表达爱的句子,他说这话是要王耀和他自己感同身受,但他做出的行为也是同王耀的感同身受。在“角色互换”后阿尔弗雷德终于“被迫”共情了过去王耀的选择,意识到自己一直是被爱着的;同时非常可悲的是,他只有真的身份互换、迎来第二个自己一手制造的无解问题时才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第二个无解问题也就意味着第二次诀别。这大概是我觉得这篇金钱最虐的点吧,和我最喜欢的、最打动我的点相伴相生(笑)
对于下篇中可科学解释也可玄学解释的两条线(柯克兰家“爱情疯子”的家族诅咒 和 亚瑟意识内的弗朗西斯)我一直没去挑明,这方面留给读者自行理解,两条线走玄学和心理学其实都解释得通。要是走无神论,亚瑟的表现确实是典型的心理学现象……()不过真被刀透了的朋友们(真的存在吗)也可以选择认为仏英“人鬼情未了”HE了,弗朗西斯阿尔弗雷德最后见过面,弗朗西斯甚至为阿尔弗雷德在墓园里下了一场雨;至于为什么只有亚瑟看得见弗朗西斯,他人设不是有那什么通灵天赋吗(???)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密日尔家族”和“莱特会”两个名字纯属是我乱想着美食组和味音痴的气质瞎起的,不过等写到一半,我突然意识到他们二者的音译“Mirror”和“Light”分别对应中文的“镜子”和“光”……然后我陷入了沉思……可以说密日尔家族就是一面镜子吧,确实是这面镜子让弗朗西斯和王耀认清了自己的爱;而来自莱特会的亚瑟和阿尔弗雷德也确确实实是两道光:那样灿烂明亮,足以点亮两个自我封闭的人晦暗的生命,成为他们的sparks fly——在某个瞬间被点亮,用一段时间穿越黑暗静谧的夜空,又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绽放,最后花火湮灭、一切又归于沉寂。
至于我下了大笔墨的味音痴自由组亲情,我对这部分投入了很大感情,但到现在却不会描述了。我想这也是因为这两对亲情纯粹至极,没什么值得分析,他们便很明显占据了全文中最纯粹干净明亮的位置。我想阿尔弗雷德一直是治愈亚瑟的那个人,他的存在激励着作为哥哥的亚瑟乐观地生存、勇敢地生活,后来他对弗朗西斯也是一种比亚瑟更加直接的感化作用。至于他后来罗列的种种“对不起弗朗西斯”的行为,我想弗朗西斯其实是不会在乎的——他比谁都清楚阿尔弗雷德爱他,只是表达方式比较别扭(而且远不及亚瑟别扭)。
同样的,仏英给阿尔弗雷德构筑的美好童年也带给了阿尔弗雷德很大影响。我一直觉得他们三人的性格来组建一个“家庭”是恰到好处的,而本篇亚瑟在阿尔弗雷德最需要关心爱护时给了他足够的照料,弗朗西斯又在阿尔弗雷德第一个叛逆期很及时地给了阿尔弗雷德足够的自由、勇气与叛逆的机会(这也是他后来可以和王耀发生种种故事的基础),配合上亚瑟略传统的教育,成就了阿尔弗雷德完满的童年少年以及较健全的人格。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阿尔弗雷德在经历了那些事后并没有真正“黑化”、衍生一些变态的心理,剧情也没用向“强制爱”发展的原因吧。后来的阿尔弗雷德已经不是那个十六岁的孩子、不再有当初的天真与稚嫩;但他也没有被恨吞噬,依旧有一颗纯净的、懂得爱与理解的心。
话说回来,这确实不是一个愉快的故事:故事中有很多理想的感情、美好的经历,但也有太多不如人愿的、造化弄人的命运安排。理想的美好的来自感情,而不如意的来自现实。最后理想还是没有冲破现实,却也没有被现实扑灭——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保存理想、逃离现实不失为一种最好的结局。
——这大概就是Sparks Fly吧。故事说的是两朵最绚烂的、带有强大破坏性的花火,但我们的生命或许是无数个温和些的sparks fly堆叠而成的,无数个遇到追求得到失去,无数场爱恨无数次离别。希望我们都不畏惧失去,主动去抓住、去争取,大胆去拥抱心爱的事物吧。
最后,我还是相信四位主人公都是困于现实但不屈于现实的人——他们彼此都不后悔开启了这样一段特殊的感情:弗朗西斯在亚瑟的注视下感受意识抽离时是幸福的,而阿尔弗雷德在潜入水下、感受着伤口的剧痛抱住王耀时也是幸福的。
他们很美。
活得很美,死得很美;痛得很美,爱得很美。
-
豆友9K6EOAbPxk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1 1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