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红利逐渐退潮,IVD企业如何谋求转型之路?


出品人/医健未来领袖 王欢
文/医健研究助理谢清钰
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 刘彦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大量资本涌入。据统计,2019年国内IVD市场规模突破900亿人民币,2021中国IVD市场规模超2180亿元,全球IVD整体市场容量从2020年的833亿美元增长至1170美金。经过疫情的洗礼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VD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从疫情开始到全球范围内开展疫苗接种,从抗体和核酸检测到全民检测和集采,再后来到抗原检测,疫情反复以及检测常态化使IVD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国内众多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有近60家上市企业,包括仪器、试剂、耗材、检验所等服务商在内。IVD企业得到了空前的曝光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但目前局面正发生改变。
一个月前,在2021年豪赚955.41亿的科兴被爆大裁员,西门子将关闭其洛杉矶体外诊断试剂制造中心,并将该业务整合到美国的三个地点。此外,PerkinElmer,SummerBio和Cue Health都陆续传出正在裁员并关闭工厂的消息,前段时间也有报道说一家深圳的IVD企业近期开始全国各地大面积裁员...有数据显示,截止7月1日,中国IVD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了11975亿,较今年年初(1月)12396亿下降3%。同时,新冠对社保费用的消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 和“一票制”、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接踵而至,行业监管日益规范,IVD企业先裸奔然后再补资料拿证售卖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核酸检测从2020年平均120-180元/人,降至不到6毛。可见新冠对社保费用的消耗以及IVD企业面临的压力。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检测试剂2022年5月出口货值为18.1亿元,接近最近24个月来的最低值,环比2022年4月的39.1亿元下滑53.7%,同比2021年5月下滑85.9%国外防疫政策变化带来的新冠检测试剂需求断崖式下跌。全国核酸检测热开始“降温”,多地陆续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此外医保基金结算费用又转向当地财政,两者很可能将成为压垮整个核酸行业产业链的最后稻草。所有这些信息都在指向一件事:疫情后半场,新冠疫苗红利渐消。
▌即使红利渐消,依然有疫苗公司选择加注于该赛道。
具体而言,新冠疫苗是目前市场认知强度最高、渠道成本最低、临床试验入组最便捷、也是最容易在短期内上市的一款疫苗。以及,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出资方面也相对大方。
除了更“划算”,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使市场缩水,现存的全球新冠疫苗需求量也足以让药企“割舍不下”。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63.8%的人群已接种至少一针新冠疫苗,56.8%的人群完全接种,18.7%的人群接种过加强针。综合全球人数及疫苗接种情况,预计基础免疫接种仍有33亿剂需求,加强免疫接种有61亿剂需求。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新冠病毒可能成为人类呼吸道的常驻病毒,因此新冠疫苗可能成为每年都需要接种的常规疫苗。换言之,加强针有望全面推行与新冠疫苗可能成为常规疫苗是疫情后半场疫苗需求的增长点。
▌疫情红利吃紧,IVD企业如何谋求转型之路?
01
扩大产品线和业务范围
寻找更广阔的业务,不再局限于新冠检测业务也成了IVD企业共同的追求。疫情不确定性叠加竞争压力,扩大产品线和业务范围成了不差钱的IVD企业共同的选择,一些公司更是频频出手开启并购和投资,更有甚者开始抱团取暖。例如2022年5月快臻(Quidel)和奥森多医疗(Ortho)的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体外诊断公司QuidelOrtho。强强联手后成立的新公司,结合了快臻床旁快速诊断和分子检测的优势,和奥森多在临床实验室和输血医学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外诊断供应商之一。而在国内,并购也并不鲜见。手握庞大的现金流让这些IVD企业有了“二次创业”的基础,纷纷布局新冠病毒检测以外的赛道与并购投资机会,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02
选好细分领域
IVD行业的特点就是分散,细分领域层出不穷。后疫情时代可以选择一些如细胞因子,过敏原以及新冠外的第二曲线的分子检测等新兴领域。当然最好远离非大厂的胶体金赛道,因为壁垒低而有几百家企业在内鏖战。可以说,选择有时候比努力重要。
03
紧跟时代步伐
当前时代最为流行的关键词莫过于集采、DRG和国产化。IVD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最佳布局,及时抛弃一些临床价值不明显的产品,降低后疫情时代的收入预期,不要超额消费,同时坚定不移地跟着国家政策方针走国产化路线。从长期来看,国内企业一定会逐步地在各个领域突破,抢回更大的市场份额。
04
升级技术,探寻市场的落锚点
对疫苗公司来说,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关键的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借助mRNA、腺病毒载体、新型佐剂等技术公司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疫苗品种,探寻其他还存在需求的市场。如目前中国成人及暴露后免疫疫苗市场还几乎空白。以流感疫苗为例,美国全人群每年接种率超40%,而中国仅不到5%。同时,HPV、带状疱疹、肺结核等疫苗还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广泛的成人存量市场潜力有待企业挖掘。另外,新冠疫情不仅给了疫苗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良机,也给了疫苗企业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除了中国市场,全球疫苗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值得关注。
回望过去,从风雨飘摇到骤然崛起,疫苗行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量价齐跌之下,IVD行业的洗牌不可避免。可以明确的是,当未来处于不确定的“悬置”状态,目光长远、修炼内功、做好产品往往潜藏着对抗迷茫的密码。我们已经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跃升,应当探索今后的可持续性,将国内的疫苗行业与国际一线技术平台看齐,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重新塑造全球疫苗行业格局。
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拥抱变化比什么都要紧。

上海交大医疗未来领军人才原创课程
1、变海绵式学习为淘金式学习,让所学即所用,解决决策者真正面临的困境,让“道”的飘缈落在以事实为基础的共识之上,实现第一重跃迁;
2、抽丝剥茧提炼决策者的真问题,校准目标,力出一孔,实现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的第二重跃迁;
3、锚定价值坐标,沿着价值航标,点亮心中灯塔,每个人都能成为掌握人生的合格舵手,最终实现第三重跃迁...让我们游刃有余,与医疗未来黄金十年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