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推導出一個毘曇命題?
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一個命題:「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這篇,演示一下如何證明該命題。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找到相關的文本。比如,以下兩處文本,各自都能證明:
證明一:
《正理》:「唯有無覆無記法得但俱起耶?不爾。云何?有覆無記色得亦爾,謂唯色界初靜慮染身語表業得亦如前但有俱起,雖上品染而亦不能發無表故,勢力微劣,由此定無法前後得。」
由引文知,「有覆無記色得」即「色界初靜慮染身語表業得」,因此,「有覆無記色」即「初靜慮染身語表業」,可見,「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
證明二:
《正理》:「有覆無記表欲界定無,唯初靜慮中可得說有。」
由引文知,「有覆無記表」唯初靜慮有。又因為「有覆無記色」即「有覆無記表」(此命題須另外證明),因此,「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
以上兩種證明,第一種很簡單,第二種,則需應用如下前提:「有覆無記色即有覆無記表」,如果不知道該前提,則需先證明該前提。
掌握的前提越多,證明就越簡單。但我們不可能掌握所有前提。把全部毘曇文獻中的每一句都作為前提,不是不可以,只是僅憑腦力,記不下這麼多,也未必能理解貫穿在無數命題中的基本邏輯。因此,下面就對命題「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給出一個較為詳細的證明,來演示毘曇命題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已知:
前提1:見所斷惑唯內門轉。
前提2: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唯見所斷。
前提3:相應法同所緣、同所斷非所斷。
前提4:所斷有二種:見所斷、修所斷。
前提5:唯無漏心非所斷。
前提6:不染心非見所斷。
前提7:心由相應成善染性。
前提8:唯外門轉心能發表業。
前提9:欲界惑唯身見、邊見及彼俱癡是有覆無記性。
前提10:色由等起成善染性,所成善染色是業。
前提11:色業分為表、無表二種;表業是表色、無表業是無表色。
前提12:外門轉心必有伺。
前提13:二定以上都無尋、伺。
前提14:不善、有覆無記是染。
前提15:無表色是有記性。
前提16:惑是所斷。
求證:
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
以下證明:
第一步:
1、所斷有二種:見所斷、修所斷。(前提4)
2、唯無漏心非所斷。(前提5)
3、有漏心是所斷。(命題2)
4、有漏心或見所斷,或修所斷。(命題1、3)
5、不染心非見所斷。(前提6)
6、見所斷心是染。(命題5)
7、心由相應成善染性。(前提7)
8、見所斷心與惑相應。(命題6、7)
9、惑是所斷。(前提16)
10、惑有兩種:見所斷惑、修所斷惑。(命題1、9)
11、修所斷惑相應心是修所斷心。(前提3)
12、見所斷心不是修所斷心。(命題1)
13、見所斷心不與修所斷惑相應。(命題11、12)
14、見所斷心與見所斷惑相應。(命題8、10、13)
第二步:
15、見所斷惑唯內門轉。(前提1)
16、見所斷心與見所斷惑相應。(命題14)
17、相應法同所緣。(前提3)
18、見所斷心唯緣內門。(命題15、16、17)
19、見所斷心唯內門轉。(命題18)
20、唯外門轉心能發表業。(前提8)
21、內門轉心不能發表業。(命題20)
22、見所斷心不能發表業。(命題19、21)
第三步:
23、欲界惑唯身見、邊見及彼俱癡有覆無記。(前提9)
24、欲界有覆無記心或身見相應,或邊見相應。(命題7、23)
25、身見、邊見皆見所斷。(前提2)
26、欲界有覆無記心是見所斷。(命題24、25)
27、欲界有覆無記心不能發表業。(命題22、26)
28、欲界表業不是有覆無記心所發。(命題27)
29、色由等起成善染性。(前提10)
30、表業是色。(前提11)
31、表業由等起成善染性。(命題29、30)
32、欲界表業不是有覆無記。(命題28、31)
33、欲界沒有有覆無記表業。(命題32)
第四步:
34、唯有伺心能發表業。(前提8、12)
35、第二靜慮以上都無尋、伺。(前提13)
36、第二靜慮以上都無表業。(命題34、35)
37、表業唯欲界、初靜慮繫。(命題36)
38、有覆無記表業唯初靜慮繫。(命題33、37)
第五步:
39、染色是由等起而成。(前提10)
40、有覆無記是染。(前提14)
41、有覆無記色是由等起而成。(命題39、40)
42、無表色沒有無記性。(前提15)
43、有覆無記色不是無表色。(命題42)
44、色中唯業有善染性。(前提10)
45、有覆無記色是業。(前提14、命題44)
46、有覆無記色是表業。(前提11、命題43)
47、有覆無記色是有覆無記表業。(命題46)
48、有覆無記色唯初靜慮繫。(命題38、47)
證畢。
以下,將與前提相關的若干頌文列出。相關只表示有聯繫,不表示能直接從頌文中得出。相連的頌文只截取其中一句。
前提1:見所斷惑唯內門轉。(「見斷識唯轉」)
前提2: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唯見所斷。(「六由見異十」「欲見苦等斷」)
前提3:相應法同所緣、同所斷非所斷。(「相應義有五」「由時果善等」「心心所同依」)
前提4:所斷有二種:見所斷、修所斷。(「餘通見修斷」)
前提5:唯無漏心非所斷。(「後三界通三」「無攝有違故」)
前提6:不染心非見所斷。(「不染非六生」)
前提7:心由相應成善染性。(「相應彼相應」)
前提8:唯外門轉心能發表業。(「五識唯尋伺」)
前提9:欲界惑唯身見、邊見及彼俱癡是有覆無記性。(「及欲身邊見」)
前提10:色由等起成善染性,所成善染色是業。(「此除色聲八」「等起色業等」)
前提11:色業分為表、無表二種;表業是表色、無表業是無表色。(「俱表無表性」「五境及無表」)
前提12:外門轉心必有伺。(「表唯有伺二」)
前提13:二定以上都無尋、伺。(「上兼除伺等」「中唯伺上無」)
前提14:不善、有覆無記是染。(「善惡覆無覆」「染有罪覆劣」)
前提15:無表色是有記性。(「隨流淨不淨」「無表記餘三」)
前提16:惑是所斷。(「忍所害隨眠」「已說煩惱斷」)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2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