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江边村庙小记
No.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住在半山居后,我经常一个人在江边散步,不时的发现江边绿树掩映之中,有或大或小的庙宇。这些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香火旺盛,但寺院幽静无人,偶尔会遇见一两个僧人,坐在一旁打坐,微闭双目,似睡非睡。想问一下此庙宇来历,又不敢打扰他的静修,只好怅然离去。
有道是“ 浮尘世事沧桑里,尽在枯僧不语禅。”我自己走,自己看,自己去悟吧。
在此清幽之境,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法乐阵阵,清风习习,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的人,在这清凉悠然的时刻,也会放慢脚步,体会一下遨游仙境的感觉吧。
都市里的村庄早就消失了,但那些建在江边的大大小小的庙宇,他们可能是山神庙,龙王庙,土地庙,观音庙,城隍庙等等,在邕江两岸,时隐时现。或曲径幽深,简练古朴;或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在每一个“现代村民”的心中,从未褪色。每逢初一十五,或者逢年过节,村庙人来人往,烟火缭绕,梵音呢喃,庙前的村民行礼如仪,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诉说着流传了几百几千年的小村故事,消解着小村彻底消失后的隐痛。
据我所知,很多村庙原来是建在村庄里的,后来征地,那些土地变成了公园,工厂,居住社区等等,政府除了妥善安置了村民,给了他们最好的江边的房子,还拨出江边的土地,允许他们把村庙迁移过来。
我能想象搬迁时的情形,年轻人的热闹,孩子的欢笑,老人的不舍和眼泪......

远远在绿树浓阴中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我疾步过来------这是属于新兴村的一座庙宇,相比其他的村庙,它的规模就非常宏大-----有牌楼匾额,庙前高大的香炉内,香烟袅袅,庙前一个大广场,右边搭着杏黄色的凉棚,可以想见初一十五时来上香的人,挤挤挨挨,热闹非凡......此时没遇见一个人,在蝉声长鸣声里,我踏着散落在地的紫薇花径,继续散步。


走到这里的时候,感觉非常舒服,汗水淋漓,但江风吹来,温润清凉。橘红色的健身步道和邕江之间的这座小庙,在四棵大树的包围之中,旁边还有一位清洁工阿姨在清扫地上的落叶,只见她全副武装的防晒,只看见一双眼睛,专注而悠闲,她慢慢的扫着,我拍照时,她也没在意。从风水学上来说,背着青秀山,面对着邕江。叫“前有照,后有靠”,庙宇虽小,却安慰了一个村人的心。

大大小小的庙宇都是敞开着的,有的有门,有的没有门,但几乎都有对联匾额。辉煌大庙,在门口烧香,这样的小庙,直接在庙里烧香-------贡品放在庙前的石台阶上。我好奇的围着它转,四处看里外看,越看越觉得需要请教南宁的民俗专家,听他好好的聊一聊邕江边的灵魂居所的典故呢。

我找好一个角度,拍不到两位先生的脸------一位是个在锻炼的老爷爷,热的光了膀子。另一位是一位中年人,拿着手机没看,望着悠悠的江水发呆。的确,这里是发呆,思考人生的好地方------碧绿的江边,绿树掩映下的橙色屋顶的小庙......酒熟香馥馥,琴滑水潺潺,但能心放下,何处不安闲。

这规模大一些了,三个庙宇,还有供桌,插香的水泥池子。庙旁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它们互为依傍,有多少年了呢?我想起上个月邕江涨水,它们被淹了吗?


如果是一个小坟墓,在江边公园改造时,仍然被尊重的保留下来了,那时村民的争取,也说明墓主人,曾经在这个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我不再害怕,而是想起了陶渊明的《挽歌诗》: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家去。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当然,我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等待请教通达民俗的专家,一解迷团,不敢亵渎神灵。
今天所见所有的江边大小庙宇,我都在离开前,深深的合掌三鞠躬------心中默念,我不知道你们的来龙去脉,但是我相信,你们被建在青山脚下,绿水之滨,那肯定是原来村民们美好的心愿, 愿天上地下,所有的神灵, 希望你们能护佑他们,也护佑所如我一样,对你们心存好奇和敬畏的路人。

No.2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两个多小时的江边漫步,大汗淋漓。回到小区楼下,大门洞开,内心竟有无限欣慰。因为昨天晚上(7月21日)和同事们聚餐回来,我这栋楼所有居民都在排队验核酸-------出去吃个饭回来,差点进不了家门。让我哭笑不得,好在一夜的封控,核算检测结果,全体邻居都是阴性,无比欣慰-------感谢芳邻!



从2019年底到现在,快有三年了,疫情时隐时现,人们忍受着诸多不便,甚至经济上的困难,但每个人还是坚持着,相信疫情会消失,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你看那江边的庙宇们,在护佑着我们呢。
大白们,辛苦了------我所遇到的医生们,都穿着白色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口罩,从来不得看清他们的面目,但我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检测完,我忍着喉咙干痒,对他们说:“谢谢。”我知道,他们听不清,也没时间看清我的面目,但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行了。想起一句诗,稍改一下,送给辛苦的大白们:
虽未识君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