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观后感
存在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在看到Henry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加缪笔下的默尔索,他们与世界的距离感是那么的强烈,让人无法将他们纳入任何一个群体中,甚至于他们之间也不愿承认自己属于任何一个群体,这也许是加缪不想让自己贴上存在主义标签的缘由。 人一旦有了归属感,便会用虚假的希望麻痹自己,就像加缪写道,在潘多拉魔盒中最晚出现的是希望,而希望是最邪恶的东西,它让我们放弃当下而奢求未来。Henry和默尔索的视角还原了这个世界,粗鄙、冷漠、无理性、不停运转。繁华与欲望在膨胀,愚昧和死亡在角落滋生。Henry是那个触碰到荒诞屏障的人,他了解生活的本质,但不代表他能过好生活。像女学生Meredith对他的描述,你看起来是那么悲伤,那么冷漠。像是Erica问他,你为什么在公交车上哭泣。他的行为表现有多荒唐离奇,存在就有多真实。 课堂上黑人学生暴戾地朝他发泄怒气的时候他却异常平静,Henry只是指了指被他扔掉的包说,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我也没有提供你损害的某种情感。是的,在那刻我理解了Henry,我们只是放不过自己而已,黑人学生放不过自己黑人身份带来的感受,女教师用最恶毒的话语骂着女学生“你唯一擅长的就是被男人操”时,她放不过自己女性身份带来的感受。很奇怪,最后我们所发出的情绪没有被任何人接收,他们又回来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家暴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的原因。 而当我们意识到荒诞,我们便不会再将我们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抛出去,我们成了更加内敛沉默的人,我们自己消化,自己痛苦,我们发现与灵魂的距离是如此遥远,只有感官的欲望才是我们每一天无法回避的事实。 自我救赎与救世主思维 当我们理解了无法逃避感官欲望之时,我们的超我会不断地谴责自己,精神不断受挤压的同时,生活还会让我们陷入窘迫,正如Henry在课堂上所说“在我们余下的生命里,一天24h都会驱使我们努力工作,使我们在沉默中灭亡。”为了救赎自我,为了保护我们的思想不受侵害,与使我们日渐沉默的力量抗衡,我们学会了阅读,以此激活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去思考,我们用西西弗斯的力量度过每一天。 而像Henry这种沉默、善良、敏感的人,却总会被当做救世主,他从始至终都是那么清醒,他明白他不会从帮助Meredith和Erica中得到那么一丝救赎,他始终保持着和这个世界的距离。而Meredith和Erica却为了躲避痛苦选择抓住一个人当做自己的救世主,希望破灭,悲伤、大哭、自杀。 自我厌恶、生存与灭亡 不知道Henry与默尔索在他们承认自己的感官欲望之后,是否还会对理想事物有所期待。他们是否会有那么一些二重思维,还是说这些二重思维只是我们在逃避问题,是否有那么一个唯一解。 当父母、朋友、老师、单位领导同事、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该如何生活时,我能告诉他们那个答案,而不是充满愤怒的沉默,因为我明白我的愤怒是因为我也偶尔会产生他们的想法,这让我对自己有强烈地厌恶。 我们每天没日夜地加班、为了应酬参加酒局,每次吵架会说我为了这个家怎样的去工作赚钱,甚至得了一身的病,然后用赚了的钱去看病,看病是为了回去继续赚钱。 在这样的闭环里,如何证明我们存在?那些欲望?不停累计财富权利?还是不停的做爱吃喝?还是我好像理解了一点,我们的存在确认了感官欲望无法回避的现实,而只是欲望却无法证明我们的存在,这些只有欲望的人,他们像是在Henry学校消失的家长们,当思考消失的那一刻,他们已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