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代日本资本主义的发达(三)》陈再明22、7、27
三,大仓、三井二大财阀的兴起
(三)"大仓财阀″由军火走向国际贸易
明治政府建立以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废藩置县″。国內战争终结,大仓的枪械生意亦告结束,照说″大仓屋″就要关门大吉,他却转向外国贸易另找出路。他自已也说:″诚如我帝国的开国'国是'所示,乃在推进和世界各国的接触。这种接蚀就是所谓和平时代的战争。和平时代的战争也就是贸易的竞争。为打赢这场战争,必然要和世界各国对峙,以增进国益为目的。为完成维新的大业,发展国运,舍和外国贸易一途,实难找到第二门径。″他強调做生意要和国家挂钩,这就是他的″政商哲学"。
大仓决定走向国际贸易,便立即出国探视"敌情″。他在明治五年(1872),从横浜港出国,到美洲和欧洲大陆视察各国的文物和商况。前后一年半,所花时间亦长,和他的生意却没有直接发生关系,可是先进欧美国家的风俗、制度文物,他接触到了很多,增广了他的見闻,对他来说比起有形的收获,获益更大。特别是在渡欧访英期间,正遇明治政府第一次派出的西欧考察团岩仓具视全权大使一行,在伦敦考察。他和考察团中的政府大官员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巴结上了。回回后,即成为新政府的顾问,在振兴实业上作出种种的献策,为他个人的事业铺定了″官商勾结″的大道。
明治六年(1873),也就是大仓归国那一年,他马上仿效欧美先进国家的作法,把″大仓屋″依照公司组织改设″大仓组商会″。翌年,在伦敦设立分公司,这是日本企业海外进出的第一号支店。同年,日本向台湾派兵镇压原住民,喜八郎奉命输送兵员和提供枪械弹药。此举对他来说,除了牟利的动机之外,他期待在日本政府制压台湾之后,马上在台湾设立据点,实现他进军东南亚的贸易雄图。可是,他的计划受到挫折,却在翌八年,日韩之间的江华岛事件发生,日本和朝鲜之间的通商关系被迫成立,这便给他带来了″扩张商圈″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