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剧场 | 与智者对话
悠悠夏日长。
周末宅家的炎炎夏日里,除了看书、睡觉、做好吃的,也会看看各种纪录片类或是知识类的视频。电视剧太冗长,电影太起伏,而这类视频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仿佛是在和智者对话。
可以独自享用,也可以亲子共赏。
《但是,还有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目前有1、2两部。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以纸质书为载体,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可爱的爱书之人。

真正爱书之人是简单纯粹的,而简单纯粹的爱使人专注。
第二部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里,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每天早上七点钟总是准时坐公交车前往南京图书馆,风雨无阻。他说他离不开图书馆,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他每天快乐地在水里游着,一游就是七十多年。
沈先生说起在马路上购买古籍《华严经》的经历。沈先生和陌生人相约马路边。在马路边他把《华严经》打开了一点点,就马上卷了回去。对方不知道这本书的实际价值,开出500块钱的价格。沈先生马上掏钱,拿了就跑,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说买书就像交女朋友,没有成功不要乱讲,乱讲就不成功啦。
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顾晓军,在图书馆自学了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印地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热爱真的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
读到法国都德《最后一课》里“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说图书馆是自为的环境,他在他爱的世界里漫无目的地畅游着。这是一种追寻自我的纯粹体验。他就像那句英国谚语,“I'm alone but never feel lonely”。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在第二部第三集《词语摆渡人》里,翻译们被誉为盗取天火救济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也被视作文学界的苦力,在一字一句的爬梳中,更新着语言的艺术,重建起打通世界的巴别塔。
“诗歌是不可译的”,踏上荆棘满布,歧路重生的幽暗之路的包慧怡却觉得,热爱的事情就像是疾风暴雨中的港口,稳稳地托住她。翻译陪伴她度过人生的低谷,也确认了她真正想走的那条路。一个人埋头于写作、翻译、阅读,才是她最自在的状态。她有一种让人动容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她朗读起《爱丽尔》时,饱含的深情就快要溢出屏幕。
毕肖普会说“忘我而无用的专注”,而包慧怡说在专注当中是对时间本身的一个克服,这个是她所曾经体会到的最接近一种完全没有办法被剥夺的幸福。

《局部》
《局部》目前有三季。与其说是陈丹青老师在分析画作与艺术,倒不如说是他在讲历史与内心。

第一季第一集陈丹青老师讲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在画出这幅旷世名作时只有18岁。



这其实并不意外。莫扎特身体还未发育就开始作曲;诗人兰波19岁就停止写诗;米开朗琪罗雕刻巴黎圣母院时只有23岁;毕加索最迷人的画作也同样创作于20岁上下,而他穷尽一生要找回小时候涂鸦的绘画状态。陈丹青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十五岁画的。是啊,天真直率的年轻的艺术作品才是最动人的。
陈丹青老师说起他在故宫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脑袋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得像个傻子一样。
真正的热爱让人永怀赤子之心,成为可爱之人。
第二集陈丹青老师讲北魏壁画《舍身饲虎图》,中国特有的异时同图的画法,“简直元气淋漓,生猛动人”。

初看画面饱满错乱,看得人头昏眼花,却蕴含着故事的动人细节。将一个复杂的故事用八个画面组合在一幅图中。

1王子出行;2决意救虎;3投崖舍身;4虎食太子;5二兄收尸;6回宫报信;7王后恸哭;8起塔供养。
第三集陈丹青老师讲蒋兆和的《流民图》,用克制的语言隐藏了强烈的情绪,说其超越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其中的道德力量、历史分量、心理刻画,再多的语言描述都显得多余。

第二季,他说“我没有上过高中、大学,大都会美术馆就是我的大学。三十五年过去了,我不记得来过多少次,现在我还没有从这儿毕业。”
在真迹面前,我们看到和领悟到的只是画作的局部。中央美院徐悲鸿先生有句校训:致广大,尽精微。在局部面前,陈丹青老师仿佛聊天般,和我们聊规范与偏离,昏睡与醒来,绘画与时间,草稿与正稿,艺术与大众,眼前的麦田,妩媚的暴徒。

关紫兰《少女像》和莫里索《Little girl with a blue jersey》
第三季,讲的是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湿壁画。他说,“第一次临摹达芬奇,我十五岁;第一次去意大利呢,三十六岁;第一次阅读‘文艺复兴’专著,已经六十五岁了。我听见成百上千的湿壁画,在墙上叫道,除了达·芬奇,还有我,还有我!”






他穿越时空和古人的对谈,听见意大利湿壁画的发声,讲少年的珍贵与天赋,讲他绘画的甘苦。
我总觉得,年轻的人拥有的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年长的人拥有的悲悯克制的同理之心,都是这世间最美好动人的东西。像珍珠般晶莹,像钻石般纯净。
《李永乐给孩子讲物理》
这系列的微信上的物理视频和这套同名的书配套,有力学、热学、光学、振动和波、电磁学、流体力学,原子物理、光学史、相对论、量子力学这十个主题。内容如其名,是讲给孩子的漫画视频,深入浅出。物理老师的严谨认真的气质中又带着幽默风趣。小窝窝还挺喜欢的,视频和书籍都反复看了很多遍。
《罗翔说刑法》
机缘巧合凑单买过一本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
“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的不可爱。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我们能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没有人会因此想取消圆圈。”
我为作者关于责任和正义的思考而动容,开始看起了《罗翔说刑法》。
《罗翔说刑法》是一部法学大讲堂,但每一集都像段子一样幽默有趣,可以又名为《法外狂徒张三的一生》。严谨和幽默可以在语言中共存。而被他的坦率幽默逗笑过之后,我们勇敢地凝视人性的深渊,产生的对于人性的克制与反思,才是这部节目最让人动容的光辉。
《蓝色星球》

探索海洋世界的自然纪录片。史诗般的海洋全纪录,美不胜收,叹为观止。类似的纪录片还有《地球脉动》、《七个世界,一个星球》、《我们的星球》、《美丽中国》等。
《人生果实》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这部纪录片我曾在《读书笔记 | 活得越久,人生就会愈加美好》里写过,重温依然觉得特别美好。

