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347):国之巨奸
见耶律洪基这架势是准备要跑路,耶律仁先拉住他,问道:“陛下欲往何处?”
“朕去找南北两院大王,他们那里兵多!”
耶律仁先大叫道:“不可!陛下怎知他们二人就一定没有参与谋反?况且,我们尚有数千人在此,一旦这些人看到陛下逃了,他们必然溃散,到时候叛贼一路追杀,陛下还能走得了吗?”
哪知道,耶律仁先的儿子这时候突然跟自己的老子唱起了对台戏:“父亲,圣意不可违啊!咱们还是暂避锋芒吧!”
耶律仁先气得差点吐血,他猛击自己儿子的脑袋,怒斥道:“你个蠢货!你是猪脑子啊!你给老子闭嘴!”
耶律仁先表面是在教训儿子,但实际上这话却是冲耶律洪基说的。恰好此时,北院宣徽使萧罕嘉努听闻兵变就火速带领一队兵马赶来护驾,他也劝耶律洪基不要跑,以现在的兵力他们完全可以与叛军一战。
耶律洪基这才作罢,他随即下令由耶律仁先统帅帐下诸军立马御敌。耶律仁先下令将马车环绕在帐前作为防御工事,然后又在前方设置拒马鹿角以阻挡叛军的骑兵冲锋,而工事之内则让骑兵列阵于内适时发起反冲锋。
眼见情势危急,耶律洪基的厨子们也拿着菜刀加入了战斗的队伍。耶律洪基的老妈、辽国的皇太后萧挞里也将自己的侍卫派出去御敌,而且她还亲自于阵前督战。(金庸的小说里她被耶律重元当做人质用以胁迫耶律洪基,但事实并非如此。)
待到两军交战之时,辽国南府宰相萧德亲自领军冲锋,这阵仗一下子就让跟着他一起冲杀的皇室近卫军军心大振,耶律重元的先锋随即就被摧毁。第一回合的较量,叛军完败!
就这点战斗力居然也想着要弑君谋逆,你说耶律重元父子以及他们身边的人是些什么脑子?即使他们是因为仓促起兵才败至如此,可这难道不正好说明他们蠢吗?蠢到要前来主动送人头!
见冲锋不利,耶律涅鲁古大怒,他这可不是在给别人打江山,而是在给自己打江山,他不卖命谁还肯给他卖命。耶律涅鲁古单骑出阵,正当他准备向手下的喽啰们发表战前激情宣言事,耶律洪基帐下的一名神射手一箭过来将其射翻在地并当场毙命(另有说法是受伤被俘然后被杀)。
耶律涅鲁古这一死,叛军军心大乱随即在磅礴大雨中仓皇奔逃。
不过,这事并没有完。耶律重元带人奔逃时,耶律洪基这边也没有追,而是继续坚守行营并召集四周的军队前来勤王,而耶律重元也重整旧部再次扎下了营帐,他也在召集同党向他靠拢。得知耶律重元这边已经起兵,辽国殿前都点检耶律萨喇图将随行的奚族猎户编入旗下前来与耶律重元会合。
耶律萨喇图也是直到此时才知道己方已经举事且遭遇大败,而耶律涅鲁古更是兵败身死, 他对此不禁是既痛又恨。他对耶律重元说道:“如此大事竟然如儿戏般行事,此可谓自取灭亡,如今我们唯有拼死一战方有一线生机。此刻御营宫帐的兵力还很薄弱,我们必须趁着他们的援军到来之前趁夜劫营,如此大事可定!倘若等到明天天亮,一切就将大势尽去矣!”
这是耶律重元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可坏他好事的人这时候跳了出来。萧胡睹针对眼下己方的处境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晚上劫营天太黑,不好区分敌我,所以还是等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再动手更好一些。耶律重元这个老糊涂不知怎么想的竟然也赞同萧胡睹的观点。他命令全军戒备,等到黎明时分再杀向耶律洪基的宫帐。
那么,从晚上到黎明的这段时间,耶律重元和他的这伙叛军又在干什么呢?答案是登基称帝!
在萧胡睹的一顿忽悠之下,耶律重元“名正言顺”地当上了辽国的皇帝,而他也“名正言顺”地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讨伐耶律洪基这个“杀父篡位”的宗室败类。契丹人被汉文化熏陶了百余年,师出有名这种把戏他们早就学得有模有样。
萧胡睹之所以在这事上如此卖力当然是有原因的,而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耶律重元现在当了皇帝,他这个头等拥立功臣也跟着水涨船高——他被耶律重元封为了北院枢密使。辽国和宋朝可不一样,辽国的北院枢密使在权力和地位上等同于宋朝的首辅宰相,所以萧胡睹可以说是一跃而成为了辽国的第一重臣,但他们的这个“辽国”是超级迷你版的,甚至是拿来闹着玩的。
等到耶律重元这边自导自演又自我臭美了一番后,他们点集身边的所有兵马总计两千余人于黎明时分再度杀向了耶律洪基。
他们以为耶律洪基身边还是之前那么点人,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忙着给新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时,耶律洪基的御营外围已经新增了两支援军。在兵力上仍然是耶律洪基占优且他的帐下多是辽国的精锐之师,而耶律重元这边却有很多人都是被其胁迫而来的奚族人。如今是契丹人在争抢皇位,作为奚族人的他们根本不想为耶律重元卖命。
耶律仁先在开战前激励众将:“叛军白天的时候刚刚遭遇大败,此时正是他们气馁的时候,诸辈当趁此时机急攻之!”
耶律仁先将手下人马分为数队,然后分别将其交由耶律乙辛、萧德、萧罕嘉努、萧惟信、耶律良等人统管。耶律仁先这一次根本不打算防守,他就是要跟叛军来一次正面对决并将其战而胜之,他命令全军背营而阵。等到叛军冲杀过来时,他下令全军与其迎头对冲,他要在气势上从一开始就压过对方。
一场恶战下来,刚刚才受了封赏而热血沸腾的叛军被硬生生地敲了一记大闷棍。耶律重元下令后撤数里,他想等到中场休息过后双方再来杀个你死我活。
耶律洪基这边却不打算给叛军喘息之机,北院宣徽使萧罕嘉努策马立于两阵之间。他决定对士气明显已经堕落的叛军玩一出心理战,具体来说就是他想从内部对叛军进行瓦解,因为叛军里面充当了主力和炮灰角色的并非是契丹本族的军队,而是奚族人。
萧罕嘉努对这些人大声吼道:“你们这些奚族人最好马上放下武器,如果你们拒不投降今后必然会给你们的族人带来灭族之祸,倘若你们现在放下兵器向陛下请罪,陛下将会对你们的行为既往不咎!”
萧罕嘉努的这番话堪比小说里乔峰的绝世大招——降龙十八掌。奚族人本就不想给耶律重元卖命,眼下他们又见耶律洪基这边兵力雄厚且战力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于是乎他们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器,然后跪地颔首请求耶律洪基赦免他们。
自此,耶律重元算是彻底完蛋了,他的余党见此情形开始掉头逃窜,而他自己也在几名亲卫的扈从下开始了逃亡。
此时不追更待何时?耶律仁先等人率军在一望无尽的草原上对这些分散逃窜叛党进行穷追猛打,他们追杀了二十余里才收住兵,这其中辽国殿前都点检耶律萨喇图被直接斩杀,辽国统军使萧特里德、兴圣宫太保萧古迪虽然被生擒但随后就被当场处决。
耶律重元亲口册封的辽国新任“北院枢密使”萧胡睹拼死逃命最终得以单骑逃遁,但天下之大已然无他的容身之地,并且他这么一闹也必将让包括他的父亲和儿子在内的所有宗室亲族全部人头落地。想及于此,萧胡睹最终找了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投河自尽。
在击退了叛军并诛杀了主要的党羽之后,耶律洪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清除耶律重元父子的余党并大开杀戒。首先是萧胡睹这笔账,他的父亲、此时已经八十多岁的萧孝友以及他的五个儿子及其亲眷一并诛戮。此外,前枢密使萧革因为和耶律重元是儿女亲家,而且他明知道耶律重元要谋乱却不揭发,于是惨遭凌迟处死。此次参与叛乱的军中将领和辽国宗室成员及其家人自然也是一个也逃不掉,一时间辽国的上层和军界可谓是一片血雨腥风。
那么,耶律重元呢?说来也怪,这个老家伙竟然跑得比年轻人还要利索,他不但逃过了追杀,而且还一路逃到了大漠深处。可是,他现在又能怎样呢?难道他能像李继迁那样起死回生吗?可李继迁是一直穷惯了的,也是一直习惯了当个光杆司令,但他耶律重元以前的生活是何等锦衣玉食?又是何等风光无限?你要让他学习李继迁,这根本不可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可就太难了!
忧愤和耻辱之下,耶律重元对自己的的人生愈发感到绝望。走到一处僻静之地时,他远眺西方的落日,任凭余辉爬满他的整个脸颊。他的父亲、母亲、兄长以及他的儿子,这些人都走了,回想自己的这一生他不禁是悲从中来又悔恨交集。他痛哭道:“我这辈子都是被那逆子所害啊!”
说完,耶律重元举刀自戕!
恕我直言,你耶律重元好歹也是个成年人,也算是个历史名人,可直到临死之时都将自己人生的这一出悲剧归咎于自己的儿子身上,如此也可见此人是个什么成色。成年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自己不但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而且还反被自己的儿子给牵着鼻子走,你这种人有什么资格去当天下之主?你要是真的赢了,那只能说明辽国真的是气数已尽。
随着耶律重元这一死,辽国的这次叛乱算是就此结束,耶律洪基随之便开始大赏有功之臣。三个在此次平乱事件中立有大功的人当中,耶律仁先被加官为北院枢密使、封宋王加尚父,赵王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进封为魏王,萧罕嘉努萧则晋升为殿前都点检,封荆王,耶律良因为是叛乱的第一个告密者,耶律洪基特下令将其入籍“横帐”,这就意味着耶律良以及他的后世子孙从此便成为了辽国的皇族宗室成员,而且耶律洪基还封其为汉人行宫都部署。至于其余的有功人员(包括在万急时刻提着菜刀上阵的厨子)按照功劳大小一并获赏,这一次总计受赏人员达四百余人。
我们这里请大家一定记住一个人,此人便是刚由赵王被改封为魏王的辽国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此人其实在这之前几乎是籍籍无名,但在耶律重元叛乱时他已经是辽国的第一重臣——北院枢密使。他何德何能可以爬到这个高位?说白了就一个字——帅!
此人早年不过就是穷苦人家一放羊娃,可不知他怎么混的就混到了皇宫里边。史称其“及长,美凤仪”,就是靠着这张脸,他受到了耶律宗真夫妻俩的喜爱,而且还专门让他当上了“笔砚吏”,然后又一步步地高升成为了耶律宗真身边的“护卫太保”。等到耶律洪基即位后,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担任同知点检司事、北院同知、北院枢密副使、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直至后来又受封为赵王。但是,此人对辽国有过什么重大贡献吗?并没有,简单说,他能平步青云就靠了辽国前后两任皇帝对他毫无理由和道理的“宠信”。从这一点上来说,此人其实和后来满清的和珅有得一比。
请记住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将会在不久之后成为辽国的掘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