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346):重元之乱
就是在赵曙和曹太后之间关系渐趋和缓的这种氛围之下,赵曙的长子赵顼在这年的岁末正式“出阁”。这个出阁可不是女子出嫁,这事放在宋朝的皇子身上便意味着此人正式搬离皇宫开始单独居住,也就是说他在宫外可以拥有自己的府邸并由皇帝派出专人组成他的政治班底。
这事看起不来不是很起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赵顼的身边有一个名叫韩维的人,时任王府记事参军,他的父亲是太宗朝的参知政事韩亿,他还有两个今后将会担任宰相的兄弟:韩绛和韩维。赵顼的身边还有一个名叫孙永的人,时任王府侍读,韩、孙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或者叫做标签——王安石的好友、信徒和崇拜者。
因为在文学和经学上的成就,王安石早在那篇著名的“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之前便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士大夫当中拥有了众多的粉丝,而在上疏仁宗皇帝进行改革但却未果之后,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又被这些人所尊崇。有韩、孙这两人在身边陪着,加之赵顼从少年时期就立志于要为自己的高祖父赵光义洗刷耻辱,因而他在此二人的影响下对王安石也是推崇百倍,恨不能早日与其共叙一场。赵顼几年后登基为帝,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将王安石召回京城,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此。
宋朝这边是母子不和,但说来说去也就是隔着宫墙相互置气斗嘴,而辽国那边就比宋朝大气磅礴多了。不过,他们可不是什么母子不和,而是叔侄不和,甚至到了拔刀子砍人的地步。
这件事说来其实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那就是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辽国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事件。在这部小说里,此桥段堪称整部小说的经典时刻之一,尤其是乔峰一人单骑独闯龙潭虎穴,视几十万辽国步骑大军如无物并成功生擒耶律重元的情节更是让人无不血脉偾张。然而,历史的真相其实比起小说的情节要差劲十万八千里。
说到此事我们还得追根溯源。
耶律重元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同母弟弟,但由于年少即位的耶律宗真性子刚烈也就不可避免地触怒了他的母亲、当时的摄政太后萧耨斤。于是,做妈妈的太后便联合孩子的几个舅舅准备废掉耶律宗真,然后把小儿子耶律重元给扶上帝位。奈何兄弟情深,耶律重元得知此事后竟然跑去给自己的大哥通风报信,耶律宗真随即先下手为强,他收拾了舅舅又囚禁了老妈,从此天下唯我独尊。
时候,为了表示对弟弟的感谢,耶律宗真没能忍住一时的脑子发热便激动地许诺自己百年之后将会传位于这个好弟弟,他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耶律重元虽然看着哥哥和老妈打成一团心里也不是滋味,但皇帝哥哥的这番封赏倒也着实让他很是激动了一把。耶律重元就这样等着,他以为自己至少也得等到须发皆白才能当上辽国的皇帝,可谁曾想到就在他34岁那年,仅比他年长四岁的老哥竟然蹬腿走人了。耶律重元大喜,可当他准备去接哥哥的班时却发现自己的大侄子耶律洪基已经黄袍加身成了辽国的新任皇帝。(悄悄在这里说一句,耶律重元和王安石是同年出生。)
耶律洪基当然知道自己父亲当年对叔叔许诺过什么,可他有皇帝陛下命人写下的即位诏书,他当皇帝合理又合法,而且他也不能抗旨不遵。所以,为表歉意,耶律洪基只好咧着大嘴对耶律重元一阵微笑:“皇叔,不好意思,我爹他非要我当皇帝。不过,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你,我现在就封你为皇太叔并赐你上殿免拜不名之权,同时我继续委任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再赐你金券、四顶帽、二色袍。今后我的皇位就留给你了,怎么样,大侄子这样做你还满意吗?”
满意吗?耶律重元能说不满意吗?木已成舟之势,他唯有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他这分明就是被自己的大哥和大侄子给恶搞了,等到耶律洪基死了,他耶律重元恐怕就剩下骨头渣了,那时候他还当什么皇帝?这事大家都明白,可就是不能明说。
回到家里,耶律重元气得吹胡子瞪眼但又无可奈何,但有一个人比他还要生气,这人甚至是气得想要杀人以泄心头之恨。谁这么大的戾气?此人正是耶律重元的儿子耶律涅鲁古!
耶律涅鲁古为何这般动怒?因为他爹没当上皇帝,这就意味着他当不了太子,今后也当不了皇帝。可是,耶律宗真当年许诺传位给耶律重元可是满朝的公卿大臣都亲耳听到的,这事怎么就让耶律洪基这小子给捡了便宜了呢?唉!也怪当初他老子没有让耶律宗真立下字据,要不然这笔债哪会这般糊涂?
父子俩被气了老半天之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耶律涅鲁古的心底升起,他起身附在耶律重元的耳边小声说道:“老爹,要不咱们反了吧!”
耶律重元大惊!与之相对应的是,耶律涅鲁古却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对着自己满脸惊叹号的老爹微微而笑。初生牛犊不怕虎,耶律涅鲁古哪知道这里面的凶险和一旦失败所要承担的后果,耶律重元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决不同意。但是,在自己的这个好儿子喋喋不休地劝说下,耶律重元最终还是疑虑重重地点了下头。由此,二人开始暗中培植党羽并招募死士以备他日所用。
几年下来,以耶律重元父子为核心的一个谋图通过军事政变实现夺权目的集团已然成形。这些人里面可不是些小鱼小虾类的宵小之辈,而是个个都堪称重量级人物:前北院枢密使、郑国王萧革;丰国王萧孝友的儿子、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胡睹;殿前都点检耶律萨喇图; 辽国统军使萧特里德、兴圣宫太保萧古迪、陈王萧特布。除此之外,耶律涅鲁古的身边还聚集了一批与他同样出身显赫但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贵族子弟作为自己的心腹爪牙。
精心准备和谋划了五年之后,耶律重元父子决定在公元1063年的5月(也就是宋朝这边赵曙发疯最厉害的时候)正式发动政变除掉耶律洪基。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一个人此时比耶律重元父子还要着急,他不断催促这父子俩赶紧起事,再晚就可能要露馅了。谁啊?耶律重元父子帐下的“第一军师”、已经在家安享天年的丰国王萧孝友的好儿子萧胡睹(就是这个好儿子害得已近九旬的萧孝友晚节不保,事后还被砍了脑袋)。
三人围在一起商量着应该怎么做掉耶律洪基才最好,想来想去竟然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引君入瓮。简单说就是耶律重元诈称自己患疾,然后一向对其礼遇甚厚的耶律洪基一定会前来探病,他们就在家里杀耶律洪基一个埋伏,最后耶律重元再从大侄子的身上扒下带血的黄袍出门昭告天下他这个弑君犯从此就是辽国的新皇帝了。
对此,我实在是有些词穷,这种把戏与西夏的没藏讹庞父子妄图谋杀李谅祚如出一辙,何其蠢也!
就在他们准备按计实施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担心耶律洪基身边的辽国重臣、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会成为他们举事的障碍,所以必须得先把这个人给支开才好。为此,耶律涅鲁古和萧胡睹一起向耶律洪基举荐让耶律仁先出任西北路招讨使,这样就会让他们在动手之时少一个麻烦。
正当耶律洪基准备点头答应时,时任辽国北院枢密使的耶律乙辛提醒耶律洪基:“耶律仁先乃先帝旧臣且德冠一时,他这种人不应该轻易离开陛下的身边!”
这话点醒了耶律洪基,耶律涅鲁古和萧胡睹的阴谋就此破产。既然如此,他们索性就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到时候把耶律仁先一起给做了。
两个月后,耶律洪基带着扈从前往滦河的太子山进行例行的年度捺钵游猎,而耶律洪基的扈从当中有很多都是耶律重元的旧部。值此天赐良机,耶律重元父子便决定趁此发动兵变杀死耶律洪基。
不巧的是,此事还在密谋阶段就被雍睦宫使耶律良给知晓了。由于深知耶律洪基对自己的叔叔甚是宠信,耶律良担心如果将此事直接告诉耶律洪基反而会坏事,所以他直接将此事告知给了耶律洪基的老妈。
辽国的这位皇太后也深感此事兹事体大且不可外传,她以自己生病为由召耶律洪基前来探视,然后将耶律重元父子准备谋反的事告知于自己的儿子。果然,耶律洪基不信,他当场严厉责问耶律良:“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叔侄?”
耶律良慨然回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如有半句妄言愿任由陛下诛戮。此事陛下如果不早作防备,恐怕将遭不测。如果陛下不信,可现在就召耶律涅鲁古前来问话,倘若他不来,那么则证明他内心必是有鬼!”
耶律洪基半信半疑,他命人找来耶律仁先商议此事。耶律仁先大惊之余便是大怒,他说道:“耶律涅鲁古这小子我早就觉得他为人凶狠异常,当年兴宗皇帝就预言此人将来必反,如今看来果然不虚!”
耶律洪基顿时也是一身冷汗直冒:“那可咋办?要不你先把他找来问问,或者是先试探一下他?”
耶律仁先回道:“我这就找人去叫他过来!不过,陛下你这边也要做些防备才好!”
当见到耶律仁先的信使前来传唤自己时,耶律涅鲁古顿觉大事不妙,他觉得事情已然败露了。如此,他只好在没有完全准备好进行政变的情况下提前动手,他下令将耶律仁先的信使给关押了起来,然后便去调派兵马准备立马突袭耶律洪基的大帐。
这是年轻且幼稚又愚蠢的耶律涅鲁古此生所犯下的最大的一个错误,他其实最该做的就是杀掉这个信使,可他没有。更倒霉的是,这个信使竟然偷偷地逃了出去,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回禀。事已至此,耶律洪基彻底相信了自己的叔叔和堂弟将要谋害自己这一事实。
就在耶律洪基在大帐里来回打转时,耶律涅鲁古和萧胡睹这两个热血青年只带着四百亲兵以及一队弓弩手就向耶律洪基的大帐杀了过来,而被自己的儿子这一顿迷幻操作搅得心神大乱的耶律重元也乱了分寸且慌了手脚,他竟然也亲自带队跟了上来。
这一天是一个大雨天,天上如注的大雨如血红的泪珠一般洒落在大地之上(帐前雨赤如血),这种诡异的天象无疑加剧了耶律洪基的恐慌。当叛军的喊杀声传入耳中时,耶律洪基首先想到的不是迎战,而是立马跳上马背准备逃走,尽管护卫在他身边的人达到了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